(四川扶贫与移民网)四川农业大学全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

10.12.2015  09:19
作者:四川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来源:四川扶贫与移民网

   精准施策 苦干实干

  四川农业大学全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

  四川农业大学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以贫困地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校地校企合作为载体,扎实推动精准扶贫、对口扶贫和科技扶贫工作,着力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一是制定扶贫方案,在精准扶贫上谋实策。学校在32年自发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和论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2015-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设立科技扶贫专项经费200万元/年,明确科技扶贫7项主要任务,细化对口帮扶15项重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挂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领导班子成员在不同县(市、区)打头阵,通过召开扶贫专题工作会、开展扶贫专题调研、制定扶贫地区档案、启动科技扶贫行动、开展扶贫捐款活动等一系列“组合拳”,全校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迅速形成齐心协力、全员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特别是进行系统调研,分门别类形成“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的贫困档案,并组织专家科学分析贫困原因,深入研究扶贫办法,全力助推脱贫致富,力求让各种“治贫方”“脱贫方”“致富方”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

  二是加快成果推广,在产业扶贫上求实效。坚持用科技成果带动产业发展,科学开发贫困地区资源,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先后在贫困县示范推广作物、林果、蔬菜、畜禽等新品种20多个、新技术100多项、新成果50余项。学校专家按需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带动贫困地区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果、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在阿坝、凉山、乐山、宜宾、广元等多个贫困县成功选育并推广了樱桃、脆李、核桃、茶叶、土鸡、中药材等一系列新品种。同时,学校持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积极为贫困地区的政府、企业、农户提供科技支持,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强化培训服务,在技术扶贫上干实事。针对贫困地区技术资源缺乏的问题,大力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深入推动实用技术示范,为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提供科技支撑。依托设在学校的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农民创业培训基地,采取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短期培训、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以及与农技推广机构、职业教育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为贫困地区培训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近5年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期,培训近5万人次,覆盖88个贫困县。结合科学普及、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践,组织广大师生深入贫困地区一线、走入田间地头,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学校还搭建了以“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网”为主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广大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接听咨询电话2万人次,网络联系4万人次,700余人次专家作了咨询服务,较好地解决了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四是狠抓规划编制,在智力扶贫上出实招。依托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省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积极开展扶贫理论研究,主动承担规划编制,充分发挥智库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与省移民扶贫局共同编制了《四川省“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积极承担了《四川省“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任务,先后为广安、巴中、阿坝等地编制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方面规划20多个,重点完成了对口扶贫雷波县的《优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农户增收致富规划》等7个规划与方案。围绕如何提高四川农村扶贫精准度、创新扶贫机制、扶贫机构职能转型与干部队伍建设、残疾人精准扶贫等方面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形成的两份政策建议先后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要批示。

  五是拓展专家帮扶,在人才扶贫上创实绩。通过科技挂职和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大力选派专家或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根据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先后选派专家或科技人员到广安、雅安等地贫困县挂职副县长或科技局副局长。同时,学校向全省各市(州)、县(市、区)选派了现代畜牧业、粮油产业、特色果蔬产业、林竹业等行业的科技特派员近200名,形成了对口帮扶科技特派员、产业科技特派员、项目科技特派员等不同类型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60余个,为地方送去科技人才、技术与成果,大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新闻来源: http://www.scfpym.gov.cn/show.aspx?id=42348&cid=132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