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巴中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08.02.2017  20:33

 

众志成城“摘穷帽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一股暖流在巴山蜀水间激荡。

  2016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开局之年。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秦巴山区“三区叠加”的巴中大地上,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响彻云天。

  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措施,聚焦“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坚持“双七有”标准,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根,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一年来,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小额扶贫信贷、教育扶助、医疗扶助六大经验,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一年来,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中心,运用“巴中市精准扶贫数字管理系统”和APP移动查询终端,整合职能、分级管理、动态监测、精准脱贫。

  一年来,215个贫困村退出、9.1万贫困人口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首战告捷。

  脱贫攻坚,注定是巴中人镌刻在2016年的深深烙印。

  一声号角

  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作为全省四大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巴中,截至2015年底,全市尚有贫困人口31.83万人,贫困发生率10.5%,分别居全省市州第4位和第3位,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

  “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突出抓好脱贫攻坚这件‘头等大事’,实现如期脱贫摘帽,是我们必须限期完成的时代担当和政治军令。”市委书记冯键决心异常坚定,要求十分明确。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扶贫规划,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奋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两步并作一步走。” 市委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这是一场不计代价必须打赢的战役,使命如山,号角催阵。市委、市政府铺开作战图,吹响集结号,率领全市人民背水一战。

  高层次部署。制定《巴中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17个扶贫专项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出台《巴中市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办法》《巴中市贫困对象退出办法》,及时下发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等10余份指导性文件,奠定了脱贫攻坚成效的政策基石。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会、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全市脱贫攻坚专项督查会……一次次会议,一次次协调部署,规格前所未有,谋划深入精准,展示出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高规格配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不仅亲自挂帅,而且带头出征,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全市上下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组建驻村工作队,配齐配强“第一书记”,逐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抓扶贫的喜人局面。

  高强度督查。实行月督查、季考核、年终汇总,目标倒逼节点推进。每季度召开流动现场推进会,现场验靶交账。每月召开两次脱贫攻坚定期会商例会,研判形势、查找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市县联动、部门联动,对脱贫攻坚推进情况开展跟踪随访、暗访督查,整治脱贫攻坚领域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

  工作向脱贫攻坚聚力、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向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不断迈进。

  精准发力

  首战之年捷报频传

  让无力者有力,让失意者前行。

  “决不能落下一名贫困群众”是巴中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的坚定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一村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脱贫措施。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留“死角”、找准“路子”,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在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每一户贫困户家中都有一本收支台账,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每一户一年来种植养殖情况和年收入状况。

  “以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干了一年也不知道是赔是赚。现在驻村‘第一书记’帮我们算清了账,让我们学会如何生产和经营。”看着认定表上一行行数字的变化,贫困户冷科明深有感触。

  一家一户的小账本,牵动着政府的大账本。全市建立贫困户月收支“一本账”,防止出现“数字脱贫”“注水脱贫”。目前,这项制度已覆盖全市96942户贫困户。

  “要成为贫困户的家里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精准。”瓦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江南说,帮扶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仅要帮贫困户摘掉“穷帽子”,更要帮贫困户找到“好路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真正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我市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在面上实施核桃、茶叶、巴药“三百工程”,以打造“巴食巴适”等区域公用品牌为载体,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两大新兴业态”,营造市场环境,创造就业创业机遇;在点上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人一技发展产业,通过“回引创业”带动、五大基金支持有劳动技能的贫困户,优先将其纳入产业链条增收致富。

  在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李国成与养殖企业合作,建标准化养殖基地,计划全年出栏生猪800头,可赚30多万元。同时,他还带动10余户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变“大水漫灌”式投入为“精准滴灌”,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靶向治疗”,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被一一啃下。

  拔穷根,摘穷帽。首战之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进展,一个个贫困村在秦巴山区深处迎来巨变。

  改革创新

  为脱贫攻坚注入更多“活水

  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增强动力。开局之年,各地采取超常规手段,不断创新,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除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特色种植养殖业扶贫等外,我市还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民生、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态,勾勒出一幅暖人心脾的动人画卷——

  “谁能想到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村民王清泉难掩喜悦之情,年过半百的他第一次享受到集体经济改革带来的红利。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万寿村引进产业成立合作社,采取村民、贫困户入股的方式,通过成员认定、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程序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村70户村民变“股民”。

  去年,我市探索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各部门用于生产发展并能形成经营性资产的各类支农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以股本金方式入股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群众自主议定分配比例,让贫困户通过股权分红持续获得收益。

  在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伏朝江家是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儿子因病每个月医疗费用达万余元,两个孙子在上学,一家人一度陷入绝境。而现在,伏朝江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今年9月起,儿子的医疗费用报销额度大大增加,每个月花费只是一百余元。

  2016年,我市率先制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办法》,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就诊个人医疗支出控制在医疗总费用的10%以内。全年免费诊疗11.2万人次、基本治愈近1.4万人,全市因病致贫家庭减少至6.58万户,同比减少18.77%。

  “以前寄居在亲戚家,现在我们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新房。”2016年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实施,南江县八庙乡普照寺村村民李学凯就铆足了干劲儿。2015年8月,因电线老化,李学凯家半山腰的土坯房被大火烧得只剩残垣断壁,只得临时寄居在大哥家。去年初,李学凯一家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户中,从项目规划选址到正式启动再到交付使用,不到一年便住进了新房。

  搬进盼望已久的新房,是巴中贫困群众奔走在脱贫大道上的心愿。我市率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抓住国土三大项目叠加等政策机遇,对18.25万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

  2016年,我市整合各级各部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55个、55亿元,吸纳信贷资金121.5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扶贫开发和农村建设31.9亿元;

  2016年,全市500个项目村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启动,建成建卡贫困户安全住房11077套,开工率、完工率均居全省前列;

  2016年,我市每个贫困村落实20万元产业基金,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安置就业2.8万人,实现产业带动脱贫3.1万人;

  2016年,我市新解决16万贫困人口6.1万建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通过灾后重建帮扶1.5584万贫困人口脱贫……

  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折射出我市精准扶贫的显著成效,其背后是一幅幸福的民生图景。

  脱贫攻坚取得累累硕果,彰显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但愿苍生俱温饱”的情怀。

  一年来,从市委领导到普通党员干部都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真扶贫,明晰责任分工,拓宽脱贫路径,在精准上下实功、见实效,交出了一份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扶贫仍在路上,攻坚正在进行。在省两会期间,市委书记冯键在接受人民网等媒体记者采访时字字铿锵:2017年,巴中将建成省、市“四好村”670个,扶持生产和就业5.27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39万人,确保巴州区和恩阳区摘帽、215个贫困村销号、9.53万人脱贫。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到2019年底,5县区全部摘帽、484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2.86万贫困人口越过扶贫标准线,到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份历史答卷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