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谷模式助力中国水电走出去

11.12.2014  14:01

从乐山城区出发,沿着苏沙路驱车40分钟就能到达大渡河安谷河段生姜坡,奔腾汹涌的大渡河水在此已非常温顺,穿过安谷水电站,大渡河和岷江合二为一。
        龚嘴、铜街子、长河坝……大渡河这条岷江最大支流如同一串项链,串联起全国第五大水电基地上的颗颗水电明珠。虽然装机总量才77.2万千瓦,仅仅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一台机组,但大渡河干流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级安谷水电站却注定要在中国水电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安谷水电站采取了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全产业链建设模式;安谷水电站兼顾湿地生态等河坝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水电站和当地市政建设融为一体;安谷水电站还是国内  “先移民、后建设”移民新政出台之后首个取得核准的水电站……
        全产业链建设、注重环保和移民的  “安谷模式”不仅助力中国水电大步走出去,未来还将影响中国水电发展趋势。
数字安谷
●2012年安谷水电站正
式动工,2014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创造了同等水电站的施工记录。
●利用坝体将形成连接
乐山市区和沙湾区的快速通道,双向四车道,从乐山城区到沙湾区所需时间将从现在的40分钟缩减到20分钟。
●安谷水电工程建成后,
大坝上游将形成100年一遇的防洪体系,下游也将形成20年以上的完整防洪体系,使河段全面达到防洪标准。
●投资建设的3500万元
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已投入使用,未来将连同沙湾水电站一道每年向大渡河放归鱼类30万尾鱼。
安谷模式的又好又快
        站在安谷水电站的坝顶,望着面前澄碧似练的大渡河水,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圣达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炯无比自豪,这位曾在三峡、二滩、锦屏等巨型电站干过的资深水电人,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安谷水电站。
        安谷水电站的诞生一波三折,由于安谷水电站选址位于大渡河河流尾端,没有更好的空间,环保和移民要求高,建水电站在许多人眼里都“不可能”。
        经过专家论证和细化方案,安谷水电站采取的是“人工造坝”,即利用深挖长尾水渠来制造高差创造水头,这就意味着上下游20多公里长的尾水渠施工量,直逼三峡工程,通过设置生态流量、仿生鱼道等措施,安谷水电站环保和移民标准大幅提高。
        2003年,省发展改革委、成勘院将安谷水电站纳入规划,2006年,省政府批准安谷水电站开发研究方案, 2012年安谷水电站正式动工,2014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创造了同等水电站的施工记录,加速度跑出了“安谷速度”。“工期紧,强度大,不到3年的时间建设,道路施工只有5个月的时间,一天一个样。”安谷水电站总工程师杨正清如此阐述他对安谷的印象。
        不仅仅是快,“安谷模式”带来的还有好效益。在投产发电之际,经初步测算:安谷水电站工程总投资核准概算97亿元,移民整体成本从15亿元增加到20亿元,人工成本等也在逐年攀升,但最终建设成本比概算投资节约10%以上。这在国内水电站建设中是难能可贵的。
        安谷效率是怎么体现的?
        在水电站的设计中,都会比较保守,例如防渗漏工程,设计都是按照最保守的来,但是在具体施工中,会发现根据当地地质情况是可以有所修正的,因为设计、建设、监理等都属于同一集团,所以安谷水电站在后期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优化。
        据悉,在安谷水电站的建设中,秉承了以业主为主导,设计为龙头,科学论证,结合施工、开挖实际,通过精益建造管理理念,对施工项目、坝基等进行了项目优化和科学论证,仅仅是工程设计优化,就节约了工程量和金额达数亿元。
        大安谷还带来大党建文化。安谷水电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业主、设计、监理、承包商四方单位党建共建模式的建立,将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让各方有更多的沟通交流,让双方党委、纪委参与到合同履约中,将业务更加透明化。
安谷模式环保新实践
        翠绿色的河道两旁,绿树成荫,百鸟群飞……在安谷水电站放水闸旁的生态湿地里,一幅幅环境优美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若天气晴好时,峨眉金顶和沙湾美女峰等美景也将尽收眼底。从国外进口的菠萝格木塑造的栈道和观鸟阁古色古香,冷杉、桂花树等也已然成型,远远望去,放水闸隐藏在一座像桥的建筑之下。
        这是正在打造的廊桥,打造好之后将移交给政府,从事餐饮娱乐和旅游活动,安谷水电站沿线计划修建4个类似湿地。“水电站绿色环保综合打造是未来水电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前可能只要发电功能就可以了,钢筋水泥都无所谓,未来需要以电站为主体进行景观文化旅游等综合打造,小浪底水电站后期建设就是一个典范,下面搞景观带和旅游开发,安谷会成为下一个典范。”孙炯说。
        安谷水电站地理位置特殊,大渡河安谷河段的洲岛密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和湿地生态交织,生态敏感,对水电站建设的生态要求严苛。而今年10月底对安谷水电站的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的专家组意见是——工程按照环评报告书及批复要求基本落实了蓄水前应完成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建设,创造了水电环保的“三个之最”——环保要求最严格、设计难度最大、施工落实最到位,可以作为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
        安谷的绿色环保生态水电站是如何练就的?
        在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优化后,在中国水电建设历史上,首次针对性极强地提出了“左侧河网保护与河流生境营造、设置仿自然鱼类通道和鱼类增殖放流站、建生态小机组向泄洪渠下泄生态流量等生态环保措施”,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增设的1.2万千瓦生态装机可谓一举三得,既可以增加下游生态河道的流量,满足湿地的滋养所需;满足人工鱼道的鱼类繁殖之需,又可以确保库区水利资源的有效使用,使发电总量增加8千万度/年。
        安谷水电工程建成后,大坝上游将形成100年一遇的防洪体系,下游也将形成20年以上的完整防洪体系,使河段全面达到防洪标准。
        发电、节能、环保、防洪……安谷水电站建成后,不仅为乐山发展提供电力电量保障,还将美化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
        在安谷水电站的20公里长的尾水渠上,几十辆卡车正在紧张施工,未来这里将成为连接乐山市区和沙湾区的快速通道,双向四车道,从乐山城区到沙湾区所需时间将从现在的40分钟缩减到20分钟。
