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彝区扶贫攻坚冲锋号

06.06.2014  10:49

  春深四月,正是大小凉山索玛花漫山怒放的季节。

  翘首以盼的彝乡贫困群众迎来重要一刻:2014年4月25日,《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及2014年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在大小凉山彝区13个县(区)强化“十项扶贫工程”,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在4万多平方公里的彝区热土上,“集中力量打一场彝区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正式吹响。

  这是一张回应48.8万彝区贫困群众热切期待的发展蓝图,浓墨重彩。

  这是一份奋力推进大小凉山彝区扶贫攻坚的行动指南,精准清晰。

   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彝区扶贫攻坚形势的把握不断清晰

  ——过去,在党的领导下,彝区曾经一步跨千年;今天,在党的领导下,也一定要实现同步奔小康,谱写历史新篇章

  大小凉山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我省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彝区贫困问题,2010年以来,实施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因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彝区连片贫困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没有彝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2020年的倒计时正嘀嗒入耳,彝区扶贫开发已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

  正是基于对扶贫攻坚形势的清晰把握,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将彻底解决大小凉山彝区贫困问题纳入重要议事议程,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

  2014年1月,省委书记王东明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工作,打一场彝区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份拔除彝区“穷根”的扶贫方案迅即开始制定。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专门召集会议,针对如何解决彝区贫困根源性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多位分管省领导前后近10次专题研究。

  其实,从《方案》酝酿开始,定位就已明确:这不是常规性、地方性工作,而是要体现省委、省政府从根本上解决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和发展问题的总的思路和措施。

  以调研为谋事之基。3月23日到26日,带着对彝区群众的深情牵挂,王东明前往乐山市、凉山州的5县区,走进边远山村,踏访彝家新寨,实地查看学校,一路访贫问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攻坚路径清晰谋定。3月26日,在西昌召开的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王东明再次强调,“集中力量打一场彝区扶贫攻坚战,加快彝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彝区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省委书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不仅给紧锣密鼓制定中的《方案》奠定了坚实基调,更给彝区扶贫攻坚指明了清晰方向。

   对大小凉山彝区扶贫攻坚主要矛盾的把握不断清晰

  ——坚持发展为本,突出问题导向,始终瞄准贫困发生的根源性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彝区突出民生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

  位于成都市光明巷的省扶贫移民局,是《方案》起草工作所在地。

  4个月里,省委、省政府关于彝区扶贫攻坚的新部署、新安排在这里迅速落地,来自凉山州、乐山市和20多个省直部门的意见反馈也不断向这里汇集。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的办公桌上,各种版本方案摞起足有一尺高。《方案》起草成员记得,大到数亿元新增投入的调整,小到“较大”还是“巨大”用词的斟酌,一次次研究,一场场会商,反复推敲。省委书记一直关心着《方案》进展,专门听取汇报,对重点内容仔细修改完善。在最后送审稿中,省委书记还建议在原来的“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基础上特别将“大交通建设”纳入,以集中破解交通这个彝区最大的瓶颈。

  针对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教育扶贫工程,省长主持专题会议研究,明确指示要实现“法定条件应该读书的必须读书、该读完的必须读完、读书过程中能看到就业希望”的基本目标。

  这是一个协调具体事务的过程,更是将各级、各部门思想逐渐统一到省委、省政府这项重要工作上来的过程。

  从最初的“六大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到“五大民生工程总体方案”,继而专门制定“五大发展工程总体方案”,再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两大方案合二为一,整整十易其稿,“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最终得以明确。

   不断调整的背后,是思路的渐趋清晰,力量的有机整合——

  聚焦交通、教育……《方案》以问题为导向,瞄准贫困根源,以根本性解决彝区民生和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其背后,是扶贫思路从“先易后难”向“先难后易”,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的转变,先啃“硬骨头”,先拔“最穷根”。

  由于彝区贫困的特殊性,单一举措、常规手段很难奏效,必须统筹发展与扶贫,整体联动、系统推进,打好“组合拳”。《方案》坚持发展为本,强调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一起抓,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形成合力。

  非常举措需非常力度。在专项扶贫加大投入外,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也向彝区大力倾斜。仅2014年实施方案中,省以上新增投入就高达13.19亿元,《方案》含金量可见一斑,凸显了省委、省政府斩断彝区“穷根”的坚定决心。

   对大小凉山彝区扶贫攻坚未来的把握不断清晰

  ——真正让彝区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把“十项扶贫工程”办成群众受益、社会满意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民心工程

  2014年4月22日,省委常委会议上,《方案》获得审定通过,3天后印发。

  从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到重点工作,再到保障措施,《方案》精准翔实清晰,向彝区贫困全面宣战。

  着眼全面小康,这场彝区扶贫攻坚战基本目标明确:努力实现“五好、五显著,一高于、一同步”。即,让大小凉山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班子”,让彝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群众收入显著增长、村容村貌显著变化、现代文明显著进步、社会管理显著加强”;确保彝区贫困户增收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2个以上百分点,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五好”目标令人眼前一亮。在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为今后几年彝区扶贫工作指明目标——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并指出“推进彝区扶贫攻坚,关键是打造一支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好班子好队伍”。

  省扶贫部门人士表示,“四好”目标通俗易懂,既接地气也好操作,不仅为彝区指明方向,对新阶段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而言,既是奋斗目标,也是评价和检验成效最直接的体现、最基本的标准。在“四好”基础上,专门增加“建设好班子”,就是着眼于打造一支带领彝区群众打赢扶贫攻坚硬仗的好队伍。

  不仅是夯实队伍保障,《方案》还明确选派技术骨干助力彝区发展,增强人才智力支持。同时,将制定考核办法,将扶贫成效与县(区)主要官员考核挂钩,确保扶贫成效。

  4月29日,省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贯彻落实“十项扶贫工程”逐条部署,再次统一思想认识,打好攻坚“第一枪”。

  航向确定,路径精准,保障有力,大小凉山彝区扶贫攻坚正破冰前行——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加强依法治理……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彝区图景展开,“十项扶贫工程”也将铸成彝区群众受益、社会满意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民心工程。

  明年春天,索玛花依旧红艳,大小凉山将悄然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