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首份“负面清单” 严格限制别墅高尔夫项目

18.07.2014  10:26


制图刘逸兴

 

原标题: 成都发布首份“负面清单” 严格限制别墅高尔夫项目

三区域先试点 其他区县逐步推广

为更好地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创新,成都市首先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3个试点区进行探索。试点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分别制定出了各自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内资投入准入负面清单”。

各试点区“负面清单”按照内资和外资的不同,分为禁止和限制两大类,制定依据主要为国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商投资产业的指导目录、成都市关于产业投资的导向目录及区域发展要求。试点过程中,各试点区的“负面清单”将适时调整,“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也将陆续推出。下一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还将在成都市条件成熟的区(市)县推广。

目前,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制定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120项,包括禁止投资类41项、限制投资类79项;“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164项,包括禁止投资类113项、限制投资类51项。为引导产业提档升级,该区域对传统制造业中的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亮起了“红灯”,电力行业中的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常规小火电机组项目也被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和赛马场项目则被列入严格限制类条目。

成都高新区的“负面清单”则结合高新区“三次创业”产业发展定位和要求,主要针对其“4+1”主导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7+2”产业重点领域(即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产业和金融、商务服务业)和相关配套产业进行梳理,突出高新区区域特色,其“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分别为69条和19条。

龙泉驿区(经开区)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涉及16个行业、44个领域、157项;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涉及14个行业、28个领域、263项。其中,汽车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均制定了特别管理措施以促进产业发展。

副省级城市中 成都首推“负面清单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成都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在全国首个正式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级城市。成都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准入清晰、公平透明、监管有力的运行新机制。

通过推行“负面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成都什么事情不可以办,明晰内外资在成都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通过推行“准许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进入成都后做什么、怎么做,打造高效公平廉洁的服务型政府;通过推行“监管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政府将如何进行监管,弥补“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的监管空白,规范监管行为,优化投资环境;用“三单”管理的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负面清单”管理系统。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张想玲

对话成都高新区负责人

尽量为企业减负聚焦主导产业

在大力简政放权的背景下,7月17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201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和《内资准入负面清单(试行)》,针对其“三次创业”主导产业方向,集成公布了88条“特别管理措施”,外资和内资清单分别为69条、19条。

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方面,对主导产业领域的特别管理措施主要集中在生物、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例如,对氯霉素等药物的生产进行限制投资;对银行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进行限制投资;对社会调查机构进行禁止投资。而对电子核心基础、生物医学工程、先进环保等领域,则暂无特别管理措施。

内资准入负面清单方面,包含对12类生物医药项目的禁止投资措施,在下一代信息网络领域规定了对模拟CRT黑白及彩色电视机项目禁止投资。除此以外,对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均为暂无特别管理措施。

尽量为企业减负,聚焦主导产业。通过负面清单的引导,提升开放度,增加透明度,推动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推出负面清单的一个创新点,就是服务于“三次创业”,聚焦于主导产业,政府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出发点是产业,落脚点同样是产业”。

华西都市报记者 罗琴 实习生张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