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市民喜打水中麻将消暑 专家:谨防血压骤升

29.07.2015  13:33

  专家提醒:谨防血压骤升或是脑血管意外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 实习生马瑞雪

  最近,成都持续“高烤”模式,而在酷暑之下,各种消暑、避暑的方法开始依次登场,比如不少人喜欢“泡脚消暑”,双足泡水,凉悠悠的颇感惬意;有人为了预防中暑,在没有出现症状时也开始大量饮用防暑药品……

  那么,这些方法正确吗?昨日,成都市三医院相关专家对夏季容易出现的“消暑误区”进行解读,并为大家支招,如何消暑过夏。

  误区一:冷水泡脚降温

  现象

  随着气温的持续飙高,“水上麻将”这项消暑运动再次席卷成都,效仿周末“泡脚消暑”也成为不少人心中的盘算,酷暑之下冷水泡脚,感觉“倍儿爽”。

  解读:成都市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戴玫表示,长时间暴露在夏天酷暑的环境中,身体会处于高凝状态,突遇脚下冷水刺激再遇上人体无法立即调节和适应改变,就可能出现血压骤升、心绞痛或是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此外,突然冷水刺激对脚步血管及汗腺也有一定负面作用,可能引发血管舒张功能、汗腺排汗功能受影响。

  误区二:过量饮水解暑渴

  现象

  天气热,很多人喜欢喝一些冰水,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认为这样既痛快又能解暑止渴,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解读:天热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应适当补水。“不过喝水也应该有度。”成都市三医院急诊专家项涛提醒,过量饮用白水反而可能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部分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之后,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项涛提醒,可以淡盐水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误区三:大量服药防中暑

  现象

  为了防中暑,还有一招就是使用一些防暑药品,不过在没有出现症状时也大量饮用防暑药品,这样能起到防暑的作用吗?

  解读:成都市三医院中医科主管药师赵岚提醒,若个体未生病或不存在患病隐患,大量服用反而可能导致身体伤害。不过医生也建议,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无极丹、避瘟散,在出现不适时可用于急救。

  开食谱

  成都市三医院营养专家张颖表示,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山楂汤

  山楂片100g、酸梅50g,加3500ml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

  绿豆酸梅汤

  绿豆150g、酸梅100g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金银花(或菊花)汤

  金银花 (或菊花)30g,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椰汁银耳羹

  银耳30g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g、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