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治堵十条:交通违法 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21.06.2017  08:23

“成都治堵十条”涉及哪些方面内容,具体有什么措施?就这些问题,成都市交管局、建委、交委、规划局在会上一一进行了解读。

1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

关键词

绿波带

按照“成都治堵十条”的要求,成都将对老城区交通系统进行有机更新、功能迭代,在新城区抓好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与交通承载、环境容量相匹配。同时,2017年开展交通信号配时攻坚,打造出行“绿波带”。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车速后,要求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对该车流所经过的各路口信号灯起始时间做相应调整,以尽量确保该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

2

构建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推动共享交通新业态有序发展。

关键词

智能停车

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2017年,启动智慧停车公共服务平台试点、网约车监管平台、共享单车监管平台建设,完善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监管模式,在市域高速公路增设150条以上ETC专用道。

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杜进有进一步解读称,2017年,高新区开展智能停车试点建设,启动停车支付、数据采集、信息发布的公众智能停车服务系统;2019年在中心城区交通枢纽、机关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医院、商场等停车场推广应用;到2022年全面建成。到2019年,全面完成智能交通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交通运行监测中心。2020年,推进智能交通三期工程建设。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交通体系。

3

构建快速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和城市慢行交通绿色交通体系。

关键词

慢行交通

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杜进有介绍,在轨道交通方面,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完成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实现枢纽环线双线全线贯通运营。

地面交通方面,2017年,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000辆。到2022年,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便捷换乘系统全面建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

慢行交通方面,2017年,开展天府广场、人民南路等慢行交通示范项目建设,优化完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道约300公里。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自行车交通网、步行交通网和城市特色慢行线为主的“两网多线”慢行体系。

4

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关键词

3绕15射 3环15射

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建设完善“3绕15射”高速公路和“3环15射”城市快速路网,实现从城区和近郊均有1条以上高速路和1条以上快速路连接,支撑和引导“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

成都市建委总工程师陈顺治表示,2017年,继续加快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等60公里在建快速路项目,计划启动27公里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推进道路街巷建设。

2017年,优化提升顺城街等8条道路指路系统。2022年,完成市域范围的道路交安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构建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路网指路系统提升工程。

5

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加强停车供给和需求管理。

关键词

静态秩序严管街

在静态交通管理方面,将加强停车供给和需求管理。到2022年,城区力争新增配建停车泊位5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3万个,逐步减少路内占道停车泊位数量,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系统结构。

此外,还要探索多元化的停车供给模式。成都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与运营管理。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推广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等措施。

“2017年,打造420条静态秩序严管街,着力规范繁华商圈、医院圈、学校圈以及地铁站、客运站、旅游景点、市场周边停车秩序。”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管局局长李文胜表示。

6

强化占道施工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占道施工行为,推广非开挖技术,减少工程施工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关键词

强化占道施工监管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及重大市政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减少建设期间对城市交通和群众生活的影响,成都将科学统筹重大市政交通项目建设。成都市建委总工程师陈顺治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占道施工监管,相关部门将严格查处超期、超面积施工打围行为。同时,优化提升市政施工方式和技术,在市政建设中推广应用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方式、移动式打围模式,缩短现场施工时间;推广非开挖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施工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绿色发展目标。

7

开展地方立法,完善符合特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应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地方法规体系。

关键词

《成都市道路

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按照“成都治堵十条”,将开展地方立法,完善符合特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应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地方法规体系。成都将启动《成都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立法,力争2019年颁布实施。编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静态交通规划设置技术等地方标准,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8

实施交通综合治理,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关键词

交通事故纳入信用

交通拥堵“城市病”作为世界性的难题,城市交通治理人人有责,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交通违法众治。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管局局长李文胜表示,2017年,强化黄标车和超标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2018年,推进超标电动自行车淘汰。

交通违法行为对道路交通秩序会造成一定影响,然而不少驾驶员违法后并不在意。李文胜介绍,2019年,推动将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使违法者处处受限。同时,强化社会监督,依托“台报网端”宣传矩阵,定期通报“成都治堵十条”进展情况和惠民效果。

9

集中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从严治理“七乱”等交通违法行为。

关键词

文明畅通示范街

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管局局长李文胜表示,2017年,将努力实现主干道和重点路口的机动车违法率控制在2%以下,非机动车违法率和行人违法率控制在10%以下,主干道高峰平均车速高于15公里/小时,城市快速路平均车速高于40公里/小时,公交专用道公交车速高于18公里/小时;工作日早晚高峰时间控制在100分钟以内的工作目标。同时,建设文明畅通示范街(路)。2017年,建成6条文明畅通示范街(路)。2018年,打造22条文明畅通示范街(路),之后每年新增3条,努力形成规模效应。

10

精细优化城市交通组织设计,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提升路网资源使用效率。

关键词

交通微循环

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管局局长李文胜介绍,以“绣花”功夫推进路权科学分配,不断推出新的“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扩能”交通组织措施,2018年至2019年,建成53个“双待”交通组织路口,逐步推广玉林片区等9个微循环交通组织模式。2017年,推进公益性的拼车出行,完善多乘员合乘车道(HOV专用道)管理,降低单人单车使用频率。另外,还要科学制定尾号限行扩面、绕城高速限货等交通出行需求管理措施以及配套疏解惠民政策。成都商报记者 张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