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外省医疗救援队来自宜宾 总理为他们点赞

05.08.2014  11:26

 

8月4日,地震救援现场,李克强站在废墟上指挥大家给救援官兵让路。新华社发

 

8月4日,鲁甸县龙头山镇,通往震中的道路拥堵。

        灾难,将一江之隔、比邻而居的四川与云南更加紧密地相连。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四川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力量:3日晚22时和24时,宜宾市和泸州市医疗救援队共56人、12台救护车连夜奔赴云南地震灾区。其中,宜宾市医疗救援队于4日凌晨3时抵达鲁甸县人民医院参加伤员救治,成为最先抵达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4日中午,李克强总理到龙头山镇慰问灾区群众和指挥救灾时,对宜宾医疗救援队带队队长谢明均说:“宜宾医院好样的,你们的举动最能体现兄弟情谊。” 25人救援队凌晨三点抵达鲁甸

        4日早上7点,在从鲁甸县去震区龙头山镇路上,不时看到救护车呼啸驶来,其中不乏来自四川的救护车。据了解,宜宾医疗救援队是第一个进入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鲁甸县发生地震后仅1小时,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便启动了应急救援工作的筹备。“虽然没有接到通知,但宜宾是离昭通最近的外省城市,我们要做好救援的准备。”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谢明均说,他们在短短2个小时内便筹备好了相关骨伤、内脏损伤等的药品和夹板、绷带等物资,并制定初步救援计划。晚上9点,医院接到省卫计委通知,由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组成救援队伍前去灾区支援。

        “我们很快组成了25人的救援队伍,开 4辆车况好且配备了发电机的救护车连夜赶往鲁甸。”谢明均介绍,凌晨三点他们赶到鲁甸人民医院,在了解了灾区伤者的情况后,按照计划等待昆明的医院到达,与其一同在凌晨6点到达震区中心龙头山镇。总理称赞你们的举动体现兄弟情谊

        8月4日中午,李克强总理前往龙头山镇慰问灾区群众和指挥救灾,在龙头山镇下车,徒步走到安置点慰问伤者情况。虽然天气炎热,总理的衬衣已出现汗渍,鞋子上也是泥巴,但是他丝毫没有降低走路的速度,一行直奔灾区最严重的区域。遇到伤员和老乡,总理都会上前询问情况。

        当李克强总理到达龙头山镇学校附近时,遇到正在指挥救援的宜宾医疗救援队队长谢明均,看到他胳膊上贴着宜宾的标志,他与谢明均亲切握手,主动说“第一个看到的医疗队就是来自宜宾和昆明的医院,接下来昆明和宜宾将是重点救治的医院。”谢明均回答:“请总理放心,只要还有一个伤员,我们都不会落下”。

        在安置点看望救援队医生时,李克强总理再一次表示:“宜宾医院好样的,你们的举动最能体现兄弟情谊。”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芦灵军: “从死神手中抢伤者,再辛苦也值得。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芦灵军,从4日早上7时到达震中龙头山镇中学医疗点的那一刻,他就再没停下手中的救援工作。

        伤员一拨拨送来,救治非常紧急。上午9时许,一名13岁的小女孩被送到该医疗点。小女孩的父母都在地震中去世了,当时孩子四肢湿冷,有休克表现,情况危急。芦灵军立刻对小女孩进行抗休克治疗,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抢救,小女孩生命体征终于稳定。

        “在地震前线救治伤员最要紧,能够把伤者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我们再辛苦也值得。”芦灵军匆匆说完情况,又投入到紧张救治中。

        在地震前线指挥的宜宾市卫生局副局长罗强在电话中说,截至4日下午3时,救护车已转运伤员30余人,组织救治伤员57人。泸州市救援队分为4个小组,其中2个小组在震中龙头山镇徒步到各村搜救伤员,另2个小组负责转运其他伤员,已救治伤员19人,转移43人。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 “到灾区不是为了做好事,是为了把事做好

