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岳池县实施精准扶贫 三万农户奔小康

14.05.2015  11:49

四千干部齐下乡、三万农户奔小康

岳池县实施精准扶贫纪实

  (肖勇张秋林 记者 田祖囯)“2014年,帮扶干部对我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规划,养牛、养鸡,种植水稻、玉米,经过努力,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顺利实现了脱贫。”5月10日,岳池县乔家镇陈家湾村3组的陈显贵告诉记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陈显贵顺利脱贫是岳池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嘀嗒在耳之际,一场以提高精准度为核心的扶贫攻坚战在岳池县已然打响。

  近年来,岳池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将其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来抓,坚持“三个覆盖”(即:对全县所有贫困村开展扶贫帮扶全覆盖、对全县所有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县所有公职人员参与结对帮扶全覆盖)。

2014年以来,该县总共投入各类资金2.3亿元,其中整合各类专项扶持资金9700万元,帮助17个村5104户16079人实现脱贫,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岳池县计划帮助7195户23407人脱贫,超任务数36.7%,并明确提出力争提前3年(即到2017年)帮助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尽快让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精准识别,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

  甄别三万农户扶真贫

  岳池县恐龙乡五通塘村6组陈德芳是2015年识别出来的贫困户,他今年已经70岁了,妻子以及唯一的儿子都常年患病,不能劳动,全家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陈德芳肩上。眼看栽秧季节到来,周围群众的秧都栽完了,自家既无秧苗,又无劳力栽秧,全家万分焦急。

  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中,作为陈德芳家帮扶干部的县环保局纪检组长吴红梅得知这一情况后,四处打听为其购买秧苗,并组织环保局机关党员干部义务帮他栽秧。5月6日早6点,县环保局的党员干部从石垭镇拉着秧苗来到陈德芳家的秧田,将秧苗栽到田里。接近中午12时,陈德芳看着自家近2亩水田里插得满满的秧子,握着县环保局的党员干部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陈德芳家非常困难,我作为帮扶干部将全力帮助他家脱贫。”吴红梅表示到。

  像陈德芳这样的贫困户,岳池全县共识别出33258户、106878人。

  精准扶贫就是要准确识别出贫困人口,然后根据农户的贫困程度开展帮扶。使扶贫开发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如何识别贫困对象?

  “精准识别。”岳池县扶贫移民办负责人介绍,岳池县按照省市精准识别工作的有关要求,严格“一高一低一无”、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村、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和识别流程,共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贫困户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原则,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全县组成了7个核查组进行调查核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采取“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的流程进行筛选、确认,并进行公示,确保不参假、不遗漏。在此基础上,该县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案,在全市率先完成建档立卡数据更新工作。

  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出来后,岳池县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科学编制《岳池县2014—2020扶贫规划》,按照先“”后“”、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每年安排4—7个乡镇30—50个贫困村作为项目实施村,逐步实现28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贫困村、贫困户由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计划。

坚持“领导挂联、部门包抓、干部帮扶、社会参与”,建立驻村工作队联系指导贫困村、县乡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对全县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个驻村工作队、2个以上县级部门对口联系帮扶。驻村干部实行全脱产帮扶,帮扶责任人定期不定期与贫困户交流沟通,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想办法,谋出路,做到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群众对扶贫工作不满意不脱钩。

精准把脉,“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差异化扶持

  四千干部下乡真扶贫

  “找准真贫仅是第一步,如何建立切合实际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真正让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户上、扶到根上?如何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力量,靠谁去精准扶贫?怎样实施好精准扶贫?这成为岳池县必须抓好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岳池县委负责人坦言到。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就可以解决扶贫资源跑冒滴漏、‘大水漫灌’的问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岳池县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砥砺前行。

  岳池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为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组44个,切实把乡镇扶贫任务落实到县级领导、县级帮扶部门,将贫困村扶贫任务落实到乡镇、帮扶部门和驻村工作队,把贫困户扶贫任务落实到帮扶责任人。形成了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乡镇和驻村工作队三级四方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

  同时,经过仔细研究,岳池及时出台《岳池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4-2020)》、《岳池县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创新制定《岳池县关于开展“四千干部齐下乡、三万农户奔小康”活动的实施意见》、《岳池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岳池县关于对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的通知》等扶贫开发文件,全面安排部署全县扶贫开发工作。

  在建好扶贫“滴灌”管道后,岳池县又“私人定制”治穷良方。

  “我想养2头猪,养60只鸭子,还种植1亩水稻。”当帮扶干部征求脱贫发展意愿时,岳池县花板乡贫困户徐达平很是诧异,“这事我说了算?”在岳池县,“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见效”成为扶贫的指挥棒。

  思路一换,海阔天空。岳池县深入分析每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对贫困人口实行个案帮扶,即因户施策,一户一个办法,或养鸡、或养猪、或种药、或种菜,这些措施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鲜尝试,根据农民自己的意愿选择帮扶产业,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致富。因户施策的扶贫方法背后,体现的是扶贫的差异化、个性化的精准扶贫思路。

  如果说农户脱贫是“一户一策”,那么贫困村脱贫则是“一村一法”。岳池县天平镇莫家河村位于该镇南部,距场镇9公里,自然资源缺乏,土地贫瘠,交通条件滞后,该村1、2组不通公路,生产靠肩挑背磨,村民出行十分困难,长期制约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帮扶单位主动与该村村干部联系,制定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思路。

