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变化10年来四川城镇化率首反超工业化率

09.07.2014  10:47

 

制图 卢浩

 

制图 卢浩

   10 年来,四川城镇化率首次反超工业化率——历史性变化引领“两化”互动迈入全新阶段  

  2013年,四川城镇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9%,近10年来首次超越工业化率,终结了城镇化率长期落后于工业化率的历史;这一年,泸州、绵阳、南充三个城市人口突破百万大关,终结了1997年以来,四川除成都外百万人口城市为零的历史。

  终点也是起点。两个终结,不仅引领城镇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同时成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全新注脚。

  四川日报记者 梁现瑞刘川

   一段历程刻骨铭心  

   从大幅落后到奋起反超,精准的战略取向和务实的工作推进决定了历史性的变迁  

  站在位于山腰上的泸州百子图广场眺望沱江之滨,林立的塔吊彰显着这座川南重镇的发展热度,川内最大摩天轮“泸州眼”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展现出这座江城的活力。

  在2013年,泸州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0.2万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双百”梦想,其中,城镇化率达到43.29%,比上年大幅提高1.56个百分点。

  而10多年前,泸州当地流行“10元跑通城”的打车方式,只要花10元钱,就可以把泸州城逛一圈。城市之小,可见一斑。

  泸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巨变,折射了整个四川的变迁。地处西部内陆,四川的城镇化率曾经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大幅落后于工业化率。差距最大的2011年,四川城镇化率落后工业化率3.3个百分点。

  201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将“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一年后,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成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

  困境中的泸州率先发力,在规划建设以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代表的9大产业园区的同时,同步规划了“一核两副八组团”的新型城镇体系,由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实现互动发展。

  南充一方面紧紧抓住“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目标不放松,一方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动摇。在城镇规划布局上,形成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和9个功能片区的“三城九片”城市结构形态。

  从泸州到南充,从川南到川北,从安宁河谷到成都平原,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省城镇与工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两率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2012年,缩小为1.8个百分点,2013年,城镇化率首次超越工业化率,从落后1.8个百分点到领先0.8个百分点,是过去10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一种路径贯穿始终  

   始终扩增量与改存量并举,大中小城镇兼顾,数量与质量并重  

  夏天到了,天府新区内,“三纵一横”主骨架路网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年底就将成型。自从2012年底动工以来,这里每天都有新变化。

  放眼四川,不只是天府新区,广元三江新区、泸州江南新区、资阳城东新区……新区星罗棋布,不断拓展着城镇化的新空间。仅以天府新区为例,其规划承载人口就超过500万。

  瞄准新,不忘旧。在大力拓展城市新区的同时,一年多来,我省在旧城区改造方面,动作频频。

  攀枝花,在这个昔日的“三线建设”资源型城市里,每6户当中有一户居住在棚户区,很多人的居住条件将在今年被改变。今年,全省将加快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大力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2013年,全省已启动25万户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其中超过12万户安置住房开工。

  拓展新空间,创造新面貌,新区拓展与旧城改造一起,共同推动着四川城镇化前进的步伐。仅仅在去年,全省就有超过3万套公租房兑现给农民工,让他们在城市有了栖身之所。

  就在南充等3市第一次挤进特大城市序列时,去年,远在攀西的红格镇,也经历了自身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拥有了省住建厅为其“量身打造”的《红格镇总体规划》。

  2013年,四川启动“百镇建设试点行动”。行动的第一步,是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全域规划,通过分类指导,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今年我省已启动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充分发挥小城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节点作用,吸引更多的农业人口就近就地转移。

  重视大,不忘小。在过去一年里,以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引,四川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城镇化推进策略,四大城市群竞相隆起、成百上千个小城镇星罗棋布的区域发展新版图雏形初现。

  注重量,不忘质。城镇化不仅仅是土地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化。2013年,我省10万农民工享受到了住房保障,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将今年竣工公共租赁住房的30%定向提供给农民工,同时把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逐步纳入本地的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存量提升与增量拓展并重,大中小城镇并举,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结合,一年来,四川在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路径清晰。

   一种动力澎湃激荡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带动“两化”互动从“低位平衡”到“高位协同  

  7月2日,喜庆氛围中,省政府与东风汽车在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神龙汽车第四工厂正式落户成都。仅仅一周前,宝马集团授权生产的宝马N20发动机在绵阳正式投产。

  两大产业巨头一前一后的行动,汇聚起汽车工业在四川的强劲节奏。过去几年,包括一汽大众、中国重汽和韩国现代在内的汽车制造商纷纷入驻四川,四川汽车工业实力不断增强。相关部门预计,今年,全省汽车制造产业有望迈上2000亿元产值的新台阶。

  今年前5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现9.5%的增长,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这与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水力发电等重点行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密不可分。

  放开视野,最近两年,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背后同样离不开优势产业的强劲推动。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在广汉市高新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如今汇聚了近300家油气装备制造企业,产业集群全国第一。正是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近年来广汉市的城镇化率不断提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省统计局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与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支撑密不可分。

