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开花“石头村”

22.04.2016  14:38

  【相关推荐】

  一份牵挂润“春风”—— 记四川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上篇)

  四月的春风村,处处春风荡漾。

  灰色的水泥路,飘逸如丝带,在村庄雄阔的胸膛颠连起伏,连着一座座新颖别致的农家院,连着一片片绿意浸染、跃跃生长的产业园。

  文化院坝、健身广场、图书阅览室,充实着春风村人的精神生活。农家乐、观光亭、生态旅游园,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省内外游客。

  如今的春风村人,通过勤劳和智慧,把昔日穷困的“石头村”,打造成了名扬四方的幸福家园。

  站在一个山头上,王家元对我说:“春风村富起来,还要让它美起来。

  好一个壮怀激烈王家元!

  春天,春风村里鲜花盛开。

  敢做善为,让村子美起来

  ——处处是绿色,步步是景观

  村民们都说王家元是个倔脾气,只要他认准要走的路,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2012年,他动员大家在一块整理出来的坟场地兴建聚居点,有些村民很避讳,不情愿,和他较劲,还给他下了“别足棋”: “王书记,只要你敢在那里建房,我们就建。

  这个村民以为这样做会把王家元难住,因为他不相信早就在县城买了房子的王家元,还会在埋过死人的地方再建一处房。谁知,王家元不顾老婆的反对,很快就往坟场运去建材,带头开了工。村民们见王书记都不怕,也纷纷跟着建。

  随着产业发展,收入提高,王家元谋划要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日子。他与支部一班人合计,先从改善人居环境开始做。然而,要在春风村找到一块建聚居点的平地,实在太难。王家元才打起了村西那片叫三块田的坟场的主意,提出“死人给活人让路,推平坟场建新村”的口号。就这样,春风村第一个提升自身形象的三块田新村聚居点建成了。

  让村子美起来,就得宜居宜业怡人,王家元因此大做生态文章。

  春风村的石头坡上有许多栽不了果树、种庄稼又没收成的瘠薄土地,荒芜多年,每次看着这些荒坡坡,王家元就觉得不顺眼,就想把它们利用起来。可他找来几家花卉公司,看后都不愿意接手。后来,王家元听说宜宾高县有个擅长在荒坡地上发展花卉产业的公司,便立刻带人去请来。这些坡坡地,被这家花卉公司看上了,但他们把流转价格压得低,每亩每年只愿意付50元。

  王家元听了喜忧掺半,土地流转金价格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去问村民,大家意见不一致。王家元转念一想,这些地荒芜了几十年,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买家”,哪能轻易放走?王家元说服了那些嫌流转价格低的村民,接着,又赶到腾达镇向镇领导汇报。

  谁知镇上领导一听就火:“王家元,这个价格太低了,虽是石头地,每亩至少也得一百元!

  王家元没吱声,转身回到村里,又去征求村民的意见。村民们还是愿意按这个价格流转出去,他们都和王家元的心情一样,都想早日让房前屋后的荒坡地变成生态园。

  一锤定音。王家元就这样把花卉公司给引进村。

  按照产村相融的设想,王家元围绕新村,打起了生态建设的“组合拳”:水果观光带、花卉苗木观光带、有机生态早茶观光带,有序布局,稳步推进。

  为把市场看好的生态早茶项目引进村,王家元通过在网上发帖子,引来一对浙江老板夫妇。王家元安排他们在一个村干部家住。可当地风俗忌讳客人夫妻在自己家同住一个房间,到了该睡觉时,这个村干部的老婆死活不安排他们夫妇俩睡一张床,气得老板给王家元打电话:“不让我跟我老婆住一起,我们现在就离开春风村。”王家元担心老板跑了,怕生态早茶项目落空,急忙从床上爬起来,连夜奔过去,费了不少口舌,才把工作做通,把局面稳住。浙江老板在这个村干部家一住就是三年,在村里干得红红火火。

  如今,走进春风村,处处是绿色,步步是景观。村里已建成“李园仙居”、“生态茶园农家”、“绿色茶房人家”、“荷塘家园”、“上善之居”等特色聚居点。原来意味着贫困的喀斯特石山,现在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生态产业林木中,与具有浓郁川南民居风格的新民居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怡人的村貌。

  以生态农业基地的发展壮大为本底和根基,春风村乡村旅游迅速兴起。以赏李花、品脆李、采莲藕、尝乌鸡、体验茶园风情等为旅游项目,形成了春赏花、夏品果、秋观景、冬养生的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品牌。

  敢做善为的王家元,让富起来的春风村美起来了,着实让许多城里人眼馋。

  示范引领,把新风树起来

  ——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

  房子新了,村子美了,王家元并不满足,他认为:“精神富有才是最终的富有。

  王家元说,难免有那么一些村民,腰包鼓了,人就有点飘飘然了。

  依托李子园开办农家乐富起来的一组村民胡怀银,就是这样。他不知不觉染上了“赌瘾”,后来干脆连自己的农家乐都不去管了。他妻子刘邦艳管不住他,就去找王家元告状。王家元按照星级农家乐管理规定,将胡怀银的“胡家李园农家乐”摘去一颗星。“二星”变“一星”后,生意一下淡了下来,胡怀银得了教训,及时悔改。后来,王家元又组织旅游部门验收,又给他恢复到二星级。

  这件事触动了王家元。他专门召开支部会,把树新风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一环扣一环地向前推进。

  首先开展评选“最美春风人”活动。王家元自己动手制定入选条件,自己任组长把关。

  “脏了我一个,洁净全村人” 的村卫生清运工胡怀彬、身残志坚的种茶能手张国海、多年如一日给高龄公公洗脚的孝媳张龙凤……一个又一个“最美春风人”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在春风村,家家新房的大门上方都端端正正地挂着统一设计、制作精美的“家训牌”,这是王家元一手策划的。春风村有写家训的传统,王家元组织人力进行挖掘整理,将这一活动融进了美丽新村建设之中。