  帮扶单位筹集资金7万元,在该村1、2组推土公路2公里,不但有效解决了该村300多人出行难问题,收割机也能进入村里200余亩的稻田进行机收,解决了生产问题。

  “一村一法、一户一策根据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实施差异化扶持,优化了扶贫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做到扶贫思路更加精准,贫困村、贫困户更易脱贫。”岳池县扶贫移民办负责人表示到。

  精确制导,立足长远兼顾当前

  强化“造血”拔“穷根

  5月12日,岳池县粽粑乡皂角树村,2014年贫困户屈超友正在赶着自家养的水牛在平整稻田。趁着休息间隙他告诉记者,去年顺利脱贫的经历让他今年信心大增,利用去年脱贫后的盈余再凑了点钱,今年一下就养了两头牛。

  “牛吃草不用喂粮食,饲养成本低,喂到年底能值近两万元钱,照这样发展下去,我家将彻底摘掉贫困帽。”屈超友信心满满地说到。

  扶贫先扶智,岳池县全面开展扶贫技能培训工作,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教育培训到村到户,着力培养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

  该县对3218名贫困群众开展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岗前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创业培训,有效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定13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送培训下乡镇”、“送培训进园区”等培训方式,对农村贫困群众开展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多种职业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参训者的就业能力。

  针对16-50 周岁农村贫困群众,岳池建立特殊培训生源库、技能人才储备库、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学员服务库,收录贫困技能人才信息3218条,录入企业用工需求信息2518条,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安置提供了可靠保障。与省内外用工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人才需求信息,搭建供需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深入开展“2014年就业援助暨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等活动,成功推荐就业1300余人。

  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为目标,狠抓基础教育,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打牢脱贫致富根基。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6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食堂36个,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完成112个教学点数字教育项目建设,“普九”覆盖率达100%。开展“百名教师下基层活动”,推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资金1159万元,建设实验室39间,购置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音体美教学器材等;投入资金1898.8万元,新建电子备课室100个,安装“班班通”900套。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建立订单、定岗、定向的培训机制,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通过帮扶到户,措施到人,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岳池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整合资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扶贫机制全面创新

  “感谢胡局长,感谢驻村干部,没有他们,我家可脱不了贫哦!”岳池县粽粑乡皂角树村的张华碧提起2014年成功脱贫的事一再表示到。

  张华碧口中的胡局长是县粮食局副局长,2014年岳池县选派他到粽粑乡皂角树村任驻村干部兼第一书记。接到通知后,胡明煦顾不上家里患胃癌晚期的岳父和因乳腺癌正在化疗的妻子,让右眼残疾的岳母照顾两位病人和两岁多的小孩,第二天就自带被褥和生活用品住到了村上,了解村上基本情况。

  皂角树村2013年人均纯收入2650元,是2014年全面脱贫村,全村识别出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204人,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村有很多农户家里都有患病老人、学生或年幼的儿童,这些农户因为交通不便、生病、学生读书、信息闭塞等原因而导致贫困。

  胡明煦同志摸清情况后,积极帮助该村发展产业,协调相关单位帮助规划并落实好脱贫项目,让该村尽早摆脱贫困。协调粮食局和民政局加强对60户贫困户的一对一帮扶,提供现金帮扶16000元(每户200元),帮扶贫困户购买种子化肥;利用在自身单位优势,协调粮食局为贫困户科学储粮赠送小粮仓50口;为让村民喝上安全水,协调水利部门为该村打卫生井110口;联系市经信委捐赠水泥50吨,协调人武部、经信局、民政局、县医院各捐款1万元,修建便民路2.2公里,使近30户村民直接受益,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发展新兴主导产业优质核桃,2014年底皂角树村人均纯收入达6180元,实现了整村及识别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像胡明煦这样的“第一书记”岳池县280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该县从县级机关、事业单位、省市驻岳单位中,通过择优选派、因村选派,党群干部派弱村,政法干部派乱村,农业干部派专业村等方式,通过制定脱贫规划、监管项目实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方式,全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尽快脱贫。去年以来,全县“第一书记”帮助引进项目221个,协调资金6000余万元,培养致富能手4580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780个。

  除了“第一书记”等党政干部大显身手外,岳池县还构建了“大扶贫”工作机制。该县探索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扶贫开发模式,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关于印发<机关学校联系贫困村、干部教师联系贫困户工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鼓励教育、卫生、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通过爱心捐助、投资兴业、村企共建、吸纳就业、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仁安药业、亿联置业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岳池分公司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先后捐赠扶贫资金(含物资折款)3000余万元(四川大学对口帮扶岳池县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人次、党政干部285人次,协调引进红星大桥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283万元;活跃于教育战线的“蓝天下”民间组织筹集捐助资金200余万元帮助2700余名初、小学生入学)。

  同时,岳池还全面整合扶贫资源,制定出台了《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建卡贫困户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将移民搬迁、“雨露计划”、小额信贷、“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春蕾计划”等项目向贫困村倾斜,构建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打捆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2014年以来,全县筹集扶贫资金2.3亿元,其中政府整合各类专项扶持资金9700万元。

  在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微博搭建“爱心认亲,结对帮扶”网上帮扶平台,适时发布助学扶贫、疾病救治等帮扶需求信息,吸引企业家、乡友、义工等爱心人士参与扶贫。2014年以来,共发布求助信息145条,成功帮扶131户,求助信息对接率达90%。

  精准扶贫的“岳池模式”,正在生动阐述着如何将“漫灌”变为“滴灌”、把“盆景”做成“风景”的实践意义,正在精心描绘着富有岳池特色的精准扶贫崭新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