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农村教育发展和教师待遇难题

18.09.2015  10:21

 

  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新陆村小学坐落在大山中,交通不便,随着多年的人口外流,这学期只剩下3名四年级学生和邬荣禄一名老师。

  邬荣禄1977年开始教书,从没离开过这里。2014年他患上多形性日光疹,只能随时戴着草帽遮光,被孩子们称为“草帽老师”。虽然是微小学,但邬荣禄每学期都按时给孩子们开学,每天都按规定开课,课时没少一节,还按规定给每个学生每天提供免费营养午餐,邬荣禄的妻子则成为学校的炊事员。

 

  今年58岁的白树祥是地处偏远山村的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松树台乡小西梁村教学点唯一的教师,自197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山村学校耕耘了38个春秋。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教师节之际,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的要求。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时,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农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为薄弱的部分,也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里,从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言中寻找破解农村教育发展、乡村教师待遇等难题的钥匙。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农村教学点需要特殊的关爱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小学生源不断减少,出现了大量规模小、生源少的“教学点”学校。这些教学点布点分散、班额小,甚至有一班一生一师甚至一校一生一师的现象,孩子的学习生活缺乏群体效应,大约80%的学校没有按照要求配备女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身体、心理成长极为不利。一个点只有一个男教师既不方便,也存在一些隐患。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顺应农村生源减少的趋势。各县区应在认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就读、优化配置、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综合分析人口变化因素以及上学安全、村民意愿等因素,一校一策,区别对待。对于规模极小(如学生总人数在5人以下),离中心小学路途小于3公里的教学点,如撤并后不存在上学安全隐患的,应当予以撤并。对于距离中心小学较远或路途安全隐患较大的教学点,仍应予以保留,而且要采取切实措施办好,确保教育质量。但一定要防止盲目进行学校撤并,以免导致学生上学成本大大增加,甚至出现辍学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  实施农村教学点达标工程,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制定出台教学点的有关政策,明确农村教学点操场、厕所、围墙、图书以及体育和音乐器材等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确保满足基本教育教学需求。建议将农村教学点达标计划纳入各级政府民生计划,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用三年时间完成教学点基本设施的建设和配备。

3.  鼓励教师走教。所谓走教,就是为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解决部分偏远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师资不足问题,让教师在几个学校间走动教学。由于农村教学点规模较小,大多仅有一名教师,仅能开设语文、数学等,很难再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课程。建议把农村教师在教学点任教经历作为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增强教师走教的动力。

4.  提高聘任教师待遇。师资力量薄弱是教学点教学质量低的主要原因,除了建立教师走教交流机制外,还应提高其在教学点任教期间的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在目前无法完全消除教学点聘任教师的现实情况下,建议明确聘任教师待遇政策,由各县(市、区)负责落实,提高聘任教师工资待遇。在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当中,应着重加大对教学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质。

5.  培养全科教师。偏远地区教学点师资严重缺乏,且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十分普遍。在无法大幅度增加教师数量的情况下,培养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是缓解教师短缺的有效方法。英国小学目前基本都采用“全科教师制”,他们多年的经验证明,全科教师更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事实上,“全科教师”并非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让优秀的“全科教师”承担更多的教学角色,乡村的孩子将受到更全面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罗黎辉等联名建议:出台农村教师国家层面待遇保障制度

  为稳定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但是,至今国家层面尚未出台针对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的全国性住房保障制度和津贴制度。

为此建议:

一、  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从国家层面明确在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贫困地区,每年拿出建设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的一部分资金,在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具有公寓性质的教师周转房,解决教师安居问题。教师宿舍的产权属于学校,教师可有偿租用,工作调动后随即搬离。各级政府应在乡村教师住房建设上给予特殊政策,保障建设用地,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等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二、  建立贫困地区教师津贴制度。建立贫困地区教师津贴制度,并列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范围。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贫困程度,按照一般市县、省级贫困市县、国家级贫困市县的地区类别,设立不同等次的津贴数额,大幅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

三、  进一步制定出台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其他优惠及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农村师资薄弱问题力争“十三五”有所突破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大的短板。同时必须看到,虽然我国农村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愈发凸显。很多是长期累积的问题,也是深层次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还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下一步,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  加强省级统筹,尽快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待遇保障问题。我国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偏低,根本原因在于按照目前以县为主的工资保障机制,财力薄弱县负担教师工资面临很大困难。为此,建议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保障体制,将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00多个贫困县农村教师工资保障责任由县级上移到省级,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幅提高这些地区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长期从教。

二、  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各地不折不扣落实教师编制管理规定。对全国教师编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排查,用3-5年时间,将不合格教师清理出教师队伍,为解决农村教师缺编问题争取空间。

