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读书郎 全家都要跟着忙
08.11.2013 17:31
本文来源: 巴中网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为了全身心为读书的孩子服务,一些家长甚至干脆在孩子就读地租房住,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就是陪读。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十多岁的高中生,从城里“小贵族”到农村“留守孩”,许多孩子“享受”着陪读。在我们身边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多,为了陪孩子读书,他们放弃家中原来的舒适的环境,宁愿窝在租来的房间,甚至辞掉工作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陪读中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难念的“经”?
是“陪伴”还是“放手”,这是一个难题。陪读,是隐形的翅膀,还是隐形的伤害? 惊人的陪读现象 观察一下我们的周边,陪读现象相当普遍,家长陪着做家庭作业、陪着看书、陪着上培训班,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陪读已经司空见惯。从农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城市,越来越庞大的陪读家庭出现在我们身边。有的家长不惜一切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举家搬迁,另谋生计,只为孩子求学。他们中既有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不乏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他们不是学生,却按照学校的时间表起床、做饭、休息,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照顾孩子,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 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伴,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47岁的常桂华家在恩阳区渔溪镇,为了让女儿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常桂华关掉家中的生意,来到巴城,租了一套房子,专门负责照顾女儿的生活。丈夫则一个人在外地挣钱供养她和孩子。 和常女士一样,目前在我市城市和乡镇上,一群为了孩子能好好学习的家长放弃原有的生活,,来到城市、乡镇租房照顾孩子生活,或全职或半职陪读,一支数量不小的“陪读大军”悄然产生。陪读故事之一 65岁留守老人陪读2年,当上3个孙子的“孩子王” 11月1日下午5时30分,正是南江县长赤镇长赤九义校放学的时间。虽然校门口因埋设管道被挖得坑坑洼洼的,但接孩子的家长们仍然将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学生“接送大军”中,90%以上都是老人,头发花白的周敬龙就是其中的一个。看到小孙子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口,周敬龙迎上去拉着他的手说,“等一下,等你哥哥出来我们就回家。” 65岁的周敬龙家住长赤镇龙池村七组,世代务农。一家6口人中,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将3个孙子给他留在家中。以前,3个孙子都在村上读书。看到村上的学生越来越少,儿子儿媳商量,将3个孩子送到长赤镇长赤九义校去读。去年8月底,周敬龙在长赤镇老街以1500元/年的价格租赁了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将3个孙子接到了长赤镇。从此,周敬龙就当上了“孩子王”。 11月1日,巴中新报记者在周敬龙位于长赤镇的出租屋看到,这套旧房陈设简陋,屋内仅有一台老式电视机,一套灶具,摆有两张农村用的架子床。 “一天三顿要给他们煮饭,还要负责接送。”周敬龙说,孙子周末不上课的时候,他就抽空回趟老家种庄稼,或者背些蔬菜和米面到街上。 种了一辈子的庄稼,突然让他当陪读,周敬龙感觉到很不习惯。“买菜、煮饭、洗衣,杂七杂八的事情,烦得很不说,责任也大,生怕出事。”周敬龙说,他曾多次给儿媳说,他管不了孙子,让她回家自己带娃娃,但儿媳不同意,称要挣到够在街上买套房子的钱才回来。 “开支很大,每个月要800多元的生活费。”周敬龙说,但镇上的学校就是比村校好,镇上的老师比村上的老师也确实要教得好些。虽然周敬龙并不懂孙子们的学习,但周敬龙感觉到镇上的老师很负责。“一学期就要开几次家长会,班主任老师每次都在强调要辅导娃娃的学习。从这点来看,这些娃娃很有希望考上大学。” “我们这辈子是莫用了,就靠孙娃子们跳出农门,争取考个好大学为周家争光。”