  遥望前路,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当前,相比东部沿海甚至全国平均水平,我省无论是城镇化率还是工业化率都偏低,未来提升空间巨大,新型工业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推动全省城镇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应该避免“重城轻工”,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始终坚持“两化”互动的理念,在当前低位平衡的基础上,向高位协同迈进。

  前几天刚刚公布的《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成都城市群将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依托,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聚集区,以工业化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切片  

   改革抹平城乡二元鸿沟:一个小村的一年成长路  

  郭飞 四川日报记者 李果刘川

  从内江城区到永安镇,15分钟车程,下高速路收费站右转进入焕然一新的内威路,5分钟时间到达“尚腾新村”。占地3000平方米的八师广场、样式别致的两层小楼、风格统一的路灯、宽敞的文化活动广场、建有木栈道的荷塘,再向前走,一条宽6米的环村道路已初见雏形。

  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是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前要自己挑水、捡柴,现在水电气网通到每户家里,烧火煮饭容易多了。”去年2月,81岁的李陈辉一家搬进了位于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的尚腾新村,如今,住在22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里,这位81岁的老人对一年来的新生活很满意。

  在村里的一个路口,田红和老公在自家房屋的一楼开了个超市,取名“爱尚超市”,寓意“热爱尚腾新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出新的活力,让田红一家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目前,田红家的土地已经流转出去栽上柠檬,田红如今得以专心打理超市。

  去年,尚腾新村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联动,将村里的集体建设用地、广场等全部集体资产和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组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并引进城市工商资本,组建新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今年尚腾新村又流转出600亩土地给重庆一家公司,这些土地将用于种植玫瑰等花木和桃子等果树。流转土地的租金按一亩900斤黄谷的市价来计算。按照去年的行情,一亩地的租金大约是1242元,成为村民的纯收入。同时,村民还可以在村里务工投劳,获得劳务收入。“假如一位村民在地里干3个月,就算按一天50元来算,也有4500元的收入。加上之前的1242元,就是近6000元收入。而自己种庄稼,刨去农药、种子等成本,一亩地最多也就两三百元的收入。”尚腾新村联合党支部书记潘俊良表示,去年村人均纯收入是11000元,比2012年多了1000元,今年的目标则是13000元。

  根据尚腾新村与重庆公司签订的协议,村里用100多亩集体建设用地和道路、广场、商业街等公建设施入股后,2015年将得到100万元的第一次分红,以后逐年增多,到2020年能达到200万元。

  就这样,原本沉睡的资产,通过确权、颁证、作价、入股、流转、经营和分红等一系列复杂而艰难的环节,被彻底激活,实现了从“本本”到“本钱”、资源到资本的“华丽转身”。

  统筹城乡,乡镇在建设,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那一片要建水上商业街,那一片要发展特色农业……”站在环村道路的路基上,永安镇副镇长段景耀描绘着蓝图。远在广州打工的潘勇林也同样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我是干机电维修的,在乡镇上,我们也能买得起房子,和城里人享受同等的城镇社保、医疗等待遇,为什么不回去呢?”潘勇林说。“城乡统筹改革抹平了城乡二元鸿沟,让我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潘俊良说,未来城乡统筹改革的深入实施,将为小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互动台  

   网友建言“两化”互动:搞工业不能短视建新村需因地制宜  

  三大发展战略里关于“两化”互动,网友的讨论最为热烈。仅在本报推出的微博和网帖就有超过10万次网友阅读。他们根据自身体会,或谈城镇化的成绩和问题,或为工业化建言献策。

  网友“三巴浪子”:

  一些丘陵区的新村建设,普遍存在新村城市化设计现象,动不动整齐划一搞得像小集镇,中西结合建筑俨然乡村别墅。看是好看,功能也全,就是少了点农家味。真正的新农村,应该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统一,地尽其产,材尽其用,人宜其居。

  网友“默墨”:

  希望金川县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借鉴其他县(比如龙泉驿、三圣花乡)成熟的乡村旅游方案,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市场方案,让乡村旅游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创收的重要途径。率先在少数民族地区,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招牌。

  网友“唐郎捕貂”:

  靠丰厚的煤炭、耐火材料资源,汪洋镇成为我省名镇。城镇化建设也搞得很红火。随着资源的枯竭,环保压力的增大,城镇化人口的不断增长,政府应当根据当地老百姓普遍的文化程度和生产技能,结合现有条件努力寻找新的发展项目,尤其是要做环保工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声音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两个互动前行的进程。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个关键因素“空间”。空间一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紧缺要素。想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继续繁荣发展,则需大力发展工业,而城镇化为工业腾挪出发展空间,也使农村人口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二者并行不悖,良性互动。而且要注意,这个过程也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带来契机。理清这三个进程的逻辑关系,才能处理好发展的方向问题。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江

  在四川,成都这一特大城市虹吸效应突出,吸引力、聚集力强,有效整合了整个四川乃至西南的优势资源,起到了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但城市间、城市与乡镇间、乡镇与农村间发展步伐不一致、差距比较大,希望通过工业布局来优化城镇的发展。——中铁二院工程师余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