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扶贫的“硬骨头”硬在哪儿

09.06.2015  09:48

 

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九家村移民新村

 

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


  四川的贫困地区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制约,发展产业相对困难;产业增收没有解决,后续发展难度就很大

  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他也重点提及了扶贫工作下一步的重点:“下一步扶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们将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偏低的问题。

  那么,四川扶贫的“硬骨头”,到底硬在哪儿?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将如何攻坚破难?3月17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

   六易六难” 考验扶贫智慧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谷:四川扶贫经历了从精准、粗放精准、片区攻坚、到高规格精准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扶贫资金很少,全省只有几千万到几个亿。现在,中央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仅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共同投入了47个亿,其中省上投入14个亿。虽然资金投放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外部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系统环境的改善,扶贫效果并不理想。

  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进入了新常态。从中央到省上都对扶贫工作空前重视,并在机制上进行了改革:一是精准扶贫机制,目前已初步建成;二是扶贫“四到县”改革,根据贫困人口、财力系数等,与省财政厅一起,将扶贫专项资金切块到县;三是制定考核机制;四是创新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五是创新社会扶贫工作,完善大扶贫格局;六是金融扶贫改革,此项改革和财政改革均走在全国前面。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究竟难在哪里?

  张谷:据我们多年工作的总结,四川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存在着“六易六难”问题:

  一是扶强易扶弱难。不仅在四川,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可能都面临着这一问题。特别是当扶贫资金相对集中在片区之后,就很难真正落实到急需扶持的贫困区和贫困户。

  二是扶村易扶户难。扶贫开发要求“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从扶贫工作实践看,扶持贫困村要容易些,但是扶持贫困户就相对难一点。现在扶贫是进片区和贫困村了,但是真正落到贫困户上还不多。

  三是建房易培育产业难。修房子只要有资金就比较容易,房子修起来后很美观,我看很多地方的房子修得都像“别墅”,但都是“空家伙”。贫困地区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制约,发展产业相对困难,产业增收没有解决,后续发展难度大。

  四是建设基础设施主干容易完善末端难。片区内目前基础设施主干特别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得都很好了。但末端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毛细血管”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比如2011年底,“四大片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的86个县尚有饮水困难人口407万人,不通水泥路的村还有9169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还有2.65万个、不通电的自然村8629个。这就是末端的问题,片区真正的贫困成因之一在末端。

  五是解决共性问题易突破个性问题难。“四大片区”贫困的共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难,但各片区的贫困各有特点,个性问题致贫比较突出。比如说藏区,主要是观念致贫,市场经济观念不够,老百姓可能比彝区的有钱,彝区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家产。这就是特殊性。

  六是消除传统成因易克服体制成因难。传统致贫成因不外乎是人口多、劳力缺乏、行路难、就医难等。这些贫困成因相比之下容易克服。但是体制致贫成因,比如贫富悬殊问题等。此外,收益分配制度的设计和资源开发制度的设计也有不合理之处。

   片区内外一个都不能少

  《新城乡》:刚刚你提到“四大片区”,扶贫工作的主要精力是否都集中在片区内?

  张谷:你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扶贫工作的另一个难点:片区内外的投入比例。目前片区内和片区外的贫困人口比例是1.8:1,也就是说片区外还有36%的贫困人口。而我们目前工作的问题在于:一是投入不足,扶贫乏力。现在扶贫的主要力量都投到片区内去了。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近40亿,投在片区外的只有6.8亿;二是关注不够,精力不济。总的来讲就是片区外容易被忽略。对此,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

  《新城乡》:下一步四川的扶贫工作有哪些主要举措?

  张谷:今年,四川扶贫开发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实行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政府、市场、社会作用“三管齐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难后易、到村到户,统筹整合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力量,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全年计划精准减贫109万人,实现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作重点方面,一是深入推进扶贫机制改革落地,细化实化改革支撑措施。二是瞄准重点区域深化扶贫攻坚,持续用力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藏区“六大民生工程”。三是突出到村到户实施精准扶贫,逐村逐户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和措施。四是统筹资源加大行业扶贫力度,深入实施“五大扶贫工程”12项重点工作计划,提高行业扶贫资金的针对性。五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扶贫济困。坚持以“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和“结对认亲、爱心扶贫”活动为平台,最大限度地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助推扶贫。六是依法严管扶贫资金项目,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审计稽察和监测评估。

  主要的工作措施,除了继续用好既有的推进措施外,四川将采取超常规的、“更硬”的举措来强力推动扶贫工作。一是狠抓扶贫战略压力的层层传导。加强扶贫工作督查调研,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拟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四川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二是精心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明确既要在全省扶贫规划中体现各地各部门的意见,更要在各地各部门的规划中体现扶贫的任务。三是更加强化扶贫开发工作考核。4月底前,修订完成四川贫困县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引导贫困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扶贫上来。四是建立精准扶贫任务分配机制,根据贫困建档立卡成果,科学分析贫困种类和致贫原因,找准贫困需求,制定扶贫对象扶持“清单”,分解分配到各地各部门。五是加大扶贫精准投入力度。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加扶贫投入的同时,加大行业扶贫的刚性投入,明确不低于一定比例的行业投入向贫困县、村、户倾斜;以县为单位强化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投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