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重建新路子·部委谈]住建部:四川走出一条地方作为主体的重建质量监管新路子

20.04.2016  10:01

 

  “将农房建设管理纳入住建部门的监管,强制实行抗震设防。”在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中央明确要求农房重建要强制实行抗震设防。同时,明确了农房建设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管理程序。农房建设无人管理的状况自此得到改变。

  而在灾区群众最为关心的住房质量监管方面,四川走出了一条地方作为主体的重建质量监管新路子。

   坚持以地方作为主体 让群众广泛参与恢复重建工作

  在充分借鉴此前几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结合自身情况,引导灾区群众广泛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探索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

  住建部城乡规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住建部在规划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主要发挥灾后恢复重建中城乡规划的引领、统筹作用。重建规划的编制实现了“一城一镇一乡村”的全覆盖。指导地方政府在城镇地区实行“一书两证”管理,在乡村地区建立由上级部门派设的灾后重建指挥部,行使建设管理职能。

  “参照相关灾后恢复重建经验,我们指导地方强化项目规划设计审查,由四川省住建厅在雅安市设立规划指挥部统筹协调和审查把关,做到规划设计‘一个漏斗’出,实行‘五总’推进机制,即规划设计总负责、建设施工总承包、项目建设总管理、规划建设总督导、组织领导总指挥。同时,加强对地方的技术服务,这个机制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该负责人介绍,相关工作始终坚持以地方作为主体,四川充分发挥恢复重建主体作用。

  在整个“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公众咨询成为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该负责人说,规划的编制以及对于重建方式、发展方向、建筑形式的确定等,都深入广泛的听取了当地群众的意见。“力求将公众参与贯彻规划始终,并针对受灾群众的相关意见作出调整,达到群众广泛参与恢复重建工作的目的。

   四川走出一条地方作为主体的重建质量监管新路子

  “芦山地震197人遇难,全部是农房倒塌造成。”住建部城乡规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本原因在于农房建设没有纳入监管,仍然沿用千百年来“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方式,导致农房质量普遍较差,更谈不上抗震设防。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住建厅了解到,芦山地震农房共有9.6万户,其中80%是农民自建。在此次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农房重建中,特把农房建设管理纳入了住建部门的监管,强制实行抗震设防。农房建设无人管理的状况自此得到改变。

  “在农房改造资金的分配中,我们也特别加大了支持力度。2013年,雅安市共获得4.7亿元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支持,有力保障了农房重建。”住建部城乡规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面对量大面广的农房重建,如何有效的对质量进行监管又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难题。对此,该负责人介绍,四川在住建部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房建设规划的选址、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管理程序。

  据四川省住建厅消息,在出台管理办法的同时,还从全省抽调了近1000名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组建成技术指导小组,逐村逐户进行巡回指导,确保了强制抗震设防的落实。

  2014年9月,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对于芦山灾区的监管,由四川省住建厅采取直接监管措施。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从各业务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常驻灾区,在设计、施工、监理、建材、招投标等方面加强监管,走出了一条地方作为主体的重建质量监管新路子。

  2015年底,灾区城乡住房重建已全面完成,抗震设防得到落实,工程质量安全可控。 (记者 杜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