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创新七大体系推动精准扶贫攻坚

25.11.2015  11:53

 

恩阳区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思路,创新“七大体系”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着力打造全国扶贫攻坚新示范,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小康。

规范透明的识别体系。 制定 四问四看四不评 的贫困户识别要求(“四问四看”:问收入看产业、问健康看病历、问子女看就业、问家居看住房;“四不评”:举家外出的不评、有车(汽车)有房(商品房)的不评、有财政供养人员的不评、子女有赡养能力父母分户的不评),由包片领导带队,驻村干部入户,深入25个乡镇(街道)、437个村(居),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初步公示、村民审议、村委公示、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程序,严格落实“两公示一公告”要求,共识别出119个贫困村、26429贫困户,实行“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区归档”,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入。

协调联动的推进体系。 全区扶贫攻坚推进形成 1部3片25组119队”的工作方阵。“1部”: 就是成立由区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区长任指挥长的全区扶贫攻坚指挥部。 3片”: 就是将全区25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大片区”,由区委书记、区长、副书记各包干负责一个片区。 25组”: 就是在25个乡镇(街道)成立由挂联区级领导任组长、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街道)长(办事处主任)、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扶贫工作组。 119队”: 就是在119个贫困村成立由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督查,让干部在学习比较中明差距、端硬菜、出精品。

联建联促的党建体系。创新“一融二带三一体”党建扶贫工作模式, 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建成扶贫攻坚一线的战斗堡垒。 一融, 就是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采取“强村+弱村”“富村+穷村”模式,组建扶贫型党总支。 二带, 就是一带组织建设促能力提升。二带经济发展促同步小康。 三一体, 就是规划设计一体、基础建设一体、产业发展一体。首批试点在群乐乡、观音井镇、青木镇、上八庙镇组建4个扶贫型党总支,分别由南江村带新河村(贫困村)、石龙寺村(产业滞后村);观音庵村带万寿村(贫困村)、凤仪村(产业滞后村);鹿台村带花包村(贫困村)、青木村(后进村);白鹤村带断石村(贫困村)、三巴村(产业滞后村)、季台村(后进村)。

有机整合的投入体系。 投入不足是扶贫攻坚的制约瓶颈。恩阳区采取“政府+金融+市场+社会+群众”的方式,强化扶贫资金投入保障。财政投入上,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扶贫攻坚行动;每年筹集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风险基金;设立贫困户产业扶持周转金,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启动周转用、无利息的借款。金融投入上,做实“巴山新居贷”、“特色产业贷”、“  扶贫小额信贷”,对有劳动能力、信用良好、有增收产业、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最高5万元,期限在3年内“免担保、无抵押”贷款。市场投入上,对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通过推行特许经营、PPP、农业BO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没有回报或回报率低的公益性扶贫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民间投资。群众投入上,抓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推进农地资源、农房资源、林木资源、人力资源、农村闲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提高群众自主投入能力。

动态跟踪的监测体系。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础上,统筹党建、扶贫、交通、国土、民政、残联、教育、水利、农发等领域数据,建立“一平台多窗口”数字农村管理系统。按照“内网管理、外网服务”的基本架构,构建“一库两网”运行模式,对外发布彰显全区特色信息及优惠政策,公开公示贫困户评选过程、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帮扶效果和各项惠民事项,接受社会监督。研发扶贫绩效信息化评估功能模块,全方位动态监测贫困户、贫困村变化,真正做到返贫则入、脱贫则出、有进有出。

挂钩逗硬的考核体系。 建立目标综合考核、扶贫工作单项考核、年终述职述评三项联动考核机制。组织帮扶部门与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贫困户与帮扶人签订《帮扶双向责任书》,厘清区级挂联领导、帮扶部门、乡镇党委、“第一书记”、村“两委”的相关责任,通过乡镇(街道)、“第一书记”、村“两委”、帮扶部门“4个相互类比”,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中每年度评选出20%的优秀进行表彰,并作为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扶贫工作中被中央、省、市通报表扬或得到领导肯定性签批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扶贫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后3位的乡镇(街道)、挂联工作后3位的帮扶部门在次年的扶贫工作推进会上作书面检讨。对连续2年扶贫工作最后1位的乡镇(街道)、帮扶工作最后1位的部门原则上进行组织调整,对扶贫工作领导不力,管理不力,违反法纪法规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精准到户的脱贫体系。 探索建立“5流程评估、7大类12项指标验收”的贫困户脱贫认定制度。“五流程”就是对贫困户脱贫采取“申报—初核—复核—评定—公示”五大流程进行评审、认定。“7大类12项指标验收”就是将贫困户是否脱贫分为人均收入、增收产业、饮水安全、有衣穿、有房住、基本医疗保障、基本教育保障“7个大类”,再细化为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有主导产业、户均有1个以上非农就业、用上清洁卫生安全的水、四季基本衣物鞋袜被褥具备、人均住房达到30㎡、实现“五通”、贫困家庭人口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重病得到政府和社会救助或小病就近就地能得到有效治疗、贫困家庭成员中的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初中文化水平、家庭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无辍学,考取大中专以上学校的贫困学生无失学等“12项指标”,将贫困户的脱贫标准化、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