周敬龙眨巴着眼睛,充满了憧憬。 临走时,巴中新报记者提出要为周敬龙四爷孙拍一张照片,但被拒绝了。周敬龙的一名在长赤镇九义校教书的亲戚说,看到别人在街上买有住房,周敬龙常说自己在镇上没有房子,感觉到很自卑。 陪读故事之二 一边为2个娃娃当陪读,一边当“背老二” 今年40岁的李国平家住南江县付家乡双山村四组。2012年,李国平在长赤九义校校乐园路租了一套房子,将2个娃娃带到长赤镇读书。他的2个孩子,一个在长赤九义校读五年级,一个在长赤中学读初中。 与大多数农民不一样的是,正当壮年的李国平没有外出打工,而是一边为孩子当陪读,一边在长赤镇打工。他靠着一身力气在长赤街道当“背老二”,背砖头卸水泥样样能干,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近2000元。 “大的娃娃马上要考高中,家里两个老人病殃殃的,也需要照顾,走不了啊。”对于为什么不外出打工,李国平苦笑道:“到哪儿打工都是挣钱,就在近处挣点钱,既能照顾娃娃也能照顾老人,农忙时节还可以回家种种庄稼。” 对于李国平来说,虽然在农村种地有补贴,村道路也修到村校了,条件不错,但他表示,无论怎样累死累活,在农村的土地上都暂时难以刨到“金娃娃”。要想过上好日子,还得送娃娃读书,那才是出路。“我们双山村每年都要考好几个大学生,7、8月份吃学酒都吃不赢。”李国平称,看到考上大学的孩子家长那喜笑颜开的脸色,他就羡慕不已,期望自己的子女也能考个好大学,光宗耀祖。 “等娃娃读高一的时候,就准备把他送到南江中学去读书,那是南江最好的学校。”李国平有自己的计划:等那个时候,他全家就要到南江县城租一套房子,一边照顾孩子读书,一边在县城找点事情干,给娃娃们找点生活费。 陪读故事之三 带孙子责任重大,希望孙子回到父母身边 11月3日,星期天,天下着雨,在巴州区清江镇通市街一个门市里,吴秀珍老人正在脚盆里洗衣服,两个小孙子在她身边嬉戏,时而在屋外打跳,时而在地上摸爬滚打,显得十分调皮。 吴秀珍今年65岁,家住清江镇南垭村。三年前,村小“垮了”,为了践行对儿女“你们在外安心打工,我一定把孙子带好”的诺言,她来到清江镇,在镇上租了房子,开始陪读生活。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种了五亩多土地,每年要收两三千斤谷子,还喂有猪、牛、鸡等,虽然每天累点苦点,但生活得很充实。”吴秀珍告诉记者,自从到镇上后,她的生活轨迹就从此改变了。由于只有每周周末才能回去,庄稼无法耕种,她便将一部分地送人耕种,一部分只有任其荒芜。 除了无法种庄稼,老人的生活方式也彻底变了。每天早上,吴秀珍不再是去地里干活,而是先煮好早饭,再把两个孙子从梦中叫醒,待其吃完饭后将他们送到学校。中午放学时,准时在校门口等候孙子,将孙子接回家后,老人便开始做午饭,之后又送孙子上学。晚上放学再去接,之后做饭洗衣服…… 吴秀珍有两儿三女,2010年,老人从农村来到清江镇,在清江镇南街农贸市场租了一门市,照看大儿子和大女儿的孩子读书,门市租金每年1200元,什么家具都没有。随后吴秀珍从老家搬来一些家具及生活物资,慢慢将这个家组建起来。 然而,一年后,房东告诉吴秀珍,门市将收回另有它用,于是吴秀珍开始找另外的房子。通过亲戚朋友到处联系,最终吴秀珍在清江镇通市街找到了一个门市,与原来那个门市相比,这个门市面积略大一点,但租金却翻了一番,变成了每年2600元。 吴秀珍告诉记者:“不是带孙子,我根本就不得到街上来。我在农村生活惯了,租房生活不仅不习惯,还要承受不断上涨的租金,而最关键的是随时面临着搬家,太麻烦了。” 吴秀珍的五个儿女没有多少文化,全部成家后,儿女们都为生活各自在外打拼着。去年开学时,她照看的大孙子去了父母务工地上学,目前主要照看的是小儿子的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还不到3岁。 “孩子大点照看起来还好些,因为你说的话他多少能听得进去一些,而照看小娃儿,就是一个责任问题。”吴秀珍告诉记者,这两个小家伙大的在上幼儿园,小的还没有上学,照顾两个孙子的衣食起居倒在其次,她更担心的是他们的安全。 “屋外就是大马路,两个娃娃调皮得很,放学回来就到处跑,我时时都要注意到,生怕被车子撞到,到时成为‘千古罪人’。另外,还怕发生什么意外,到时也不好给儿女交差。”吴秀珍说:“主要是保证孙子们的安全,我没有读过书,对他们的学习也帮不上忙。”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吴秀珍无奈的眼神。她说,带孙子比种庄稼还累,种庄稼单纯很多,但不带又没有办法,子女为了家要打工。“孙子渐渐长大,作为爷爷婆婆越来越不好管理。”吴秀珍告诉记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子女好好奋斗几年,将来在镇上买套房子,在家门口找份工作,不再外出打工,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毕竟孩子健康成长还是要靠父母的培养。 陪读故事之四 为孩子当陪读,夫妇俩两地分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盼。为了使女儿生活上不担心,营养跟得上,学习上不分心,巴州区第二小学学生陈飞的妈妈李晓玉当起了全职陪读,早上很早就爬起来给孩子做早饭,中饭、晚饭还研究着怎样让孩子吃得营养健康,几乎把所有的心力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 李晓玉是通江人,原本和丈夫在通江县城开了一家五金门市。