三、  加大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严禁对农村教师采取有别于公务员的歧视性津补贴政策,依法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四、  面向农村一线教师素质提升的需求,改革完善教师教育体系。职前培养方面,进行结构调整,稳定并适度收缩规模,加强紧缺教师的培养。在职培训方面,继续加大投入,重点向农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倾斜,让所有农村教师有“充电”的机会。引入市场机制,在培训机构之间形成真正的竞争,保障教师培训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白松涛等联名建议:扩大西部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

  据有关部门统计,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和教师人数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和教师人数的70%左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乡村,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乡村学校不论是办学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远比城镇学校差,乡村学校教学任务繁重,很多农村教师甚至需要一专多能一人同时上几门课,此外交通、通讯等生活成本较高,造成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压力大。

  自201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施生活补助政策以来,广大受益乡村教师的教书育人荣誉感、责任感和公平感显著增强,对吸引优秀人才到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文件的执行过程中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补助标准普遍不高,而且补助面窄导致发挥作用有限。

为了更好地体现党和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  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建议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出台政策,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在原来“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其他地区教学点”的基础上扩大至西部地区除县城区学校以外的所有乡村中小学校。同时,中、东部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参照执行。

二、  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鉴于西部地区财力薄弱的现状,建议由国家财政负担西部地区全部或绝大部分补助资金。

三、  提高补助标准。建议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最低补助标准,并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各省视财力状况可以在最低标准基础上再提高,切实改变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现状。

  办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乡村的义务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可以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实事。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更给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依然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据调查,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如何破解?特提出如下建议:

  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和校长的统筹管理职能并没有得到落实。教师的招聘录用、调配交流、职务评聘和校长的选拔任用等仍受到其他部门甚至临时机构的制约,多头管理和相互掣肘,导致教师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质量低下,教师在县域内的有序流动和均衡配置得不到很好落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理顺管理关系,避免部门之间缺位、越位的问题,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编制标准选聘合格教师,落实对校长的培养、任免、交流等职责,为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扫清体制障碍。

  实施教师民生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要按照教师法规定,建立艰苦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在艰苦边远农村地区初中、小学、村小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实行待遇倾斜。目前农村教师津补贴尚无国家标准,有不少地方还没有实施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已实施的发放标准普遍较低。国家应依据农村地理环境和条件恶劣程度对农村教师津贴进行细化和适当分类,形成合理梯度,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并具有差异化的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把农村教师的住房和周转房建设纳入国家安居工程范畴,让农村教师安居乐业。

  创新教师编制管理,积极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一是要修订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覆盖面广、生源分散、必须保留部分教学点以及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增多等特点,改变单纯的“师生比”核编办法;二是要坚持编制的动态管理,为地方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县级政府利用自身财力录用部分特需教师;三是继续实施国家“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四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经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调离教育岗位;五是推行“定向招聘”和“定向培养”办法,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本土教师。

  强化教师培训,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质。除按公用经费的5%列支教师培训费用外,各地财政还应将教师培训费用列入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不断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地方政策

  湖北:出台举措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问题

  教师节前夕,湖北省发布《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以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上不来”等突出问题。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欧阳建平介绍,这个实施办法在过去实践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各地新进乡村教师将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及时填补离岗、退休教师空缺,确保乡村教师“后继有人”;对到乡村及偏远地区任教的高校毕业生,按服务年限实行以奖代偿;加大师范教育经费支持力度,省属高校师范类专业生均经费拨款系数从1.0调整为2.0;把乡村骨干教师补助制度纳入乡镇工作补贴,加快乡村老师周转房建设。

  湖北省人社厅副厅长易望汉表示,按照这个实施办法,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倾斜,坚持“重师德、重师能、重奉献”,不过分强调论文、学历资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也不要求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水平能力测试。

  甘肃:将代课教师招考年限放宽至60岁

  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甘肃今年将代课教师招考年龄限制放宽至60岁后,有400多名代课教师通过考试转变身份。

  据甘肃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90年代,甘肃代课教师人数最多时超过5.5万人。2003年开始,当地按照“谁聘用、谁清退、谁补助”的原则,出台政策逐步化解代课教师问题。从2010年起,甘肃将符合条件的在岗代课教师纳入农村公办中小学教师招录范围。近几年报考人数逐年下降,2010年有5185名代课教师报考,2014年已下降到1802人。

  截至今年4月,甘肃在岗的代课教师仍有7816人,其中中专(中师)、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51%,无教师资格的占34%,平均代课年限21年,平均年龄47岁。

  河南:启动实施地方免费师范生政策试点

  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等部门日前决定以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为载体,启动实施河南省免费师范生政策试点。

  河南省全科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被录取的全科免费师范生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在校期间,免费师范生继续享受国家奖学金等其他应享受的全日制在校生奖励政策。获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将按照协议将其派回协议地,由协议地安排在当地的村小或教学点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协议,对于违约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河南省上述方案的近期目标是为每个教学点、村小学培养一名全科教师,长远目标是对于河南全省小教师资推行“全科培养+学科特长+实践领域小班化教学”模式。(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