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之国农为本

28.04.2014  10:14

 

崇州市10万亩粮油综合示范区。

 

崇州市桤泉镇农业服务超市。

 

种都蔬菜主题公园。

 

中国川菜产业园区豆瓣加工。

 

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益民菜市万裕店。

崇州—蜀中之蜀粮满仓

 

崇州市地处川西平原,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自古有“蜀中之蜀”、“天府粮仓”的美誉,建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崇州资源丰富,山、丘、坝、水兼有,总体呈“四山、一水、五分田”格局分布。

 

近年来,崇州市围绕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运用农村产改成果,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探索构建了“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了粮食生产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折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以农户为主体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找到了一条低成本快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径。目前,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面积21.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入社农户9.46万户,占总农户的52%。

 

然而,由谁来经营集中的土地?崇州的办法是:借鉴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构建以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民CEO)为生产管理核心的“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的运行机制。

 

何为农业职业经理人?“通俗地讲,就是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请的CEO。”崇州市委常委陈鑫介绍,这是借鉴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合作社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对职业经理人的生产收支、分配进行管理监督。崇州已搭建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四大平台”、构建了“双培训”机制,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目前,全市新型职业农民达5960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1460人。

 

随着专业的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与配置中发挥作用,政府开始退出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向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宏观发展导向的主体和领域,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以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

 

目前,崇州建成农业专家大院2个,农业科技服务团队达114名,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高效攻坚工程;依托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农业服务超市10个,搭建“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平台;培育了阡陌上善、文井源、西蜀巧妹等一批农产品品牌,认证地标农产品4个、“三品”认证达62%,提升了崇州市农业品牌价值;率先在全省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级信用贷款、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

 

合作社和职业经理人都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直接受益者。崇州不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而且土地股份合作社还将获得测土配方肥补贴、无残留农药免费发放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政策性农业生产保险减免补助等多项“福利”。而农业职业经理人不仅将定期获得专业培训,而且还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率为20%,其中个人缴费8%,财政补助12%。

 

比起传统针对千家万户的财政项目资金支持,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焦点的资金绩效显然更加有效。数据显示,2012年,崇州土地股份合作社水稻平均亩产556公斤,高于四川全省和成都市平均水平,比未入社农户种植水稻平均每亩高出48公斤。

 

彭州—金彭大地菜更香

 

彭州市位于成都市区北郊,气候温润,素有“天府金彭”、“天然温室”的美称。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生产的蔬菜品质好、营养丰富,菜味香浓、口感上乘,被形象地称为“大地菜”。而且其稻菜轮作的传统模式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更加有利于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从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到2013年成功创建中国蔬菜之乡,彭州市以深厚的农业本底和农耕文化为依托,拉开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帷幕。目前,彭州蔬菜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蔬菜年产量达200多万吨,融合了生产、科研、加工、物流、体验的蔬菜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通过田块整治、沟渠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支持营销大户、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规模化流转土地,彭州不断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目前,彭州已经在濛阳、三界、九尺建设科技示范核心区1万亩,常年精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10万亩。

 

同时,依托百信蔬菜科技博览园、种都蔬菜科技产业园,彭州大力推进工厂化、集约化育苗。目前已经建起了6个合作社育苗中心,生产优质蔬菜种苗1亿株,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100个,以优化蔬菜的品种结构、季节结构。

 

作为年产量达20亿公斤以上的蔬菜之乡,彭州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就是保证“大地菜”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可盈利性,彭州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信息共享。一个“买全国、卖全国”,总投资80亿元,融农产品批发、加工、物流、进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平台于一身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成为彭州蔬菜营销的“高端磁场”。2013年11月1日,彭州市政府与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联合编制的蔬菜价格彭州(雨润)指数正式启动运行。共包含白菜、甘蓝、莴笋、土豆等50余个品类,有力地推动彭州成为蔬菜价格中心、蔬菜集散中心、蔬菜信息服务中心。

 

物流兴,市场旺”。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想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还须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上下功夫。目前,彭州不仅培育了100多个农产品品牌,而且拥有了“彭州大蒜”、“彭州莴笋”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门山”大地蔬菜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也名声在外。依托精深加工,彭州蔬菜正走向全球。目前彭州全市已发展蔬菜加工企业53家,主要生产有辣椒酱系列,茶树菇、金针菇等珍稀食用菌系列,大蒜、莴笋、青菜等方便泡菜系列共100多个品种。

 

