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北站将迎最大规模改造 亮出成都“新脸面”
①火车北站中心广场已经开始打围施工。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②能容纳4000多人的临时候车大厅。 本报记者 陈碧红 摄
③今年春运,北站的人潮并不汹涌。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今年,63岁的成都火车北站将迎来最大规模的扩能改造——
□记者 张彧希 陈碧红
1月28日,春运第五天。成都开往广州东K1223次等13趟列车的乘客,被安排到成都火车站站房出站口西侧的临时候车大厅候车。不过,临近中午,这个能容纳4000多人的大厅里,并不像以往那样人流汹涌。
王燕暗暗松了口气,“今年不一样。”
成都火车站客运车间值班站长王燕,已在400多米的站台上来回奔走了16个春秋。往年的春运高峰期,“广场上全是人头,连地面都看不到。”
今年的“清爽”,原因在于:过去多达140对的到发列车,已被削减到63.5对。
这可以被看作一种铺垫——按照此前成都相关部门透露的消息,预计今年上半年成都火车站将关闭,进行全面扩能改造。
成都火车站,大多数成都人习惯于称之为“火车北站”。它投运于1952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6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旅客,从这里奔向远方。
不论是1984年的成都火车站站房改造,还是其后的小修小补,都无法和即将拉开大幕的这轮改造相提并论。改造后,整个北站片区将形成一个集铁路、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地铁、社会车辆为一体的综合铁路枢纽。
与北站的命运相纠结的那些人、那些地方,也即将迎来一场转折。
北站工作人员
北站“老”了,我们天天盼着改造
王燕渐渐觉得,北站“老”了。
她来北站工作,是2000年。彼时,每天汹涌的客流与门前林林总总的商贩交织,杂乱无章,却也充满活力。
“当时春运每天人流量能达到七八万人,最多的时候高达15万人。”王燕说,密集发车时,自己甚至连续九十个小时沾不到板凳,往往还没走到休息处,第二趟发车任务又来了。
起初,王燕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直到2011年5月成都东站正式启用。“两边差不多规模,但东站只需要80个人两班倒,而我们却要300多人。”
“北站硬件上受限制,只有靠人工来弥补。“王燕说,北站还在采取人工检票,检一趟车要六七个人,检票时间长达40分钟。而采用自动闸机的东站,这个工序分别只需要2个人和20分钟。
王燕曾经和同事一起去东站参观学习,一个小细节对她触动很大。“垂直升降电梯,北站到现在也没有。”一些需要用轮椅运送的特殊旅客,只能从站台尽头处的道口绕行。
尽管东站投入运营后,北站的部分车次被次第分流,客流相对减少,王燕他们终于有时间腾出手来做些“有质量的服务”,“比如我们和医院、地铁、公交联动,针对特殊旅客提供接送服务。”
但王燕仍然觉得,北站越来越“老”了。“我们都天天盼着改造。”王燕期待的,是这个老站的“新生”,“我想亲眼见证它由‘老’到‘新’的一点一滴。”
社区居民
北站,我不会再回来
1月28日,听说母亲一大早去参加搬迁动员会,张容的心情很明媚——“北站,我不会再回来。”
张容家的老房子,位于金牛区站西桥西街8号,火车北站地区的边缘。深深烙在人们心目中“脏乱差”的印象,让张容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住在火车北站。最让她烦恼的是,几乎每天一出门,都会被人扯住袖子问,“小妹儿,找不找工作?”