但为了照顾女儿,李晓玉3年前就离开通江,来到巴城,当起了全职陪读。 “现在丈夫在通江做生意,我偶尔周末带女儿回一趟通江,长期分隔两地,有时候难免孤独,不过,一想到孩子就觉得一切都值了”。李晓玉说。 陪读故事之五 进城给孙儿当陪读,奶奶直言“不习惯” 江华今年刚刚转入巴城读小学,在外务工的父母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去年专门在巴城买了一套二手房,让江华60多岁的爷爷和奶奶从农村来到巴城,专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江华的奶奶周崇芬告诉记者,虽然她患有高血压,但还是坚持来照顾孙子。“儿子媳妇要在外打工赚钱供孙儿读书,不得空管娃娃,就喊我们两个老的不做土地了,专门来城里给孙儿煮饭、洗衣服,接送他上学放学。” 进城已经3个多月了,对于陪读这个“工作”,周崇芬直言“不习惯”。“城里干啥子都要花钱,走哪儿去也不方便。”周崇芬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孙子煮饭、洗衣服、打扫打扫卫生,其余时间就只有到楼下转一转,老伴每天的工作则是接送孙儿上学放学。 老师说陪读 :陪读中要注重对孩子“爱”的教育 现在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乡镇上的孩子转移到城里读书,家长为了陪伴他们,也纷纷到城里买房、工作,导致陪读现象逐渐增多。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观察了解,我发现大多陪读的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爱”的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家长的爱,对家长没有感恩的心,也不知道应该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大一点的孩子渐渐会有心事,但他们大多装在心里,不善于表达,时间久了,会让他们变得忧郁、沉默。希望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多注重对孩子“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感受爱、表达爱、爱别人。 ——巴州区第七小学教师 夏学瑜 陪读不要过分“溺爱” 家长陪读可以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给他们安全感,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部分家长在陪读过程中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让他们做家务,这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建议家长在陪读过程中,放手让孩子们独立承担一些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巴州区第七小学老师 陶然 隔代陪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60%的孩子是家人陪读,而这之中由爷爷奶奶陪读的又占了很大比例。爷爷奶奶陪读,关注更多的是孩子吃饱、穿暖的问题,而对孩子的思想、学习方面就关注得很少。比如,平时孩子犯点小错,爷爷奶奶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去指正,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比如任性、贪玩、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巴州区第七小学教师 王丽 陪读是把双刃剑 家长陪读是把双刃剑。好的方面是,在学生放学后有人监管,不会跑到网吧打游戏、上网;经济上,有家长陪读的学生都回家吃饭,零花钱也比较少,不会造成挥霍的习惯;在学生有什么事情时,有家长陪读也比较方便联系,以便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不好的方面是,家长陪读不利于学生独立性格的形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在课堂提问时,没有家长陪读的孩子会比有家长陪读的孩子更勇敢、更有想法、更有主见。 ——巴中市第五中学高中老师 莫婷 单亲陪读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 我教的班级里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占30%,这其中又有很多是单亲陪读。