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声声 内江市打响扶贫攻坚战

04.12.2015  10:12

 

 

村民喜领“扶贫鸡” (廖奇琪 摄)

 

威远“村官”指导村民种天麻致富

 

农民创业养藏鸡

 

隆昌村民喜收再生稻

今年8月,市委发布《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 2015 年底确保完成 3.84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到 2020 年实现全市 14.95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 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当前我市正集中力量打响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

 

扶贫扶到啥程度?既要脱贫,更要发展。《意见》指出,要在全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为实现既定目标,我市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基础、产业、新村、能力和生态“五大扶贫工程”,大力推行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扶贫,让贫困村民尽快过上好日子。

 

实施“五大工程

 

3.52 万人脱贫“摘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围绕就医、上学、出行等民生重点,我市集中实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围绕基础设施扶贫,我市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打通断头路、开辟出口路、对接大交通,畅通“毛细血管”,解决贫困村“行路难”问题;兴水利、搞好饮水安全、全力保障农村供电,大力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农村基层设施改观明显。

 

在产业培育方面,我市各地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一大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雨后春笋般成长。

 

截止到今年10月,全市帮助3.52万贫困人口脱贫解困,贫困发生率由年初4.53%下降到3.45%;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亿元,完成了43个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建设,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7264亩,建成生产便道216公里,完成贫困户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1.6万人次,扶贫开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脱贫致富例子和新景象。

 

东兴区大治乡被纳入扶贫试点村一年多来修建公路约12公里,囤水田坎12根,田间生产便道3.29公里,村里交通条件大幅改善。

 

贫困村民陈自付去年领到两只“扶贫羊”,经过专家传授技术和自己努力,一年后其养羊规模已经扩大到35只。

 

威远县靖和镇三望村贫困村民袁守付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种植了700多株无花果,到第三年就收入3000元。

 

隆昌县迎祥镇飞蛾村贫困户邹修洪领到扶贫补贴款后,卖牛修新房,扩大养殖规模,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一个个贫困村展现了新面貌,一个个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

 

实施“四个一批

 

变计划为行动

 

尽管我市扶贫工程举得阶段成果,但是,内江小区域贫困和“插花”贫困现象突出、能力性贫困对象占比大、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等特点仍然突出,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发出号召,要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以更大的推进力度、更快的工作节奏、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深入推进,力争在川南经济区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确保2020年全市14.9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为实现这一扶贫攻坚工作目标,我市创新工作举措,提出突出重点、锁定目标,精准实施“四个一批”扶贫。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到 2020 年底,初步构建“跨乡联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不断提高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至少扶持 4 个以上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在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实施移民搬迁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安置一方群众、实现一方脱贫。结合新型城镇化、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村聚居点建设、农村廉租房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合理安排搬迁地点、搬迁资金、搬迁进度,到 2020 年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研究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办法,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到 2017 年底,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到 2020 年底,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基本一致,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加强新农合定点医院监管,严格控制目录外费用占比,加强新农合基金运行监测。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重点将全市范围内住院疾病排名、费用占比前十位的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

 

实施“定向爆破

 

攻克九个“壁垒

 

除了精准实施“四个一批”扶贫之外,我市还针对本地扶贫攻坚的难点要点和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对九大难题予以精准重点解决,“定向爆破”建设全面小康路上的九大“壁垒”。

 

优先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村聚居点建设、农村廉租房建设、危房改造、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资金安排向贫困村倾斜,优先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基础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和改革深化六大行动,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结合“百镇建设行动”,充分利用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向贫困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贫困村覆盖。

 

抓好贫困村道路畅通。在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的基础上,提高贫困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稳步提高贫困村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 年底,实现贫困村村民小组畅通率和农户道路硬化率达到 100%,改变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状况。

 

建立供水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饮水通村入户工程,大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到 2020 年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贫困村灌溉保障率力争达到 75%。

 

推进电力和信息网络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光伏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村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尽快实现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加快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统筹有线、无线和卫星三种覆盖方式,推进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和宽带乡村建设,基本实现行政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全覆盖。

 

着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启动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实施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调动优质教学资源向乡村学校流动。

 

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优先实施相关扶贫项目,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以县(区)、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数字电影院、电视户户通、应急广播、文化院坝等建设,消除盲点、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和服务水平。指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扩大就业增收渠道。

 

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

 

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加快生态脆弱地区治理步伐,优先支持贫困村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土地沙化及石漠化治理和水环境治理。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环保工业,使生态经济成为贫困村群众增收来源之一。

 

齐心协力,只争朝夕。面对全市14.95万贫困人脱贫致富的热切期盼,市委发起了冲刺扶贫战役的“总攻令”:始终牢记为民造福的使命,始终把扶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保持务实苦干的劲头,拿出开拓创新的激情,充分调动和强化各方帮扶力量,确保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江日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