不仅每年11月的彭州菜博会集聚人气,受“以旅助农”思路启发,彭州开始尝试拓展蔬菜产业的科普、观光功能。在致力于高端种业研发的种都科技产业园内,一片近3000亩的蔬菜主题公园已经与市民见面。围绕蔬菜产业发展,彭州正在加紧蔬香路新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建设。根据规划,蔬香路两侧将打造2万多亩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区,集中展示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机械化成果,展示美丽新村建设和彭州大地蔬菜示范区有机融合的田园景观。

 

郫县—水润蜀都川味美

 

位于成都市西北近郊的郫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之城。郫县居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首,土质肥沃,水旱从人,物产丰富,素有“银郫县”之美称。郫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上,郫县位居46位。

 

郫县人素有栽花种草习俗,是川派盆景和国兰栽培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益于花卉苗木业的发展,第一家“农家乐”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开业,形成了早期“农家乐”旅游的雏形,开创了全国农业旅游的先河。

 

近年来,郫县围绕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结合新村建设形成的农业景观、乡村道路、农舍院落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大批新的农业旅游景点成长起来。

 

安德镇安龙新村就是正在被全力打造的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样板之一。2012年以来,安龙新村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要求,规划建设了10个农民新型社区,初步建成了“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成配套”的新农村综合体。

 

安龙新村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农民利用宅基地使用权入股组建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具体负责新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在产业上,突出“生态化、高端化”。立足长远发展和农民增收,先后组建了“生态蔬菜”和“小微盆景”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蔬菜和微型盆景产业;利用预留给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用地,启动了“安龙书院”、“成都院子”等高端休闲项目建设;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房屋发展“乡村客栈”、“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不仅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全国唯一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也越发兴旺。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位于郫县安德镇,目前已形成2.4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聚集了棒棒娃、丹丹等农业产业化企业84家。

 

园区围绕打造“双百亿”工程,带动县内发展蔬菜原辅料配套种植基地11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2013年,园区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63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5.68亿元,完成入库税收1.5亿元,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达26家。

 

同时,园区以“川菜文化”为主题,打造形成了集观光、体验、品味于一体的“川菜味乡”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并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川菜美食文化体验休闲特色街区,初步构建了安德镇“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益民菜市—场企合作惠民生

 

小小菜篮子,一肩挑两头,如何既保农又惠民?成都推行平价菜市——益民菜市破解这一难题,成为“菜篮子”工程中的亮点。目前益民菜市已有27家,其中:“场企合作”的新模式店16家,传统农贸市场11家。今年,成都将加快扩大益民菜市点位数量的步伐,年底全市将达到70家以上。

 

益民菜市隶属于成都商物投集团,承担着成都市委、市政府交予的以“市场化”手段保障“菜篮子”的民生职能。通过“场企合作”的新模式,益民菜市探索出了直供直销的蔬菜流通模式,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货架”的点对点销售,菜价比一般农贸市场平均低15%。

 

所谓“场企合作”,是指益民公司通过招投标等市场化手段,筛选专合组织、农业企业等作为菜市场经营的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益民公司作为市场管理者,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及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益民菜市引进超市化管理模式,既保留了传统菜市场独立经营、独立核算、风险分摊、服务多元等特色,又增加了现代商超统一收银、条码追溯、服务规范、环境舒适等特点,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通过完善农残检测硬件设施,建立市场先行赔付机制等措施,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而益民菜市连接的另一头,农民、专合组织也成为流通方式转变的受益者。截至目前,益民菜市已经先后与唐发蔬菜基地、凤霞基地、田园农业、建稚农业、绿超农业、金钟猪肉等40多个大中型专业化农业企业合作,搭建集团化销售平台。

 

同时,为避免入驻企业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逐利冲动,益民菜市与销售企业建立了协商定价机制,以确保平价。益民菜市逐步建立起了农副产品价格信息采集体系,定期从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获取交易价格信息,与定期汇集的益民菜市连锁门店及市域内主要农贸市场零售价格信息汇总比对,作为菜市场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于2012年6月开业经营的益民菜市万裕店就是推行“场企合作”的公益菜市之一,其经营面积约1600㎡,经营业态覆盖十余个大类上千个品种。通过“场—企合作”,引入了广汉茂森蔬菜、彭州高记蔬菜、金堂唐发蔬菜等专合组织5家,改变传统菜贩销售为组织化销售,日均销售蔬菜品种达80余个,销量4~5吨。因为缩短了中间环节,所售同类同品质蔬菜总体售价较传统菜市场下降10%~15%,部分菜售价降幅甚至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