单独由爸爸陪的孩子,就会显得比较没规矩、不守时、不爱干净、生活习惯差;单独由妈妈陪的孩子,性格就比较文静、怕事、在与同学闹矛盾时,就只知道哭和告状,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而对于陪读家长比较忙的孩子,由于在家很少得到关注,到了学校后就显得特别地闹,经常会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赢得关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 ——巴中市第五中学老师 梁海燕 大多数家长陪读没有陪到位 家长陪读中最大的问题是陪读并没有陪到位。很多陪读家长只注重孩子有没有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打了多少分,而很少关注孩子课余时间是怎么度过的,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某次考试考了好成绩后会以此向家长要钱,有了钱之后就呼朋唤友去网吧打游戏,而家长却根本不知情,还以为孩子拿钱去买了学习用品。希望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要多方面的关注孩子,不要让陪读失去本应有的意义。 ——巴中市第五中学初中老师 杨如升 学生看陪读:不能承受之重 家长陪读,学生当然高兴。他们不用为生活琐事而操心,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但也让一些学生感到了压力。在巴中中学读高中的刘晓玉告诉记者,每当看到父母为了她坐很长时间的车上班,回到租住屋子里还要不停忙碌时,她就觉得很不安。“万一高考没考好,我觉得很对不起父母。” “妈妈专门来陪读,让我感到欠母亲太多。”在巴州区六中读书的李璐说,去年高考失利后,父母就想法把他转到现在的高中就读,为了照顾他,母亲把自己的工作辞了。上学期几次考试他没考好,现在压力很大,但这些他都不敢向母亲说,怕引起母亲的担心。“如果没有母亲在身边,也许我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 采访中,去年刚从西华大学毕业的苟志强对记者说,他毕业后在一家企业找了份工作,他虽然二十多岁了,却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连简单的面条都不会煮,经常泡方便面吃。他说,从他考入初中、高中,母亲一直陪在身边,他连最简单的家务活都没做过,造成了他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本网观点
陪读是一把双刃剑 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使众多家庭十分看重子女的前途,特别是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陪读一族”也因此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为了让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很多家长想方设法地将孩子转移到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出众的大中城市。随着孩子的转移,家长自然会学“孟母三迁”,随孩子一起转移,以方便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分担孩子的升学压力。 但是,不得不承认,陪孩子进行“战略转移”,家长往往必须放弃很多。中国的家长向来最富有牺牲精神,为了孩子的将来,他们不惜放弃工作、忽略自身发展、省吃俭用,甚至拼命打工挣钱。 家长无私的关爱和奉献可歌可泣。只不过,当这种精神用于陪读,除了会给自身、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之外,也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爱因斯坦曾经断言,仅有专业教育是不够的。家长在“陪读”过程中充当了“全职保姆”的角色,这一角色让孩子失去了自立与自理的机会,孩子即使接受再好的专业教育,上再好的学校,也难以自主、自强。这就像生长于温室中的弱苗,如果不让它接触足够的阳光、雨露、风雨,无论给它提供多么充足的磷、氮、钾,它还是会面黄肌瘦。
本文来源: 巴中网
08.11.2013 17:31
乐山市委书记彭琳调研督导金口河区脱贫摘帽工作
10月25日—26日,扶贫与移民
江安县仁和乡:创新党建引领 抓实脱贫攻坚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扶贫与移民
乐山市夹江县真“枪”实“弹”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冲锋”在即,“攻坚”必行。扶贫与移民
乐山市马边县扶贫移民局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马边县扶贫移民局把组织活动与脱贫攻坚工作扶贫与移民
北川羌族自治县“三个三”抓实帮扶工作
北川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