        “鲁甸6.5级地震,为灾区祈祷。”3日21时52分,42岁的张小红在微信上发出第一条关注鲁甸地震灾区的微信。随后,她接到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通知:在成都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去地震灾区。

        身为“成都心家园”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张小红还有另一个身份——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在她看来,无论是当职业公益人还是志愿者,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救援”“公益”已成为生活离不开的内容。

        “每次参加救援都很危险,但收获更多的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感动。”张小红说,在灾区,曾有老乡们硬塞给她的带有温度的鸡蛋,披在她身上的军大衣,陌生人间的互帮互助,都让她觉得格外温暖,“我来灾区不是为了做好事,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生命线”拥堵 请理性进入

        8月4日傍晚6点,鲁甸地震已经过去了近一天时间。而云南昭通鲁甸县,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道路依旧异常拥堵,由于大量市民准备赶回家乡,选择徒步向震中走去。

        道路拥堵亲人徒步走进震中

        8月3日下午,龙头山镇村民马利民仍在浙江杭州打工,下午4点半,听到家人从震区打来的电话,脑袋一下就仿佛炸开了。“留在老家的六口人,有2个人生死不明。”马利民二话不说,向厂里的老板请了假,背着一大包行李,买了机票就往家里赶。

        昨日上午抵达昭通后,马利民又改坐大巴抵达鲁甸县。由于沿途前往震中的车辆太多,大巴堵在了前往震中的路口。“刚才家里人通话说,人都没事但缺吃的。”满头白发的马利民牵着妻子,开始了长达三四十公里的步行。一直到当晚8点,马利民终于赶到家中。虽然位于镇上的房子全塌了,虽然一路奔波满脸疲惫,但马利民说,家人都还在,他就很欣慰。

        专家呼吁:设救灾物品集中收集点

        “每次地震开始时,志愿者的进入确实都有一定盲目性。”四川山地救援队长蒋俊说,一开始了解到地震灾情后,不少不了解情况的志愿者大量涌入灾区。由于其中不少人缺乏经验,导致了救灾最开始的混乱,因而被人指责为添乱难帮忙。

        “但我们不能指责志愿者的热情,他们确实想为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蒋俊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在地震灾区较近的城市,设置统一的救灾物资集散点,避免志愿者各自为政导致道路堵塞,救灾秩序混乱。同时他还呼吁志愿者保持克制,让出生命通道,现阶段优先让救护车辆驶入灾区。

        泸州搜救犬“猪猪” 连跑6个现场定位被埋人员

        昨日下午4点,搜救犬“猪猪”连续在6个现场帮助定位被埋人员位置后,眼皮耷拉着气喘吁吁,看起来非常疲惫。“猪猪”是泸州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的一只搜救犬,昨日凌晨和搜救队员到达鲁甸,早上进入龙头山镇开始搜救。

        龙头山镇老街一带在此次地震中被夷为平地,村民李善忠母亲的老屋就在这条街上,在昨日凌晨6点,当李善忠和民兵一边进行刨挖一边呼喊母亲的名字时,“听到有母亲的哭声”,因为横梁错位,继续挖掘破拆有可能导致房屋进一步垮塌,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泸州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赶到。“猪猪”在周围四处寻觅,突然在一处垮塌不明显的地方不愿意走,“汪汪”叫了两声。而李善忠也确定此处是老屋的卧室。有了泸州搜救犬“猪猪”的定位,民兵开始重新计划救援方案。

        其后,这支山地救援队带着“猪猪”又在附近定位了5处房屋垮塌被埋者的位置。“我们救援队没有太多的重型装备,主要是通过搜救犬来帮助寻找被埋人员的位置。”队长肖兵说。昨晚,搜救队对白天进行定位搜救的地方进行了核实,其中大多都符合判断,但是不幸的是,被埋者均已遇难。

        原标题: 第一支外省医疗救援队来自宜宾 总理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