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垫起现代农业发展坚实台阶
立冬后,四川华蓥山的橘子红了。
喜悦不光来自丰收,还有品牌成长的荣誉:由于“邻水脐橙”执行严格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连续多年荣获省优、部优、国优农产品称号,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获批后,去年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无独有偶。在苍溪山区,7万多户猕猴桃种植户严格执行着欧盟多达320项的种植标准,将种植区间严控在海拔500-700米,用向科技、向标准要效益的“苛求”,换来今年全县红心猕猴桃占据欧美95%的市场。
以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大生产赢得大市场,两个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例子,蕴含着同一个关键词:质量安全。
“做法好、效果好、效益好。”今年10月在四川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即“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汪洋对都江堰市蔬菜质量安全联盟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与标准化生产情况如此评价。
成绩的背后,是一条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创建道路:2012年到2016年5年间,四川从率先在全国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到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强化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出“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落实、条件保障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格局,形成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共治新局面,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垫起了全省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坚实台阶。
各地纷纷主动为“双创”献策探路,在政策支持、检打联动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打造看得见、能感受的“质量安全”。
早在2012年国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之前,四川省政府就印发专门通知,启动了创建工作;2014年出台专门意见,提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首长统筹、分管领导主抓”的工作机制。省级农业、发改、财政、食药部门联合制发管理办法,建立综合考核和动态管理体系,围绕以责任落实、条件保障、工作体系为核心共12个方面43个小项进行考核;从2015年起,连续两年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一系列顶层设计如“指挥棒”立起来、落下去,统领全省创建工作,衡量创建成效。
在四部门联合印发的考核认定文件中,“高标准、高质量”是首个要求。“具体而言就是一硬一软、一看一摸。”四川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硬件要配齐样品采集、检验检测、执法取证、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软件如宣传培训、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生产规程等要全面到位;打造看得见、能感受的“质量安全”。除12项考评内容外,还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绩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大要案查处有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举措有创新性、典型性、示范性3个加分项,鼓励各地在政策支持、检打联动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
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四川在“从严定责”上全面推行“六个纳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本级财政预算、绩效考核、网格化监管范围、公益性宣传范围;在考核指标中,将人、财、物的要求作为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经过几年建设,有效调动了基层政府能动性。”该负责人表示,考核覆盖县域50%以上乡镇,种植业、畜产品和水产品都要达到指标体系要求,并按一个县100万元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创建成功后由省政府为安全县(市)授牌。
在“发一块牌子、给一摞票子”的刺激政策下,各地纷纷主动为“双创”献策探路。成都市金堂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领导小组,在全国首次开展村级专职监管员队伍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31万元、配备98人,实现村级监督服务职业化;广安市邻水县45个乡镇均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每个站落实两名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兼)职工作人员,各行政村均确定1名协管员,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监管体系;绵阳市政府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设,全市选取24个示范点,每个点财政支持近千万元……目前,成都市、南充市、广元市、广安市和巴中市及72个县(市、区),被省政府认定命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县);成都市和安州、西充、苍溪、邻水4个县(区)正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已通过省级考核。
在省级贫困县邻水县两河乡,两万亩脐橙在“小雪”过后又迎来一个金灿灿的增收年。
“产地无污染、产品无公害、监管无盲区、销售无障碍。”庙堡村村委会主任陈贤军用一句“四无”形容当地果农致富光景:育苗、田间管理全程推广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今年脐橙收购价5元一斤,仅此一项就人均增收2000元。更为重要的是,老百姓在与市场博弈后逐渐把目光投向长远。“每亩柑橘树下都铺了一层专用黑膜遮阳防草,虽然见效不够快,但能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进一步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安全。”陈贤军说。
