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环保局局长直面跨年霾:挨骂,也是一种动力

15.01.2016  11:47

  2015年4月21日,陈琳参加2015年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暨全市环保宣教工作现场会。

  2015年9月1日,陈琳审查节能垃圾发电厂。

  2015年1月14日,陈琳与歌手王铮亮参加“2015成都环保力量”活动。

  距离岁末年初那场“跨年霾”,已整整过了7天。

  连续12天,频繁看手机,给陈琳留下了“后遗症”——他总会不自觉地掏出手机,划亮屏幕,手指点开环境监测总站和市环保局的空气质量APP,AQI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数据对比,了然于心。“污染那几天,每个小时都要看一回数据。”他笑着解释。

  2013年1月,陈琳履新成都市环保局局长。2013年1月开始,成都采用空气质量新国标。这位被戏称为“雾霾中受命”的环保局局长,任职3年来,被问最多的话题,依然是雾霾。

  “问嘛,我准备好了。”陈琳笑了笑,望着记者。在成都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分组讨论现场,此时,他正中场休息。日渐提高的“蓝天”需求,让他无法充分准备好,而是时时刻刻在准备中,“这种努力还要十来年。

  2015年底至2016年初,成都经历了长达12天的雾霾天气。

  谈挨骂>>

  “看网上评论,容易纠结

  2015年12月26日,成都陷入“霾伏”,这场“跨年霾”,长达12天。

  那几天,陈琳压力很大。他每个小时都要看一次空气质量数据。随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污染物走向如何?逆温层构成啥样?有天晚上11点了,一个工作人员突然收到他的微信:“预报了明天冷空气要来,凌晨后污染就会改善,为什么这个时段,污染物浓度还在上升?

  实际上,陈琳的这种焦灼,在往年更多。“2014年,严重污染了7天;2015年,只有1天。去年末,全国‘十面霾伏’,沈阳、北京都一度爆表,最高的时候,AQI指数超过了1000,我们小时值最高也没有400,其实全年也就12月30日唯一一天超过300,严重污染,事实上,近年来一直有所改善。

  让他欣慰的,还有“成都蓝”的出现。“去年春夏时,成都蓝天很多,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场景,一度也能看到。这对成都来说,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他回忆,但“跨年霾”的到来,让这些“一笔勾销”,“只要雾霾了,前面200天的好天气,就被埋没了。

  作为环保局长,会上网看评论吗?“要看,不会看太多。看了容易纠结,环保人最容易纠结。”他握拳,一二三数开,监测、监管、治理,环保人需要一一做到,但这些藏在背后的工作,老百姓看不到,很难被理解。“一旦重度污染了,就会挨骂。

  挨骂,也是一种动力。“老百姓感受的污染,是切实际的,一定得改善。这次雾霾后,我一直在思考,雾霾来的时候,怎样才能破霾?比如预警预报,现在我们能预测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准确率很高,能不能再提高,比如到提前5天。

  根据未来空气状况启动的预案,也在他的思考范畴:“橙色预案时,相关重点涉气污染企业减产30%;红色预案时,减产50%,机动车也有单双号限行。能不能提前执行预案,减少污染物排放?

  讲挑战>>

  新国标下,担子很重、压力很大

  12日,成都召开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环保局长陈琳缺席了。

  当天,他在北京参加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这个会议,备受关注。在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出,空气污染治理,不仅要继续关注PM2.5问题,还要关注优良天目标。

  这一目标,迅速在蓉城落地:《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力争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0%以上。

  新标准更“接地气”,老百姓能够直观感受到。

  “这意味着影响‘蓝天’的其他污染物,同样也纳入治理目标,比如臭氧。”陈琳舞了一下双手,“以往我们说空气改善,是从技术层面出发,从污染物浓度降低来比较,比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10、PM2.5,老百姓不能直观感受到。用优良天数比率来制定目标,是从老百姓出发,他们要的是蓝天,这个指标能够一目了然。

  但对于陈琳来说,这却是更大的挑战。

  2013年起,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国标的城市,用AQI代替API,评价空气质量。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三因子基础上,增加了一氧化碳、臭氧和PM2.5,相关指标也收严,“用老标准评价,本来是优良天,换了新标准,可能就是轻度污染。因此,不少老百姓就会质问:以前天气都很好,现在怎么突然就雾霾了?