  抓文化建设,王家元不仅身体力行,还把家人也动员起来。村文化广场建起来了,许多村民都想能够像城里人那样晚饭后跳跳广场舞,却都不会。王家元想起在县城做生意的老婆会跳,他宁可让家里少挣钱,也要把老婆动员到村上来当教练。村里的广场舞很快跳起来了。随后,他们还从中挑选出10多个文艺骨干,由王家元老婆领头,成立了村文艺演出队。

  王家元从内心感谢老婆这么多年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但也有亲戚让他难堪,往他脸上抹黑。

  垃圾乱倒、牲畜乱养、污水乱排的陋习,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王家元下决心进行整治。村两委让村组干部与村民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到户。王家元有一个任组长的亲戚,是他母亲的娘家人,以为王家元是他侄儿,不仅不带头执行,还拒绝接受村干部的批评,受到老百姓的指责,被王家元当众罢了“”。这件事在春风村开展综合治理中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改习惯,靠引领。王家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将全村无职务党员编成产业发展、综合治理、卫生监管三个党小组,定岗位、定职责,让他们有责任、有事干。那些年过六旬的老党员,个个尽心尽责。他们往聚居点活动广场一坐,场子一团,烟杆一拗,二郎腿一翘,就做起了宣传。

  王家元更是以身作则,总是抽空到村里查看,发现村道边、聚居点有垃圾,就弯腰捡起来,放进垃圾桶。有时,有村民前脚扔,他就随后捡,村民们都叫他“渣渣书记”。久而久之,再也没有村民随手乱扔垃圾了。

  与此同时,王家元率领村两委大抓硬件建设。通过村级投入、村民自筹、政府补助等形式,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改造农民住房63户,改厨、改厕125户,种树种花5万余株,添置垃圾箱40余个,配备洒水车和垃圾车各一辆。全村还划为16个卫生包干责任区,每周开展一次卫生评比。

  走在春风村文化长廊,阵阵新风扑面来。他们以“学在农家”为主题,发挥远程教育、农民学校、农家书屋的作用,组织村民开展读书讲故事、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

  惟愿一点,天下无穷

  ——给每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

  春风村村部东头的山梁上,有一片开阔地,地上长着一棵上百年的大榕树,根相连,枝相牵,叶相拥,撑起一片绿荫。村民们爱在这里纳凉,村两委常在这里议事。

  2010年新春刚过,王家元又把村两委班子召集在这里,讨论一件让外出务工村民犯愁的事。

  春风村随着产业的大步推进,村里大部分村民的土地都流转进了产业园区,变成了金土地,而一批举家外出打工户的土地还都荒着。

  王家元看得远,想得深。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叶落归根是必然,可如果土地就这么一直荒着,他们将来在外面打不动工了,返村回来,靠什么生活?这是当前农民工普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这个沉甸甸的问号,在王家元心里悬了多年,苦于一直找不到可循的解决模式。村里发展越快,王家元越是寝食难安。这年,他终于憋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土地流转归还制”的新思路,提交大家讨论。

  他建议把那些撂荒地流转过来,种上茶叶,不付流转资金,但十年以后,归还给返村的打工人员。茶叶五年进入茂盛期,投入者有五年以上的投入回收期,投入不吃亏;打工者返村接手就可采摘,转手卖现,生活无忧。

  王家元话一脱口,立即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村支部副书记张龙虎第一个站起来表态:“我接收10亩!

  “土地流转归还制”很快在春风村推广开了,干部群众都积极参与,400多亩撂荒地都种了茶树,种下了希望。第一个受益者是三组村民詹成付,他举家外出打工30多年,过去流转出去的20多亩地,被种上茶树,从去年开始陆续收回。詹成付说:“王书记替我们想得真周到,我现在可以安心在村里养老了。

  全村无穷,天下无穷,王家元认准这个理,大胆趟路。

  2015年,还是在这棵大榕树下,还是在村班子会上,王家元振振有辞,提出要加快推进携手周边村组共建美丽新村的步伐。他说,习主席说过,要让每一个人在人生起点上,创造出平等竞争的条件。

  早在几年前,春风村富了,而周边的几个村还在原地踏步,那些村里的干部找到王家元,都希望把他们村带起来,王家元爽朗一笑,立马答应。其实,王家元早就在这么想。

  几年前,王家元用自己的双脚将这些村的山山水水丈量了过遍,组织人马,挑灯夜战,绘制了产业综合开发蓝图,成立了以春风村为中心的“春风综合体”,辐射毗邻的向阳村、水茨村、千秋村、冒水村,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包含37个组、2149户、8684人,党员113名。

  为配强班子,王家元力排众议,把本村培养出来的得力干部、老搭档村主任刘炳付输送到邻村任职。

  五村牵手,同心同行,齐肩并进,王家元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艰辛。经过4年的努力,“春风村综合体”范围内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发展茶叶15200亩、水果8920亩、花卉4280亩,建成标准化牛圈22500平方米和一个占地40亩的肉牛交易市场,肉牛年出栏达4200头。同时,“春风综合体”将发展生态经济与农旅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有农家乐46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9家,带动实现第三产业年收入530万元。

  2015年底,综合体范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猛增到14120元,几个被帮带的穷村子得以跨越发展,提前实现脱贫。

  “春风综合体”主动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作为四川乌蒙山区脱贫致富和建设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得以推广。

  天下无穷,“惟愿”也是“众愿”,蜀山川水,脱贫攻坚战犹酣,这里有千万个王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