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权力清单公开化是行政审批高效前提

04.03.2014  03:11

   (中国网事·两会锐话题·行政审批改革新节奏之一)公章“瘦身”背后的改革深意

  新华网北京3月3日新媒体专电? “曾经有一种感觉叫‘心急火燎’!如果不审批,你的飞机就要趴在机库里,各种费用加在一起,一个月50-60万美元就这样没了,相当于一天扔2万美元……”国内首家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日前对记者说。

  在王正华的记忆里,过去有关部门审批航空公司向海外购买飞机的手续要经过十多道“门槛”,常规需要一至两个月,春秋航空经历最长的一次将近四个月,成本耗费极大。而2013年末,这一审批流程大幅缩短。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2013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通过,内容涉及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

  “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一年前的3月17日,新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这样承诺。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初步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间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300余项。近日国务院又决定,“”清家底,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

  2013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根据国务院部署,先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7项,对比本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简政放权幅度达50%。财政部提出三年内取消下放11项行政审批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国务院决定取消下放9项,另外2项待国务院审定后再取消下放。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满传说:“去年年初,国务院提出5年任期削减约600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意味着每年约120项。我们当时心里打鼓,感到不是很有把握。但从结果看,力度之大,进展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料。

  如今,大部分领域“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的现象已开始出现明显转变。专家认为,公章“瘦身”背后是改革深意,新一届政府力推的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找到了突破口。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从减少“盖公章、跑审批”环节起步的这一轮改革,其深刻含义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框架内,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市场能办的,尽量交给市场;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他认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性,通过体制机制的突破,个人和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改革红利,也就是经济进步的新动力,同时,还可以预防‘寻租’和腐败”。

  不仅中央部门,各省市县都也开始开展“权力瘦身”。安徽试点实施省级政府机关行政职权清理试点改革,并要求试点单位晒出“权力运行图”。湖北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86项。

  2013年起,广东顺德等地“试验”的商事登记改革,在国内首创了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实行“一表登记、三证同发(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说,原来一项审批平均要跑5个部门、往返8次、约耗费13.5个工作日,现在只需跑1个窗口、往返2次、4天即可。

  进入2014年,仍在进行中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显现其“含金量”。交通运输部的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被列为权力“下放”之列,民航部门的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审批被直接列为“取消”。专家认为,这些事项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申报量和审批量都比较大,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较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等分析,看似轻松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则并不轻松,改革触及到的权力和利益调整,都需要进一步依法规范、及时有效监管,防止出现权力变相转移的“二政府”现象,或者是部门权力“边减边增”、阳奉阴违等。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认为,政府权力清单及相关信息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是实现行政审批高效便捷的前提,也便于开展监督。

  (采写记者许晓青、王圣志、叶前、徐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