小账本折射大手笔。以邻水县为一个产业单元,加上一个产业环线、一个产业连接带的广安市现代农业“111”工程,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优质粮油、柑橘、蔬菜、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和优质畜禽、水产、蚕桑等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建成超大型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各县(市、区)标准化现代农业园区无缝连接,带动全市农民收入年均增幅11%以上,现代农业发展稳步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管出来”“产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四川省农业厅集中力量,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思路,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分片包干抓指导,从严标准化生产,切实净化“第一车间”:监管示范县及创建县全部纳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范围,全省共布点8万余个;示范县主要生产基地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分别达60%、50%以上,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技术面积60%以上;建立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奖励政策,对每个获证产品给予0.5万-20万元不等奖励。
创新创建:生态效益优先打造智慧融合大农业
严守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网格化监管,用生态循环理念促质量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9月23日参加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会、10月26日协助区农业局农安办检查合作社生产记录档案投入品情况、11月15日对全村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进行督促总结……绵阳市安州区兴仁乡茶园村村民周代平的一本监管日志,记录着全区重点生产基地195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的日常。
在他们身后,是全省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信息大平台支撑:示范县将辖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常态监管范围,建立本级抽检制度,把监管工作任务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网格划分,构建“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的责任体系,将县、乡、村三级责任网络、监管单元、责任人员、监管对象、监管事务一一精准对应,形成“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长效机制。
依托三级监测网络,安州区18个乡镇均增挂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的牌子,做到有场所、有仪器、有人员,每个乡镇一年内不低于200次抽检;在主要生产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个,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面、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面分别为90%、80%以上,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达100%。
制度上墙、网格化管理实现监管力量倍增效应,让农产品以“身份证”形式形成严密完整的质量安全控制链条,是四川创新创建工作的又一大举措。目前建成包括主体备案、包装标识、索证索票等内容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延伸至135个县,覆盖935家主要企业、4151个产品,其中示范县纳入县级追溯信息平台管理的企业638家,占全省68.2%,追溯产品2353个,占全省56.7%。
“坐在办公室里,只要点点鼠标,就能知道农田里葡萄的生长情况和养殖场内畜禽环境的温湿度。”在依山傍水而建的广安缪氏庄园,负责人缪敏给记者演示了一套投资1000万元打造的智慧农业物联网操作:引进并转化生态环境数据采集技术和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技术、基于WebGIS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和有害生物测报模型管理技术,建立起整个庄园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病虫害预警系统、决策信息发布系统,形成完整生产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设在园区的无线传感器,轻松实现对万亩园区所有种养场的实时监测。同时,园区依托国内外生物科研企业、专家对种养结合的资源化利用进行开发研究,构建一套以有机循环农业为主导、综合利用畜禽粪便为主要内容、以厌氧发酵沼气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使园区污染基本达到零排放,今年生态黑猪通过欧盟检测认证。
“总投资5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是集绿色餐饮、生态种养、休闲旅游、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综合产业园。”缪敏对企业前景信心十足。
安全为品牌孕育奠定基础,品牌引领农业提质增效。以“崇尚自然绿色、铸就一流品牌”为远景目标成立的绵阳市谷雨农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水稻种植、蔬菜生产、中药材康养等9家专业合作社组成,为基地农户和社员提供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供销及技术研究开发一条龙服务,建立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视化追溯体系示范基地,2013年完成QS认证和绿色认证,3个注册商标100多个种类产品远销国内外;绵阳拓普果业也在当地安全示范县创建中品尝到提档升级的“甜头”:在基地建设3000平方米无花果标准生产用房,获得绿标认证后,半斤装干果由每罐38元涨到50元,今年销售收入提高了20%,初步建成年产果干类产品160吨、果(叶)茶类产品20吨的产业链,产值可达2000万元。
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提高农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促进质量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四川提出:到2020年,全省规模化经营面积将达到2500万亩,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推广应用6000个网格化移动终端,新增3500个经营主体纳入追溯管理,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600个。
