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巴中市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推进纪实

27.01.2015  11:34

  把民生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成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施政的指导思想。民生工程就是要造福群众,赢得民心。2014年,我市民生项目共131小项,资金投入111.02亿元,占年初预算投入的110.8%,一项项实打实的民生支出、一件件暖民心的实事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民生工程解民忧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龙娟盘算着多购买点年货,好好过个年。她说:“我通过免费再就业培训,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一月收入3000多元,日子好过多了。

  42岁的龙娟是一名下岗工人。2014年,她参加了市就业局组织的家政服务培训。之后,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当保姆的工作并有了满意的收入。这是政府大力推进就业促进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1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370人,占目标任务的12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058人,占目标任务的123%。

  话及民生,恰如一股挟裹着暖流的春风,既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油盐柴米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从住房就业到上学看病,从养老出行到休闲娱乐,一件件,一桩桩,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全市2014年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十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62.63亿元,实际投入66.17亿元。

  扶贫解困工程,64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新村扶贫工作,扶持7.27万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救助比例达52%,提供法律援助26320人次,占目标任务的124.9%;扶持6482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占目标任务的162%。

  教育助学工程,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5所,占目标任务的147%;全年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1965万人;免除中职学校3.2075万名学生学费;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28万人、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167万人、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760人;创建星级留守学生之家164所;为25.9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改善营养计划;开工建设1.48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占目标任务的185%。

  医疗卫生工程,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档案率达94.6%,建设30个村卫生室,为28名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手术、助听适配器、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开展粮食、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安全产业链重点监管监测,抽检样品805个。

  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工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达103.83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10.6%;参保缴费人数达33.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4.38万人,新农合农村参保率达97%;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1795人,资助2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量服工作17.6万人,完成44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力实施“巴山新居”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4508户,占目标任务的106.5%;开展10处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完成2903户分散农户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占目标任务的145.12%;支持农村沼气建设,新增沼气池9400口。

  “我现在种的水果根本不用上街去卖,每天都有贩子开车上门收购,我家10多亩油桃,在家门口就卖完了。”平昌县江口镇光辉村6组果农洪贤华提到交通带给他的方便,不禁喜上眉梢。2014年,全市完成191.3公里的通乡柏油路和农村公路改善建设,占目标任务的239.1%;完成969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占目标任务的121.1%。

  为建设森林城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国有林114.7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2.6万亩,补偿集体公益林364.43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0.9万亩,新增耕地0.48万亩;建成高标准粮田4.4万亩,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5个,综合治理河道16.9公里;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庄45个。

  为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2014年我市完成1个数字图书馆设备购置,免费开放图书馆5个、文化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8个、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10个,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体育锻炼38.5万人次,解决398个自然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1405场次。

   民生实事惠百姓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让孩子‘人人读好书’?”“怎样才能让群众买得起药、看得起病,就诊更方便?”……“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我市在建设民生工程时,并没有单纯地把钱花在公共设施、道路建设上,而是把资金用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上。

  2014年,我市19件民生实事计划投入31.61亿元,实际投入38.65亿元。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生活中积攒了信心,酝酿了幸福。

  “现在洗澡、上厕所,可以借助扶手、浴凳,方便多了。”2014年12月20日,在巴州区水宁寺镇水宁村的50岁肢残人王发升家里,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撑着椅子,来到厕所前的过道后,便丢下了助行器,扶着一排黄色的扶手,慢慢走进了洗手间。像王发升这样受到政府资助的重度残疾人,2014年,我市有29428名。

  家住巴州区回风办事处回风三组的黄仕勇是下岗工人,身体有病,家庭经济困难,儿子在巴中三中读初二。他说:“九年制义务教育好,我儿子读初中,基本上每学期不交钱。”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我市免除36.9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占目标任务的100%;免除3.53万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占目标任务的134.13%。

  全市实现免费婚前体检,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占目标任务的100%。“2013年我市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56.48%,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提高40元后,2014年我市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为61.02%,提高了4.54%个百分点。”市人社局医疗保险科科长李耀武介绍。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月人均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月60元,占目标任务的100%。

