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申遗新发现:达州6处摩崖造像佐证荔枝道

24.03.2016  09:57

  

  大风乡高拱桥,专家组考察认为,基本可以确定它是荔枝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图由达州市博物馆提供)

  3月9日至16日,多名国内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赴达州进行考古调查,勾勒出荔枝道的基本走向。

  荔枝道:

  基本走向为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区—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共经过10多个县市,最后进入西乡县子午道,到达西安。

  去年7月初,省住建厅申遗办专家深入万源市考察古蜀道,准备古蜀道申遗的前期工作,古蜀道重要组成部分——荔枝道也将随着古蜀道一起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当时,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何正华表示,荔枝道确实修建于唐代,听说过荔枝道系“唐玄宗专为杨贵妃运送荔枝修建”传说,但暂无资料证明。

  今年3月9日至16日,多名国内知名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赴达州进行考古调查,先后调查了达州市文物点30余处,勾勒出荔枝道、米仓道的基本走向,这也让古荔枝道过境达州,有了新佐证。

  申遗迫在眉睫

  但尚需系统考古调查

  蜀道申遗始于2007年,2012年蜀道金牛道广元段成功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6月,荔枝道、米仓道被纳入蜀道申遗范围。

  荔枝道和米仓道作为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蜀道申遗范畴。但由于缺乏详实的史料记载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达州市境内荔枝道和米仓道的具体走向尚不明确,亟待系统地调查和研究。

  申遗工作任务紧迫,刻不容缓,在达州市文体广新局的联系协调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邀请了国内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团队赴达州进行荔枝道、米仓道、宋元时期山城遗址的考古调查。

  8天行程2000公里

  专家勾勒荔枝道走向

  今年3月9日至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知名专家以及达州市文体广新局、达州博物馆、各级文物单位等共约30余人组成考古调查专家组,对达州进行考古调查,荔枝道、米仓道的走向逐渐清晰。

  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介绍,专家组8天内行程2000余公里,调查了达川区、通川区、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的文物点30余处,发现其中大部分文物点与古道遗存相关。专家组对文物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释读,并对荔枝道、米仓道在达州市境内的基本走向以及宋元时期山城遗址的基本情况得出重要结论:

  荔枝道基本走向为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区—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共经过10多个县市,最后进入西乡县子午道,到达西安。

  米仓道大致走向为汉中—牟家坝—回军坝—天池梁—西河口—碑坝—通江—平昌汉中—黄官—庙坝—蒿坝—龙王坝—响滩子—上两—南江—巴中—平昌—通川区—达川区—大竹—渠县。

  印证:

  三大类遗迹成重要证明

  据了解,此次专家组在达州进行的考古调研对象,主要为古道古桥、摩崖造像和宗教寺院,并考证了这些遗迹对古荔枝道的重要印证作用。

  古道古桥:

  提供大致线路参考

  专家组调查的石桥和古道遗存主要包括通川区蒲家镇八庙场驿道、达川区大风乡高拱桥、开江县梅家乡仁德桥、大竹县清河镇双龙桥、渠县流溪乡石板桥等。

  八庙场驿道于山坡岩石上錾凿而成,系清光绪年间修建,结合历史地理学考察认为,其应为荔枝道的行经之地或重要分支,是荔枝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川区大风乡高拱桥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为连接大风通往檀木的必经之地。专家组调查认为,高拱桥虽为清代所建,但考虑其所通向的檀木镇,结合檀木镇北宋高观音岩摩崖造像遗存,可知由达州-大风乡-檀木镇-开江的古驿道源远流长,基本可以确定高拱桥是荔枝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摩崖造像:

  为确定古道走向提供佐证

  专家组此次还对达州境内的六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考察,并得出结论,达州境内的米仓道(古代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入蜀之古道)与荔枝道存在紧密的联系。

  在大竹县柏家乡乌桥村,专家组对千佛岩摩崖造像进行了考察,认为其形制和内容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石窟造像在历史上多凿于主要古道附近,香火不断,千佛岩摩崖造像为确定荔枝道、米仓道走向提供了重要佐证。

  在宣汉县马渡乡,专家组考察了浪洋寺摩崖造像,发现碑文题记年代为唐咸通十二年、宋雍熙四年、绍兴元年等。据介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考察后表示,这是比较少见的有明确年代题记的一处早期摩崖造像,可以确定是荔枝道的重要节点,将联合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制定保护方案,纳入蜀道申遗。

  在宣汉县红峰乡,唐家坝摩崖造像也吸引了专家组的注意,造像龛外有题记,年代为“大唐天宝五载太岁丙戌”,造像旁为厅房古道,对于研究古代道路的走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王平称,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调查后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天宝年间的摩崖造像,具有盛唐风格,为荔枝道的走向提供了最直接证据。

  专家组在宣汉县红峰乡桥河村7组还有了新发现,就是石佛崖摩崖造像。造像位于山顶巨石上,较为精美,对了解唐代佛教、道教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也为荔枝古道大致走向提供有力佐证。

  在达川区檀木镇的高观音岩摩崖造像,专家考察发现其凿于北宋元祐九年(1094年),一致认为此造像是四川地区乃至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时期摩崖造像,有明确纪年,是确定荔枝道走向的重要证据。

  宗教寺院:

  为调查古道走向提供资料

  “通过调查寺庙遗存的分布情况,也为本次考古调查荔枝道、米仓道的走向提供了重要资料。”王平称,此次调查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寺庙遗存有开江金山寺,达川区真佛山、一佛寺等。

  专家组调查认为,金山寺位居开江至达州、宣汉的主道附近,是荔枝道沿线的重要文化遗存。达川区真佛山和一佛寺是荔枝道在清代时期的重要遗存。

  牌坊和祠堂,虽不是荔枝道、米仓道最直接的证据,但也从侧面间接佐证了荔枝道、米仓道沿线的生活场景,即是荔枝道、米仓道文化的重要外延。通过调查,专家组基本可以确定开江县普安镇姜吴氏节孝坊,达川区石桥镇列宁街石牌坊、石梯镇潘家祠堂三处为荔枝道、米仓道的重要文化遗存。

  专家组建议达州文物管理部门与省申遗部门沟通,确定申遗范围,选取重要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调查,全面完成荔枝道、米仓道的考察,绘就荔枝道、米仓道在达州的具体走向,完成申遗文本的编制。王平 成都商报记者 周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