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份负面清单对别墅建设说不

18.07.2014  08:02

  四川在线记者 胡佳丽王玥陈俊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作为成都市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3个试点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近日各自公开发布了第一份“负面清单”,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

  此次 “负面清单”的发布,标志着成都市全面启动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下一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还将在成都市条件成熟的区(市)县推广,在促进政府运作更加公开透明的同时,也将推动企业在市场经济轨道上“大步快跑”。

   创新 推行“三单”管理制度

  “成都充分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开启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在全国首个正式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级城市。

  成都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准入清晰、公平透明、监管有力的运行新机制。

  成都用“三单”管理的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负面清单”管理系统。“负面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成都什么事情不可以办,明晰内外资在成都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探索破解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促进投资便利化;同时,通过“负面清单”的引导,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准许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进入成都后做什么、怎么做,打造高效公平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监管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政府将如何进行监管,优化投资环境。

   推进 三个区域先行试点

  为更好地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创新,成都市首先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3个试点区进行探索。试点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分别制定出了各自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内资投入准入负面清单”。

  各试点区“负面清单”按照内资和外资的不同,分为“禁止”和“限制”两大类。

  从三地的负面清单不难看出,都不约而同对一些落后产能关上了大门。

  如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引导产业提档升级,就对传统制造业中的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亮起了“红灯”,电力行业中的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常规小火电机组项目也被禁止。

  高新区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方面,对主导产业领域的特别管理措施主要集中在生物、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例如,对氯霉素等药物的生产进行限制投资;对社会调查机构进行禁止投资。而对电子核心基础、生物医学工程、先进环保等领域,则暂无特别管理措施。

  经开区则对汽车整车制造及加工业除了明确禁止报废汽车的翻新、改装项目,都没有加以任何限制或禁止。

  同时,三地中,除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严格限制内资投资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和赛马场项目外,其余两地内外资及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外资都不能投资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和赛马场等项目。

  ■数据

  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120项,“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164项。成都高新区则分别为69项和19项。龙泉驿区(经开区)分别涉及157项和26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