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坚决打好2016年脱贫攻坚收官战
西昌农民进入凉山州国家油橄榄良种基地北河、月华示范基地打工,平均每人每天采果可收入150元,采叶一天可收入70元。 张波 摄
脱贫攻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今年是脱贫攻坚的第一年,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对于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按照全省脱贫时间表,2016年12月,我州有776个贫困村、16.68万贫困人口进入验收,根据州委、州政府安排,目前州上组织了400多人,县上组织了3000多人验收队伍开展验收工作。
当前,全州各地正在认真做好考核复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确保年度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国家和省验收评估,确保首战取得完胜。
2016年,是我州开启“十三五”脱贫攻坚决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首战之年。这一年,我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工作的头等大事,强化党政主导,一把手亲力亲为、靠前指挥,超常力度统筹调配资源、超常手段加大要素投入,展开了一场气吞山河的脱贫攻坚大会战。此时此刻,站在年末节点,回望一年历程,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脱贫路上,凉山必将交出“首战必胜”的精彩答卷。
安宁河流域6县市贫困村户基本达到贫困退出标准
五年脱贫决战,重点在头三年,关键看头一年。今年是脱贫攻坚的第一年,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对于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6县市各地各部门按照紧而又紧、实而又实、细而又细、严而又严的工作要求,始终绷紧决战决胜这根弦,坚决克服消极悲观情绪和消除盲目乐观思想,对标贫困村“一低七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持续加力加压,硬件软件一起抓,认真做好考核复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确保年度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国家和省验收评估,确保首战取得完胜。
12月13日,省脱贫攻坚验收考核组来到西昌市,通过现场查阅资料及现场听取西昌市脱贫攻坚相关情况汇报,较为系统地了解西昌市脱贫指标情况和贫困村脱贫达标的实际情况。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昌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两个基本、两个率先”、“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奋斗目标,坚定“三个留下”要求,依托“四个好”创建,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和贫困户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标准、贫困村退出“一低、七有”标准,全面推进全市15个贫困乡镇、47个贫困村、3538户贫困户、12868口贫困人口脱贫工作。
考核验收组认为,西昌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成效显著。希望西昌市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决策部署上来,持之以恒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继续保持当前的工作劲头,进一步完善巩固落实相关工作,尤其要防止脱贫之后返贫情况发生;加大结对帮扶工作力度,创新举措,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好。
德昌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6年县全面脱贫摘帽。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严格遵循“两年集中攻坚(2015—2016年),两年巩固提高(2017—2018年)”的整体思路,精准发力、挂图作战,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全县32个贫困村、2614户、8870人按期脱贫摘帽。
12月20日,会理县成功消除绝对贫困。该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坚持“六个精准”,全面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18亿元,统筹实施18个专项扶贫方案,建设贫困村水泥路489.6公里,58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3.31万元,通信设施、幼教点、卫生室、文化室、民俗文化坝子全部建成。解决1385户安全饮水、82户安全用电,新建、改造5912户安全住房,帮扶贫困户建沼气287口、改善畜圈12.08万平方米,种植经果林2.65万亩、养殖黑山羊1.09万只,落实稳定就业2563人。“四好”创建广泛开展,良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风气逐步形成。1888户贫困户、6075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一超六有”,贫困村全部实现“一低七有”。
会东县通过近两年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住房安全得到了全面提升;贫困户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贫困群众就学看病条件有了充分保障,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都基本达到贫困退出标准。
11月18日,州验收组举行宁南县2016年贫困村退出州级验收工作情况反馈会,州级验收小组总结:宁南县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州下达任务,全县干部发挥“三苦”精神真抓实干,制定可行实施方案,分步施策整体推进。经三天全覆盖式验收,宁南县贫困户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户三有”,贫困村实现“一低七有”,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均表示很强。宁南县脱贫攻坚取得了骄人成绩,全县36个贫困村全部符合退出验收标准。
冕宁县依托资源禀赋、立足创新发展,坚持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一手抓泸宁、里庄、大桥拖乌三大片区扶贫攻坚、脱贫致富,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373”、“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标准,探索并实践着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比翼齐飞的发展模式,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全县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63022人减少到16587人,贫困发生率从18.5%下降到4.6%,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5万余搬迁群众春节前入住新居
我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今年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13113户、51618人的搬迁任务,确保搬迁群众春节前入住新居。
在脱贫攻坚摸底调查中,凉山州发现,全州约6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山区、石漠化地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
如何破解“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难?据州发展改革委主任赵玉聪介绍,实施以易地搬迁为主的移民扶贫,是这些地区群众脱贫的主要举措。凉山州按照国家、省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总体要求,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对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具有搬迁意愿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该州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引导群众自主选择建房方式,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住房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建房面积,避免因面积过大、标准过高而增加群众负担。
全州将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399个安置点的住房建设任务。各安置点建设任务完成后,该州将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确保完工一个、验收一个、交付使用一个。
目前,我州已部署明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明确项目县市于12月31日前完成县级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及审批等前期工作,力争明年1月内启动二半山以下住房建设,2月前启动二半山以上住房建设,5月底前基本完成住房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今年,全州11.32万人将告别贫困
今年,我州根据集中连片特困的特殊州情,抓住用好国家、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四治并举”“五管齐下”,定下了今年贫困村退出490个、贫困人口脱贫11.32万人的目标。
凉山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单位建设成本高,长期制约凉山脱贫攻坚、致富奔康。为此,凉山州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战略,提出在2018年前实现全州2072个贫困村交通脱贫摘帽目标,并结合全州通村公路建设实际,合理确定符合本州情况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在交通项目计划、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优先向极度贫困村倾斜。
为解决建设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部分县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打捆,选择实力强的大型企业,采取代建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截至11月底,全州已有333个脱贫村实现通村硬化路,占计划退出脱贫村总数的68%,剩余157个通村硬化路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确保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力争完成522个脱贫村实现通村硬化路。
产业发展,“1+X”生态产业让村民腰包致富底气足。围绕山林做大产业文章,已经成为各县的脱贫共识。凉山州2016年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6年计划在全州17个县市新建25.3万余公顷核桃基地,总投资114000万元。州林业局局长杨洪彬告诉记者,各县市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已于10月底超额完成2016年度既定的新建核桃基地380万亩目标任务,嫁接改造核桃基地100万亩。新建核桃基地完成403.39万亩,完成率106%;嫁接改造核桃基地108.1万亩,完成率108%;贫困村数1960个,实施贫困村数1719个,贫困村覆盖率88%。
除林业扶贫外,我州还大力实施农牧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等,帮助贫困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用实“农民夜校”。我州扎实办好“农民夜校”,通过“对症下药”,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感恩奋进教育、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法律、种养殖技术、金融、防病等日常生活知识,截至11月,已全覆盖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教育培训3650期、参训群众10.06万人次。
在脱贫攻坚中,我州还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普及健康卫生、禁毒防艾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并依托农民夜校、村级活动中心、文化院坝、“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平台,开展自力更生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实现“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记者张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