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多措并举拓宽渠道 万余名贫困群众就业有出路

23.02.2017  22:02

 

( 张枥 李果 曹伯同) 南部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坚持把“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作为精准脱贫的首要路径,把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作为稳定脱贫的首要目标,开出就业扶贫好“处方”,全力抓好就业扶贫工作,2016年帮助贫困家庭的11019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工资性收入达到贫困户家庭总收入的63%。

   服务到人 畅通就业信息

  “以前村里信息闭塞,找工作难上加难,现在有了就业扶贫微信群,千里之外的招工信息都能在手机上看到。”2月19日,碑院镇林坝村村民胡小芳翻看手机里刚更新的招工信息后说,就业信息畅通,为村里的贫困劳动力增加了脱贫增收的机会。

  “贫困劳动力就业存在‘信息不畅、对接不准、动态不清’的问题。”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该县建立就业扶贫微信群,与投促、建设、交通等成员单位和15个县驻外商会、100多户县内企业链接,及时发布用工单位的岗位信息。各村“第一书记”、就业局工作人员等负责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状态、技能特长、培训意愿等数据进行更新,通过微信群和互联网向驻外商会、县内企业、劳动力市场等同步发布,实现用工单位和贫困劳动力双向选择,助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

  去年以来,该县人社部门牵头、各乡镇(街道)配合,通过进村入户、逐一调查,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文化程度、培训愿望、掌握技能等基本情况,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以及职业培训名单、创业名单、企业吸纳就业名单、转移就业名单、公益性岗位安置名单等台账,并强化动态管理,适时发布贫困劳动力数据动态,实行“点菜式”需求对接。该县还在2016年出列的68个贫困村中建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接通“金保”专网,实现县、乡、村三级数据库共享,更新劳动力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信息25万条。

   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

  “现在农村发展种养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前景广阔,‘农民夜校’让我们不掏一分钱,就能学到知识,真是太好了。”碑院镇大佛村村民周正坪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饲养了200多只鸡。他说,通过“农民夜校”的培训让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养殖规模扩大了,致富门路更宽了。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县把贫困户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突破口,通过“家门口”流动轮训、“校门口”专班集训、“厂门口”异地送训等方式,对农村贫困户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让更多的贫困户劳动者在短时间内尽快拥有一技之长,实现从“授人以鱼”扶贫向“授人以渔”扶贫转变。

  “我们着力破解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不强、素质不高、信心不足’的问题。”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该县针对偏远乡镇的贫困村和出行不便的贫困户,组织培训讲师团深入乡镇、村组,常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49场次、受训群众达7500余人次。

  南部县用县内综合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机构,实行“校门口”专班集训,通过分乡镇划片包干,定期开设挖掘机、数控机床等技能培训专班,实行30人以上的“请人来校”,20人以上的“办班到乡”,10人以下的“送教进村”,并全面落实免餐饮费、住宿费、生活用具费、资料费、实习工装费、补助培训费、交通费的“五免两补”政策。开办培训班54期,帮助1516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有培训愿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和劳务品牌培训资金补贴范围,实现‘愿学啥就培训啥’的全覆盖。”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县对驻外商会集中安排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委托商会聘请当地培训机构代为培训;对分散的外出务工贫困劳动者,实行就近就地选择培训机构参加技能培训,凭发票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去年,该县委托15个南部驻外商会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600人次,帮助贫困劳动力月工资平均增加300元。

   多措并举 拓宽就业渠道

  “前些年,基本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现在却有很多岗位等着自己挑,真是太好了。”永红乡鲸鱼村贫困户张瑞金几天前与苏州的一家塑胶制品企业签下了意向性用工合同。他告诉记者,他将珍惜机会,争取尽快到岗上班,为家庭增加收入。

  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岗位不稳、收入不高”问题,该县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开发就业机遇,搭建起外出就业、就近就业的“外联内引”就业平台。

  该县以驻外商会为纽带,在15个南部驻外商会分别成立就业扶贫办公室,通过QQ、微信等方式每周发布一次信息、每月开展一次招聘、每季度举办一次“回乡招募”,实现商会与贫困劳动力间的“直通车”,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27人。以县内企业为基地,制定县内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优惠政策,鼓励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班组”等就业扶贫专岗,实行“空岗月报”制度,在县内的36家企业设立“扶贫车间”28个、“扶贫班组”19个,通过举办送岗下乡、专场招聘等活动,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996人。

  该县还以产业园区为链条,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劳动力+金融+保险”的“五方联盟”的就业扶贫新模式,鼓励贫困户通过扶贫贴息贷款入股产业园,并优先入园就业。截至去年底,该县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39个,吸纳贫困家庭入股860户、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200余人。

  同时,该县还以电子商务为平台,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落户,建立覆盖贫困村的电商网点,鼓励有文化的贫困劳动力从事网络销售,吸纳100多名贫困劳动者成为“村淘”帮手。目前,该县已有37名贫困劳动力开设脆香甜柚、大桥豆瓣、石河香米等土特产销售网店21家,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针对年龄大、无学历、无技术的贫困劳动力,该县通过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按照“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规程,公开评定上岗人员,每月发放补贴400元,实现保障性就业。去年,该县已公开评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340人,向环卫、园林等单位公正推荐就业316人。

  此外,该县还按照“非禁即放”原则,鼓励贫困劳动者通过参股、购买、独资、联合等方式自主创业,并在审批流程、融资贷款等方面,为创业贫困劳动者开辟绿色通道。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824人从事规模种养业,138人开办小作坊,339人从事小买卖,创业项目形式多样、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