务实创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政府主导、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示范县标杆作用凸显、全社会参与监督,构建产业链完整、利益联结紧密、产村融合更协调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设,探索智能监管新机制,在促进传统监管向现代高效、多元互动的智慧治理转型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步实现“四大转变”:由部门行为转向政府主导、生产经营主体由被动监管转向行为自律、产管分离转向融合发展、农业部门的单打独斗转向社会共同治理。
今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毒死蜱、三唑磷,2017年7月1日起禁止销售使用胺苯磺隆复配制剂、甲磺隆复配制剂……车行在大洪河畔石滓滩精品果园,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产品安全公告》,包括安全主体责任单位名称、举报电话、禁止使用的农药目录、限制使用的农药目录等一应俱全。
“邻水县28个精品园区每一个都设有公示牌。”广安市农业局副局长沈晓玲告诉记者,在全省对高毒农药的严格监管下,包括邻水在内的103个市县以政府名义发布禁限用公告,全市推行“诚信红黑榜”,并将公布的相关信息录入全市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奖励及惩戒格局。
理念更新催生多种形式的安全科普宣教,工作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落地。今年,绵阳市安州区发放《致全县人民公开信》、禁限投入品宣传日历、宣传手提袋等多种宣传资料累计5万余份,进一步增强监管者、生产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德阳市旌阳区大力开展科技下乡、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把农业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技术明白纸,到户率100%……目前全省现行有效农业地方标准923项,累计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2000万亩,73个市县开展了农药经营备案或售前标签检查,去年全省高毒农药登记继续保持零增长。
“走出去”与“请进来”并行,一方面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增强社会公众认知能力,科学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将政府内部监管转为吸引全社会参与监督,实现共治共建。2015-2016年,省农业厅举行多次“实验室公众开放日”,邀请广大群众见证农产品从送样到检测再到出具报告全流程。数据显示,全省连续多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获证农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十二五”期间未发生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有力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省级对已授牌县实行动态管理,由当地农业部门牵头总结并向农业厅报送年度自评报告。”四川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级每三年对监管示范县进行一次资格复审,严格按照程序和示范县要求实施现场考核,符合认定标准的才能保留称号,不符合的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由省政府摘牌,以此推动示范县持之以恒保持、深化建设成果。
在这场宁缺毋滥、没有终点的“竞赛”中,监管示范县的标杆作用开始凸显。
德阳市明润农业开发公司凭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食用菌工厂化全自动生产线和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生产的菌类、菇类及黑木耳、芦笋等各类农产品均取得农产品有机认证。在此基础上,推行“公司+加盟商+基地+农户”商业模式,根据加盟商或农户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适合的种植品种、种植规模,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产品统一回收、以“百菇鲜”品牌统一销售,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的销售网点年产值达到3亿元,每年可综合利用秸秆10万余吨,带动1000多户加盟农户增收致富。
生态餐厅、亲子厨房、农业博物馆、农场专题摄影……在成立于2006年、四川省第一家出口新鲜蔬菜到欧盟的香港独资公司——德阳东升农业集团,记者了解到,这个拥有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认证以及全球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多个头衔的品牌农场,利用设立早、较完善的企业网络,承担起所在的涌泉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职能,多年来所产蔬菜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并经农残检测合格后方可采收,农药、肥料严格做到统一采购、统一保存、统一施用,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涵盖种植、采收、加工、运输等全过程。目前正在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原生态蔬菜主题乐园教育基地,多个主题配套设施将成为大众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安全生产的实践基地。
一花引百卉。2016年,德阳市旌阳区40余家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入驻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50个,建立责任制和承诺制,促使全区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种养技术规程在主要生产基地上墙公布率达100%;去年12月,成都市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考核,群众满意度提升到87.8%,较创建前提高12.8个百分点。
把“双创”作为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和农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载体,2017年四川将安排项目支持建设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为中心,包含网格化移动监管系统、质量追溯系统、检验检测协作系统、农资监管系统的“1个平台、4个子系统”监测体系,目前已在成都、广元两地试点,建成后将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村融合更加协调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