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感恩奋进脱贫攻坚铿锵前行
开局:认识到位 目标明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布拖围绕“五年任务,三年攻坚、两年巩固”这条主线,坚持“感党恩、知奋进、不争论、不折腾、定了干、干就成”的战略思路,锁定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头号民生工程统领全县各项工作。
2016年,布拖将推进4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8133人建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到2018年底,163个贫困村,7511户30054人建卡贫困户全部精准脱贫,用两年的时间巩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小康。
对于贫困程度深、涉及面广的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布拖来说,三年时间,脱贫163个村30054人,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为此,布拖在主动对接中央“四个一批”、省“五个一批”、州“七个一批”的行动计划,对接省10项、州12项扶贫专项方案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实施13个专项方案,推动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布拖落地生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月28日,布拖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纷纷立下了“脱贫摘帽”的“军令状”,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以穷县不能拖后腿,攻坚路上不掉队的勇气向贫困宣战,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破题:抓住重点 举措有力
为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奔康,布拖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精准帮扶与整村推进相结合,感恩奋进与全民参与相结合,集中打好“3+13”政策组合拳,扎实开展“七个一批”攻坚行动计划,明确主攻方向,抓住重点,破解难题。
破解瓶颈制约难题。扎实推进基础建设,加快实施通乡油路工程、通村通达、通村通畅等项目建设,到2017年实现通乡通畅率100%、通村通畅率100%,畅通“内循环”,加快推进国道G356、G353、省道S464建设,打通“进出口”;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群众用电、用水难问题,加快“三网”建设,实现行政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全覆盖。
破解助农增收缓慢难题。建设一批村集体种植、养殖基地以及专合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村两委+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产业,以大棚蔬菜、农光互补为主的设施农业,做大肉牛羊、附子、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产业。抓实劳务开发工作,全力增加贫困群众务工收入。
破解民生欠账难题。坚持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推进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
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抓好彝家新寨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改造到村入户道路,抓好“1+N”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切实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到2020年建成彝家新寨190个、幸福美丽新村154个,易地搬迁安置2.5万贫困群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破解教育不均衡难题。大力实施15年免费教育,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抓好“一村一幼”、薄弱学校改造、彝区“9+3”免费职教计划,确保“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家脱贫”,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做好困难家庭子女入学帮扶工作。
破解因病因毒返贫难题。推进创新社会治理的“地洛模式”和禁毒防艾的“九都模式”,着力“堵通道、抓管控、防新增”,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势头,全面落实宣传教育、监测检测、干预、关怀救助等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从根本上解决因毒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破解陈规陋习难题。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加强基层自治工作,推广创新社会治理的“地洛模式”。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深入推进除陋习、尚新风活动,严格执行“五个严禁”和“四个从严控制”,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根除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陋习,形成文明健康、勤俭节约、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实施:细化方案 动态管理 组织保障
为确保今年44个贫困村8133人真正脱贫,该县健全驻村帮扶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名副县级以上领导、1个帮扶单位、1支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名驻村农技员,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帮扶责任人,并以布委办[2016]11号红头文件下发任务分解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剩余的119个贫困村,县级领导和各包乡单位按照“六个一”、“挂包帮”、“双联”等原定安排和县委、县政府部署,同步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不脱贫绝不脱钩。
按照“五年任务,三年攻坚、两年巩固”要求,30个乡镇分别拟定3年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绘制贫困地图,挂图作业、按图销号;涉及今年的乡镇,拟定出2016年精准脱贫工作方案,44个村拟定精准脱贫工作规划以及所有建档贫困户精准脱贫计划,做到一户一本工作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
同时,各乡镇、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对照“六有”要求,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管理,做到资料齐备、数据详实、管理有序、内容真实,确保2016年脱贫贫困户的资金项目落实、帮扶成效真实、收入属实、相关信息与系统一致,确保脱贫户满意,做到“底数清”,严防“被脱贫”。
为保证机制体制的高效强力运行,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该县拟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建机构。各乡镇比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做法,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脱贫攻坚战地指挥部,在贫困村成立脱贫攻坚前沿作战室。
——整合项目筹资金。按照“政策倾斜、项目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聚集”要求,建立完善项目资金统筹机制,做到全县项目资金申报前整合打捆,下达前统筹安排,实施中全程督查,完工后及时验收,审查时从严问责。指挥部办公室归类整理全县项目资金,提交指挥部会议研究决定后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优先覆盖44个贫困村。
——落实责任强督导。包乡领导深入乡村,定期召开现场会、调度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部门安排得力人员驻村开展包扶工作,做到有项目、有资金、有举措;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亲力亲为,承办扶贫具体事务、具体工作。县目督办按照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督导工作,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对项目进度、工程安全、资金使用等的督查,并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加大宣传造氛围。宣传部门开辟精准脱贫专题、专栏,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县内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增强该县干部群众参与精准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工作合力。
——细化考核严追责。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建立健全1+X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以村为单位制定精准脱贫验收办法。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牵头,结合“庸懒散浮拖”专项治理和“能上能下”工作机制的建立,制定精准脱贫工作问责细则,该奖励的奖励,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不能按期摘“贫困帽”的就换“位子”、摘“官帽”。
记者 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