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老男孩叫板央视 一台单反拍摄《舌尖上的宜宾》

06.01.2016  09:46

拍摄宜宾芽菜制作过程。

拍摄花絮

宜宾城市景色也是纪录片一大亮点。

关键词

川南吃事

2016年元旦,一部宜宾本土自制大片《舌尖上的宜宾》红遍了朋友圈,上传仅3天,点击量就突破了20万。许多网友甚至大胆猜测,或有央视专业拍摄组介入,音效画质都堪比《舌尖上的中国》。

1月5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联系到影片创作人,据介绍,该纪录片仅由3位宜宾“老男孩”制作,没有任何商业赞助,拍摄器材不过是一台单反相机,制作过程全靠朋友帮忙,耗时长达18个月。31分钟的纪录片全程讲述了宜宾面及城市人文。

看《舌尖2》不过瘾下决心自己拍

“繁华褪去,灯火阑珊,唯有面食悠长的回味,伴随着晚归的人们,安然如梦。不管夜晚还是清晨,不管盛夏还是寒冬,宜宾人对面食的热爱,从未改变。”点击《舌尖上的宜宾》,在熟悉而欢快的配音下,伴随着沉稳而有磁性的旁白,宜宾城市和宜宾面食渐渐入画,真实而美好的令人称赞。

取名《舌尖上的宜宾》,拍摄效果类似《舌尖上的中国》,影片主创之一的余开建透露,关于创作思路以及拍摄主题,确实与个人情节分不开。

2013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拍摄组走进宜宾的消息一经发布,瞬间点燃了当地好吃嘴的热情,大伙都在猜想,宜宾美食众多,究竟是哪一类入选呢。2014年,随着《舌尖2》的开播,答案揭晓,“宜宾燃面”入围,其中佐料“宜宾碎米芽菜”更是成为了重点,但整个镜头却不过短短几秒钟。

“没想到拍摄组只用了几秒,就把宜宾一笔带过了。”作为地道的宜宾人,余开建打心底为宜宾美食感到委屈,懂音乐、爱摄影的他,开始从专业的角度去琢磨。在《舌尖2》热播期间以及随后的半年里,余开建一直在思考,央视“冷落”了宜宾,而宜宾本地暂未有专业人士站出来,他要为宜宾美食“争口气”。

首选市井小店再现宜宾面滋味

拟定拍摄美食的主题,余开建邀约了朋友李涛和蒋速翔加入。尽管也有朋友建议拍些宜宾白酒等名优特产,但他们还是想到了更深入人心的宜宾面,这个从早到晚宜宾人永远吃不厌的主食。

“宜宾燃面”、“女学街蹄花面”、临港区林哥“脆皮黑猪蹄面”、宜宾“龙凤面”、“咸鲜刀削面”、“炖鸡面”……一碗碗鲜香四溢的面条,从选材、拌料、下锅到盛汤,每个小细节都在纪录片中一一展示。所谓“大隐隐于市”,余开建和朋友们想到,或许这就是对遍布宜宾街头巷尾各个面馆摊位的最佳阐释。

蹄花面的劲道软糯,燃面的厚实味道,都为宜宾独有。在纪录片的拍摄中,余开建最大的要求就是真实。余开建还记得,在主城区大南街拍摄炖鸡面时,他先是站在街对面拍下店招牌,随后进店请服务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立即开机拍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真实而不做作,更不存在任何摆拍。

全程免费拍摄曾被误认是骗子

如此大片视觉,曾被网友认为是斥巨资拍摄,而余开建的说法却让人大跌眼镜。5年前,他和李涛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录音棚工作室,这次拍摄他们也主要靠自己的原有器材,老友蒋速翔一直钟爱摄影,他也为整个拍摄出力不少。没有赞助商,自然也没有任何收入,一起用18个月,疯狂拍摄宜宾美食,他们仨都自称是宜宾老男孩。

这部纪录片就在看似小打小闹中开拍了,为此,余开建等人也几次遭遇尴尬,因为是个人拍摄,不少面馆老板都无暇顾及,甚至担心他们是骗子,选择避而远之。如今,余开建自信地开着玩笑说,许多面馆老板在网上看到视频后,应该会躲到厕所哭晕吧。

在视频最后的制作上,三个老男孩最感谢的是电视台朋友云风和路飞帮忙友情配音,还有蒋速翔的表弟,大学在读仍帮忙写文案。

先模仿再超越有望拍摄第二部

对于是否有模仿《舌尖上的中国》之嫌,余开建大方承认,音乐均选自《舌尖上的中国》原声碟,但他们的作品并不以此盈利。“《舌尖上的中国》就好比是山峰,已达到令人膜拜的地步。”余开建比喻道,他们相信只有无限的接近,才能实现超越。在《舌尖上的宜宾》拍摄上,他们不敢企图超越,只是像歌手刚学唱歌一样,先模仿,再做更好的原创。

作为主创人员,余开建曾在宜宾做过专业歌手,拥有灰姑娘性格的他认为,他们就是不愿妥协,就要像灰姑娘一样要么沉寂,要么惊艳亮相。有网友表示,应该给他们颁一个“最佳市民奖”,不仅宣传了宜宾美食,还展示了宜宾城市发展和人文故事。

关于作品,三位老男孩更希望能将其搬上宜宾“水幕电影”播放,作为宜宾的一个宣传展示片。接下来,如果更多机会,他们还将继续拍摄《舌尖上的宜宾》第二季。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邓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