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规范建档立卡 推进精准扶贫

25.07.2014  12:50

今年以来,南江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县情,创新推进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全县统一操作流程

县上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制《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培训资料》20000册,发放全县所有乡村干部学习掌握。组织各乡镇、村负责人和业务人员,集中召开全县建档立卡工作启动暨业务培训会,统一宣传口径和工作要求,规范时间节点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宣传部署—自愿申请—乡镇初审(公示)—县级审查(公示)—市级审核—省级审定—县级公告的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村,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小组评议(公示)—村级核实(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定(公告)的程序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贫困户的识别分别做到了“两公示一公告”和“三公示一公告”,进一步提高了操作过程的透明度。

二、乡乡组建工作专班

县上统一印发文件,对每个乡镇落实一名县级领导、一个挂联县级部门、一个扶贫局包片指导小组,村村落实县乡村干部、志愿者、社会监督员组成的建档立卡工作组,全县共落实县乡村干部1530人、志愿者522人、监督员522人,全面负责精准识别和信息录入等工作。明确了工作组宣传动员、指导实施、全程监管、汇总资料、完善档案、信息录入、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八项工作任务。县目督办、扶贫局抽派25人,分片区组建督查指导专班,确保建档立卡按时完成。

三、层层规范档案资料

严格按照省、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要求,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关于报送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工作相关资料的通知》,对县、乡镇、村组层层明确了建档立卡资料规范目录。分乡建立贫困村识别档案,重点规范上级文件、培训资料、会议记录、公示依据、上报文件、一高一低一无证明材料6大类;分村建立贫困户识别档案,重点规范上级文件、培训资料、农户申请书、会议记录、分层公示资料、上报文件、收入调查材料7大类。县扶贫局落实专门科室,汇总复印相关资料,共建立专卷38册,全面体现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轨迹,确保查有依据。

四、村村派驻帮扶队伍

建立县、乡、村三级万名干部定点帮扶制度,对识别出的262个贫困村,由县级挂联领导、联系部门选派干部、乡镇驻村干部组成帮扶队伍;对识别出的2.07万户贫困户,按照每个县级部门派驻干部不少于两名、乡镇每村至少派驻一人、村组不少于10名的要求,分户落实党员、干部、致富能人进行定点帮扶。县委、政府将帮扶工作纳入县级部门和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按月督查、季度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评比,将帮扶绩效与单位工作经费挂钩,对实施效果差的单位扣减工作经费。今年上半年,县委对21名扶贫一线干部进行了提拔任职;七一期间,对扶贫责任落实、工作成效明显的14个县级部门、12个乡镇、32名驻村干部、14名村组党员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

五、户户制定脱贫规划

由帮扶单位、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党员干部负责,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需求和家庭实际,逐户分析致贫原因,瞄准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住房安全、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稳定增收和残有保障”五个难点问题,分户建立脱贫档案,制定三年脱贫计划,实现规划到户、建档到户、实施到户、扶持到户。指导鼓励有种养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富硒茶叶、山地核桃、生态药材、南江黄羊、巴山土鸡等特色优势种养业,指导协助有年轻富裕劳动力的贫困户参加职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引导有条件或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或手工作坊,通过转移就业、创业,逐步实现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