“这个地方,不大适合居住。”在火车北站“浸泡”了十多年后,金牛区荷花池街办杨柳巷社区党委书记杨芳得出结论。
杨柳巷社区下辖33个院落,其中老旧院落就有26个,还涵盖蓉北市场、纺织市场等多个市场,流动人口甚至占到60%以上,管理难度相当大。
这一片区的居民,搬迁改造意愿非常强烈。前两年,金牛区准备投入资金,对部分老旧院落进行改造,谁知竟遭遇了“冷脸”。“居民们都说最好不要改,破破烂烂的,正好等搬迁。改好了,不给搬了咋办?”杨芳说。
“搬”的这一天终于要来了。就在上周,二环路北二段43号、77号、83号几个院落实施了整体爆破拆除,涉及居民276户。“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我们这里没有‘原地返迁’这个选项。”杨芳说,三个院落所在的区域将成为成都站的西广场。一条接驳线路将延伸出去,连接二环路和蓉北商贸大道。
“片区内整个二环路外侧、北站东西广场区域,将不再有居民区。”杨芳说,上个月,火车北站扩能改造东西广场项目自改委正式成立,涵盖两个社区的多个院落。
杨芳已经在琢磨未来,“希望能和相关管理部门一起,搭建一个志愿者服务平台,服务‘新北站’。”
商场宾馆
期待迎来又一次“客满”
对于已到退休年龄的付达星来说,他的一生都和火车北站绑在了一起。
1988年,成都锦城商场和人民商场北站分场合并。这座位于火车北站广场西侧、7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上世纪90年代,商场一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上亿元,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期。”在付达星的印象中,每逢节假日火车北站客流就暴增,再加之周围生活的居民也喜欢到这里来购物,商场延迟关门的事情常有发生。一旦有火车班列延误,大量滞留在广场上的乘客就成了更大的消费群体。
在这个商场工作的付达星,每月可以拿到上千元的奖金,在当时也算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了。
然而好景不长。“火车跑得快了,旅客疏散就快,到商场购物的人明显减少。”付达星说,本世纪初,生意越来越难做,到2006年,成商集团将北站分场部分拆零转租,到2010年,甚至整体转租。付达星的岗位,也随之变动到二环路对面的成商宾馆,再次见证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早几年生意好得很,旺季的时候天天挂着‘客满’的牌子。但自从东站启用,客源遭遇了断崖式的下滑。”
这种不景气的状态,在今年达到了顶峰。虽然已经进入春运,但每天的入住率不到30%。宾馆楼下的一家旅行社,业务下滑了几乎一半。
尽管不景气,但付达星仍对这个地方充满留恋:改造后,原本的北站分场大楼也将不复存在,其所在的区域,将崛起新的综合交通枢纽。
不过,他对新北站仍然充满期待,“听说比现在大得多,而且各种功能也更齐全。”付达星尤其期望的是,改造后的周边环境变好,他所在的成商宾馆,也许将迎来又一次“客满”。
两个机构
制度化常态化管理不会变
站西巷,是成都火车站西边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小巷尽头,门对门排列着两个单位:成都市政府火车站管委办和成都市公安局站前分局。
即便放眼成都全市,这两个机构也有些特殊:“火管办”管辖范围仅1.1平方公里,却是市政府直属的正局级单位;站前分局,可谓成都市最小的公安分局,但街面巡逻警力和“天眼”密度,堪称全市之最。
尽管外界频繁抛出“改造前最后一个春运”的概念,但“火管办”秘书处处长罗长林,并不觉得这个春运有什么特殊。“和以往一样,我们从1月24日就进入了‘一级保障’状态,全体人员取消休假,所有力量都上街面。”
正是这种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造就了今天北站的秩序。
在2002年之前,北站之“乱”,让人头疼。流动人口、街面暴力犯罪、票证倒卖、入室盗窃、交通混乱……国内火车站地区普遍存在的症结,在这里比比皆是。用站前分局政治处副主任李晓东的话来说,就是过去群众报案都要“排队取号”。
2002年,成都市决定对成都火车车站(北站)地区实施直管,成立了“成都市人民政府火车北站地区管理委员会”。李晓东所在的单位也从最初的派出所、警署提升到分局。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整治后,这一地区的治安、交通状况有了极大改观。“最直观的感受是,从2008年开始,这一片区入室盗窃三年‘零发案’。”杨芳说。
在遭遇了2003年SARS的突袭和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之后,“火管办”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应急管理上来。“我们也提出,要弱化这一地区的商业氛围,因为硬件和人员素质跟不上。”罗长林说。
正是有了北站的经验,2011年,成都东站建成投入运营后,市政府北站办对成都东站实行延伸管理,管理机构同时更名为“成都市人民政府火车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即将搬离驻扎了14年的北站,罗长林有些不舍。按照相关规划,成都铁路客运站或将逐步形成“3主2辅”格局,即火车北站、成都东站、成都西站、火车南站及天府新客站,“2019年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后,我们还会回来。”
蓝图快览
未来,在这里亮出成都“新脸面”
根据已公布的方案,成都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将是一次脱胎换骨的 “大手术”,包括站房建设、线路扩能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
站房更高。从地面一层改为主体三层,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面积更大。从现有的6站台12线,扩展为10站台18线,站场面积将达8万平方米。
车次更多。以成灌铁路为主的成都市域铁路,发车频率将提升至10分钟。
客流量更大。从现在的每天10余万人次提升到20万人次以上。
换乘更方便。预计于2017年建成投用的地铁7号线也将经停火车北站。
目前,引入线建设和站房改造已在进行,南北广场拆迁工作正加快推进。北站关闭后,原有班次将分流到东站和西站。整个扩能改造工作预计于2019年改造完成。
此外,按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启动的同时,还将同步实施北站配套交通匝道体系、商贸大道立交、人民北路北延线匝道等一系列道路工程。
未来,这里将建成集铁路、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地铁、社会车辆为一体的综合铁路枢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