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之困
2014年3月25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为签约农民开展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人才集聚的高技术、高风险特殊行业,长期以来,基层卫生人才短缺严重制约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本刊记者近日在人口大省四川调研了解到,近年来,该省积极探索“县统筹乡使用”、“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县乡镇“医联体”、建立基层人才发展基金等因地制宜办法,在管理、人事、分配等制度上大胆突破,取得了较好效果,推动了基层卫生人才可持续发展。
基层医疗人才短缺亟待打破困境
“当初和我一起到镇卫生院的15个人,辞的辞,走的走,最后只剩5个人,却要为中都镇5万名群众提供服务,困难可想而知。”在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卫生院工作了18年的医生向伟无奈地说。
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乌蒙山区特困县、水电移民大县和享受少数民族待遇的县。长期以来,基层卫生人员都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2013年前,全县的卫生院缺编率达45%。屏边彝族乡卫生院17年来仅有院长一人具备执业资格,他要负责全乡4000多人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院长又面临退休,卫生院几乎就要关门了。
屏山县龙华镇中心卫生院,近年来共招考医务人员5名,却已流失4名;新安镇卫生院2012年对外公招临床、药剂、护理人员,无一人前来报名……
“卫生院招不到人有多方面的原因,条件艰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怕一旦到了卫生院就可能终生留在这里,没有前途。”屏山县常务副县长石进告诉本刊记者,要实现群众的小康,首先要解决群众的健康,从屏山的情况看,群众对医疗的需求与现实有很大差距,要让群众能走出不敢生病的阴影,就必须首先解决有人看病的问题,其次解决基层卫生院看病差、医务人员能力提升问题。
基层卫生人员短缺、群众对医疗的渴求,倒逼着基层卫生体制的改革。
在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中心卫生院,34岁的医生余佳欣一边给病人做检查,一边仔细询问病情。余佳欣以前是乐山市沙湾一家卫生院的临聘医生,去年7月,他了解到屏山县公招医生“编制在县城、工作在乡镇”的信息后,立即报名通过考试,成为了屏山县“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管理后公招录取的第一批医生。
“不仅解决了身份问题,成了编制内,而且名头还是在县医院里,干得好的话,5年后,我就可以直接流动到县医院上班了,很有盼头。”用余佳欣的话说,这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
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屏山,也让更多基层医生看到希望,近年来屏山县探索采取“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的模式。其中,“医联体”成为该县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主要载体。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三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个片区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分别包干全县所有15个卫生院和所属的村卫生站,实现全面管理;成立1个“公卫指导中心”,统筹管理全县公共卫生机构。
屏山县卫生局局长张崇宾告诉记者,这是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卫生院的好坏、群众是否满意等指标直接考核“医联体”,倒逼着“医联体”内部互帮互助,统一调配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可以随时到牵头医院学习进修,牵头医院也要帮助基层医生解决困难,畅通了医务人员流通渠道,从而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水平。
张崇宾还介绍,在人事制度上,该“医联体”按照“编制在县、岗位在乡,编制在乡、岗位在村”的模式,将卫生院的编制统一到牵头医院里。进行对外招聘时,新招医生的编制都在县里,如果招来的人在5年中表现优异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就可以回到编制所在县级医疗机构工作,既给了新招人员希望,又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新政一出,激发出基层卫生事业的活力。去年屏山县实施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后先后两批招考、招聘了67名卫生技术人员,是过去十年招聘到的医务人员总和。常年招不到人的彝族乡卫生院也新招到4名临床医生。今年4月,屏山县所辖村都有了自己的村医,全面消除了医疗空白村。
因地制宜创新基层人才培养机制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为了解决基层人才紧缺难题,四川多地还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2010年底,雅安市宝兴县仅有乡村医生26人,无人村卫生室占到56.52%,群众“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2011年,宝兴县创新“乡聘村用”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贫困山区特色的乡村医疗卫生发展新路子。全县45个村独立设置了45个村医编制,人员经费全部由地方财政“买单”,采取“县招乡管村用”的方式,工作待遇参照同类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全部购买“五险一金”。
去年,全县采取“乡聘村用”模式招聘村医28名;今年,县上将再招聘村医13名。今年底,将实现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乡聘村用”医生的目标。
为保障“乡聘村用”医生待遇,宝兴县还从财政经费中单列专项经费。同时,“乡聘村用”医生还能享受到与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职工一致的业务考核绩效奖励。还对“乡聘村用”医生实行“岗前轮训”制度。县财政将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拿出专项资金,分3个年度,将所有“乡聘村用”医生分批选派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学习培训和定岗锻炼,每批3到6个月,全面提升招聘村医的能力和水平。
实行“乡聘村用”后,宝兴县引进乡村卫生服务人员28人,由多年的人员“净流出”转变为“净增加”。过去,乡村医生中无专科以上学历,现在大中专及以上学历占到乡村医生总数的64.38%。具有执业资格人员也由2010年的28人增加到现在的73人,增长260%。
与此同时,雅安市还在全市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专门增设了“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津贴”,具有执业医师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在编在岗人员,在基层工作期间,按照卫生院(村卫生室)所在地地理位置、艰苦程度、职务、基层工作年限分为三类,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不等档次的农村人才津贴。
泸州合江县建立的人才基金,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医院筹集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的办法,政府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元,各级医院年收入的0.5%每年约200万元投入,加上社会捐助部分,保证每年度基金不少于300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聘用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州政府专门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了乡村医生的退出机制,规定男满65岁、女满60岁,就不再承担村卫生室工作。对到龄和担任村医满10年的退休人员,根据从医年限给予每年170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对已经取得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乡村医生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四川全省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1.26人,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到5.66人,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
完善顶层设计
进一步激发基层人才活力
当前,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受访的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应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基层人才活力。
目前基层人才评价标准不完善、评价手段不丰富、评价效果不理想。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上,重学历、轻能力,重使用、轻培养,在评价标准设置上,重学历、资历、职称、课题、论文等因素,缺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人才衡量标准。在管理干部的考核评价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
对此,接受采访的基层一线干部群众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尽快建立符合卫生计生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另外,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层面在涉及卫生计生编制标准、薪酬制度等政策的顶层设计滞后。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外,尚未建立覆盖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体系;医疗卫生人员薪资制度尚不具备行业特点,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以四川省疾控中心为例,近三年流失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达32人。需要建立适应卫生计生行业特点的薪资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卫生计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奖励制度。同时,加大特殊津贴增长机制研究,大幅度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
目前医疗卫生人才考试考核招录制度虽注重了兼顾公平,但效率性较差,远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需要,应探索建立更加适宜的招考制度。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人才处处长徐斌介绍,目前公招时间长,效率低下,一般从发布公告到人员上班,至少需要1年时间;基层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吸引人才能力差,受开考比例政策限制,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因为报考人员达不到开考比例而取消或调减岗位,导致招人难与就业难的困局。
更为重要的是,卫生计生事业单位还未真正掌握用人自主权。基层单位用人管理涉及编制、人社、财政和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太多,对用人问题难以形成一致意见,导致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弱化。另外,不少贫困地区是“吃饭财政”,对已经核定的人员编制严格控制使用,有编制但不同意使用、编制不足与空编问题同时并存。徐斌建议,国家要畅通正常流动机制,制定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去行政化”配套政策,完善人事公招制度、职称评审和医师考试制度。(记者董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