  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南江县朱公乡日间照料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朱公乡属于南江县较偏远的一个乡,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人。为能给遗留的老人提供一个免费的健身娱乐和精神慰藉场所,朱公乡在上级民政部门资金补助下,自筹部分资金,借社区已有硬件设施,于2014年8月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日间照料休息室2间,配有沙发、电视、空调、呼叫器等床位6张,图书室1间、娱乐棋牌室1间、浴室1间、整体厨房1间、餐厅、男女厕所各一间,同时配备专门的社区看护人员8名。“这里环境好,安静,能让孤独的老年人们一起开开心心拉家常了。”朱公社区主任汪海说。

  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重点支持民办公办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0.41万张,为3.7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2014年11月初,通江县唱歌乡麻坝坪中心村72户“巴山新居”格外显眼,特困户金明云刚搬进这种公园式小区。他说:“建新房要10多万元,危房改造补贴2万,自己还是得掏五六万,实在拿不出,连新房梦都不敢做。但是政府考虑到我的困难,就以每年225元将新居租给我。”金明云就是廉租房的受益者之一。2014年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8180套,占目标任务的100%;危旧房棚户区改造43696户,占目标任务的100%。

  轻轻一拧水龙头,一股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2014年12月15日,记者在南江县偏远山村三关村村民黄明强家里看到安装了自来水。他说:“以前吃水很不方便,大老远跑到一个地方挑井水,有时候遇到下雨,路不好走,还有猪、牛、羊要吃水,现在用水就方便多了,吃着也安全了。”和黄明强一样,还有很多存在吃水难的群众,去年通过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全面解决20.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占目标任务的100%。

   民生政策暖民心

  从巴城大佛寺滨河路整治到城市风貌改造,从干净整洁、漂亮优美的“巴山新居”到城市宽阔平坦的街道,从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实施到全域扶贫,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到全市政务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办证服务……回望过去的一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群众身边、眼前次第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坎里、口碑中向我们娓娓道来。成绩的取得,源自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带着真情和责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作为第一目标的大民生理念和肩负的神圣使命。

  “这届市委是特别务实的一届市委,是为老百姓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市委;这届政府是敢于担当的政府、敢于负责的政府,风气更正、民风更纯、干群关系更融洽。”在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打网球的退休职工杨民刚对记者说。

  近年,我市各级党政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众视角,倾听民众呼声,关注民生冷暖,着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

  为了彻底改善人居环境,2011年10月18日,我市召开城市风貌整治动员大会。2011年11月15日,长约4公里的巴中大佛寺至柳津桥左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檬子河滨河路、巴城园艺场东出口和广巴高速路西出口道路拓宽改造及陇桥片区建设先后启动。当初,一些人不理解,个别人认为河道整治和城市风貌改造不必花这个冤枉钱,还有人还冷嘲热讽。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认为改造城市风貌决不是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幸福工程”,更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民生、创造宜业宜居环境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现实需要,市委力排非议并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推行。

  民生项目多、投资大、任务重,如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发展为民,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市委书记李刚在市委三届第111次常委会上强调。2014年我市确定为“民生改善活动年”,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民生工作,发动全市3万多名党员干部积极走基层,有效解决了民生工程实施中的一些热难点问题,逗硬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推行“民生目标责任卡”,明确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并确定完成时限,保障民生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健全和完善“政策扶持、项目带动、财政预算、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投入性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民生工程资金,保障民生投入。

  近年,我市5期民生专题“阳光问政”全媒体直播节目在巴中电视台如期开播。重点针对市、县(区)“民生工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问政。在2013年6月18晚,市委书记李刚全程参加节目直播,李刚说“阳光问政”拷问的是干部的作风,检验的是干部的执政能力,要构建满足人民群众诉求的体制和制度,把“阳光问政”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良好载体和渠道。

  巴河得到了疏浚,防洪能力得到提高,过去沿河两岸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观,河岸边乱修乱建的房屋被漂亮的鲜花和绿地取代。经过改造后城市风貌和环境焕然一新,一大批项目落户巴中,省内外客商纷至沓来。如今的巴中,碧水蓝天、城美水美、宜居宜业,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市委书记李刚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前进的道路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果不能让400万巴中人民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对不起这片浸染着红军烈士鲜血的热土。

  幸福洋溢在每个巴中人脸上。在巴中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正在书写壮阔而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