  “目标很难、担子很重、压力很大。”陈琳皱了皱眉头,脱口而出3个“”字,不过,他话锋一转:“虽然有一定距离,但要想尽各种办法,力争目标实现。”掷地有声。

  12尾页

[page]

  说作为>>

  不能只等“天帮忙

  在那几天的重霾里,成都人一直在等风来。雾霾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各地不少环保官员,都曾说过“雾霾,靠天吃饭”。2014年,在成都空气质量改善的情况下,陈琳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也曾数次提过“天帮忙,人努力”。

  陈琳说,全国这场雾霾,与厄尔尼诺有关。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135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截至去年12月,本次厄尔尼诺事件累计海温指数已达23.0℃,成为历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静稳天气的偏多。

  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更是“先天不足”。从地形来说,成都四面环山,就如同一口锅,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北京扩散条件已经算差了,也只是三面环山。从气象来说,成都常年静风,拿北京来举例,今年最糟的时候,平均风速是1.4米/秒,成都常年是每秒0.9米到1.1米,连其他地方最糟的时候都比不上。

  成都雾霾成因,除了先天不足,还有后天养成。大成都1700万人,中心城区五六百万人,人多,相关排放就多。拿机动车来说,成都400多万辆,仅次于北京,全国排第二。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成都一直排名靠后。”陈琳说,“天不帮忙”的情况下,更要“人努力”。

  陈琳认为,机动车、燃煤、扬尘,主要污染源就这么多,各个击破就能治霾。比如机动车,油品升级能带来污染物排放减少,我们正在考虑把国四提高到国五。比如管控扬尘和秸秆这类生物质燃烧等,是最容易出效果的,比如工地做好打围、裸土覆盖等等,扬尘就能较好地控制。“但是,政府要割肉、企业要割肉、百姓要割肉。政府部门的联动,经济模式的转变,企业脱硫脱硝等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公众转变生活方式,尽量公交出行,缺一不可。

  道委屈>>

  污染物浓度下降却很难见到蓝天白云

  当环保局长以来,陈琳的生活中,就没有离开雾霾二字。

  2013年1月,陈琳任职成都市环保局局长。彼时,成都采用空气质量评价新国标,雾霾袭蓉,数日达重度污染、严重污染,被戏称为“雾霾中受命”的环保局局长。“任职3年,被问得最多的,还是雾霾。

  在他看来,成都空气在走“上坡路”。“气十条”里,提出“2017年,成都中心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2012年下降 25%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0%”,这个目标其实已经提前实现。

  “2013年,成都PM10基数是156微克每立方米,PM2.5是96微克每立方米。2015年,成都PM10是107微克每立方米,PM2.5是64微克每立方米,算一算,其实目标已经完成了。”他说这话时,表情并不轻松,“到2017年底前,都要做好保持工作,避免遇到特殊气象条件等情况,出现严重污染。

  他以北京为例,2015年前10个月,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1.8%,但是2015年的最后一个半月,北京的雾霾,基本抵消了前面10个半月大气治理的努力,PM2.5的浓度只比2014年下降6%。

  “2015年,全国338个城市中,PM10是87微克每立方米,PM2.5是51微克每立方米。”他说,成都虽然提前完成了任务,但从全国来说,差距仍然比较大。

  等待过程漫长,或许是他担任环保局长以来,最大的体会。

  以前当博览局长,他两三个月做一个策划,就能办一个漂亮的展会,效果立竿见影。现在当环保局长,即使花费了十倍精力,效果也不明显。一年下来,可以看到污染物浓度下降,但直观地看到蓝天白云却很难。

  “一个是可以享受工作成果,一个只能安慰说享受过程。

  每一个环保人,或许还有看不到的委屈。“一到年底,社会测评的时候,环保总是靠后。老百姓愿景在那里,我们背上的压力也很大。”尽管如此,动力也同时存在,“今天的付出,带来量的变化,总有一天,会有质的飞跃。

  对话/陈琳:“成都蓝”我们共同努力

  去年末,全国“十面霾伏”,沈阳、北京都一度爆表,最高的时候,AQI指数超过了1000,也让各地的环保部门压力陡增,济南市环保局局长曾对媒体说自己“经常半夜里睡不着”。那么,同样经历了“跨年霾”的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又有何感受呢?对于治霾重任又有何思考和计划呢?

  华西都市报:2013年,你从博览局局长,调任环保局长。两个不同的领域,你有何不同的感受?

  陈琳:当博览局长时,比如办一个展会,也很辛苦,但花几个月心血,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当环保局长后,要学会等待,也许付出了十倍的心血,但成效却是很缓慢的,无法立马看出来。等到 真 正 实 现“ 成 都蓝”,告别雾霾,或许还要等10多年,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华西都市报:成都“十三五”规划草案提出,到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0%以上,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陈琳:优良天数的提出,更接地气,更符合公众需求。当前成都优良天数6成左右,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力争5年后完成。

  华西都市报:去年末到今年初,“跨年霾”持续了12天,成都一度严重污染。作为环保局长,你是什么状态?

  陈琳:实话实说,压力很大。我到了今天,还是一直在思考,想了很多方面,比如预报能不能再提前两天,相关减排和控污措施能不能提前启动。

  

  首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