        这条大道计划到2016年底完工,与工程全部竣工同步。届时,这条城际大道不仅穿过湿地保护区,还将连接正在修建的沫东广场、海上风情园、水乡小镇等,更是一条城际生态大道。
        安谷水电站也重视珍稀鱼类的放流。目前,安谷水电站投资建设的3500万元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已投入使用,近日向大渡河放流了18万尾珍稀鱼苗,未来还将连同沙湾水电站一道每年向大渡河放归鱼类30万尾。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圣达水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一平表示,安谷水电站将打造出一个集生态环保、旅游开发及水电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水电站景观工程,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乐山市这个国家级旅游城市当中,“这块前景不错,我们都想涉足旅游开发呢。
安谷模式的示范效应
        安谷水电站动工之时适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中国电建集团整合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14个省(市)区电力勘测设计、工程、制造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成为提供集成式、全产业链、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建设集团。
        彼时,安谷水电站包括业主公司在内的16个参建单位,参建四方主要单位均属于中国电建下属的投资运营、咨询监理、建设管理单位。“这涵盖了原有的施工、监理、承包、投资等各领域,使得安谷公司成为国内首个使用全产业链建设水电站模式。”孙炯说基于一个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企业文化背景,能更好地捏成一个拳头,形成合力。
        这种合力更有利于中国水电巨头在海外的开疆辟土,海外的竞争同样激烈,但相对于新开工水电项目锐减的国内水电市场相比,这都不算个事。近几年,国内的大型重点水电项目几乎开发完毕,四川、云南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告一段落,水电开发转向流域中上游,但越向中上游走,开发难度越大,除了抓住国内市场的“”不放,水电巨头们的目光纷纷转向海外。
        11月10日,中国电建宣布将设立海外区域总部,同时,中国电建与俄罗斯最大的水电企业俄罗斯水电集团公司合作建造装机容量为156兆瓦的列宁格勒抽水蓄能电站等电力和新能源项目。目前,中国电建正在逐步发展东欧等高端市场,接连签下了波黑尤乐高水电站、马其顿高速公路、罗马尼亚塔尼塔水电站等大单。凡是中国电建能开拓的海外市场,从国别上看,已经覆盖了70%以上。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除了立足传统优势的水电业务外,中国电建还在积极开展非水电施工业务、电力投资业务、房地产业务、设备制造与租赁业务,全产业链的安谷模式能助力中国电建等中国水电企业大跨步走出去多元化发展。
        但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些环保政策、水电标准、政局稳定度等风险不可不防。2011年9月,由中企投资修建的密松水电站被缅甸政府突然叫停,公开的理由是水电开发影响环境。不少水电专家认为,水电是否会破坏环境一直处于争议之中,事实上,水电是真正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而且具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未来的趋势是,在发展水电的同时,尽力降低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安谷模式”有利于降低此类风险。
        除了实践,更需理论。孙炯透露,目前安谷水电站和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开展了“安谷电站精益建造管理模式”专项研究,对各工程系统、各工程阶段、各工程参与方实施一体化管理等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进一步丰富国内水电建设实践的内涵,填补水电站精益建造的理论空白。
【对话】
从安谷可以看出水电建设的新理念
        历经2年多建设,安谷水电站于11月底正式投产,作为亲历安谷水电站建设的“掌舵者”孙炯来说,他有着什么样的心情和看法?
        问:安谷水电站投产在即,你有何感想?
        孙炯:此时我的心情错综复杂,既有投产发电的喜悦,更有一路走过来的感慨万千。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参加工作,参加过三峡、二滩、铜街子等水电站的施工建设,是近30年来中国水电行业高速发展的经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水电事业的生产力提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大渡河上铜街子、龚嘴水电站等,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落后,机械设备少,靠传统劳动力为主,劳动效率低下,60万装机的铜街子电站2万多水电人整整建设了十多年,而同样装机的安谷水电站,3千多人做了2年多就完成了。水电行业的国产化程度同样让人惊叹,上世纪我们做工程时,水电站设备很多来自国外企业,如今国产化水电产品占据了大半江山,连我们安谷水电站最重要的门机和桥机都来自于我们集团内部的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安谷建设期间全程接受了新的水电站建设理念并将其运用于其中,最终将其打造成一个移民和绿色环保水电站典范。
        问:你认为安谷水电站能给水电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孙炯:安谷水电站本身就是对传统意义的水电站开发的一次颠覆,在冲积平原开阔的河床上建设水电站本来就是一个创新,从无到有,从8万、到16万、64万、72万再到最终的77.2万千瓦装机,安谷水电站的变化不仅仅是装机规模的变化,更是一个依据全新开发方式的水电站。
        今年四川和云南有很多巨型水电站投产,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后水电时代”,未来中国水电会分“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在国内寻找丰富的水电资源进行开发,二是大跨步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安谷水电站作为目前中国电建集团装机最大的水电站,也是集团全产业链和绿色环保水电站的最新实践。目前,集团在成都成立了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立足四川、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已经投产发电的约200万千瓦,正在开发的有150万装机,还有350万-400万装机正在做前期工作,我们希望安谷模式能助力集团在国内外的拓展上大展拳脚。

□丛培峰  刘川图片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圣达水电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