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确保每年减贫4.5万人以上 到2017年全部脱贫
“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精准扶贫——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
(记者 周鸿) 日前,德阳印发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按照“三年全面脱贫、四年巩固提升、五年致富奔康、全面实现‘四好’”目标的要求,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德阳每年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以上,到2017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市13.7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贫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基础条件好的贫困户实现致富奔康,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针对德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的特点,德阳将实施五大举措,精准解决贫困地区重点难点问题。
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以幸福美丽新村和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重点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信贷贴息试点,多渠道筹集危房改造资金,提高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提升扶贫新村社会管理配套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实行政府主导帮扶,村集体组织实施,为建不起、改不起房的特困户提供保障性住房,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通过建、改、租、调、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廉租房源。鼓励社会捐赠帮扶资金用于农村廉租房建设。
加快建制村标美路建设。所有建制村聚居点通硬化路,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危桥改造,稳步推进丘陵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根本改变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状况。2015年实现100%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2017年实现85%的建制村通班车。
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幅提升农村防汛抗旱能力,强化水源保护,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农村集中供水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3%, 2017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达到100%,逐步实现县域同网同价、供电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全面消除农村无电人口。
全面提升贫困农户教育发展水平
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办好需保留的村小,保证学生就近上学,不让贫困农户因子女上学产生新的负担,使贫困家庭子女安心读书,获得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实施远程教育扶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实现贫困村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实施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拓展山区、丘陵区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实行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政策,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给予鼓励。
大力发展劳务扶贫培训。发展一批职业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落实建档贫困户职业培训、定向培训补助和贫困学生免费教育政策,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开展技术帮扶和创业扶持,对贫困学生全面实行就学就业帮助。
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领办或创办产业项目,广泛开展科技人员到户帮扶指导、一对一带动。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的科技培训。
强化农村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政策外生育,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脱贫,优先实施相关扶贫项目。
加强卫生机构建设。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改善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力争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全部实现标准化。到2015年,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每个乡镇有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到2017年,丘陵区和贫困村农户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服务更加均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到2020年,贫困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多渠道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完善考试招聘方式。2020年基本补足配齐人员,实现每万人口有2.5名全科医生。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做好卫生计生人员“乡聘村用”工作,努力实现每千人口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扶贫
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建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大力加强“德孝”文化的宣传,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加强贫困农户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增强内在脱贫动力。
推进“视听乡村”、公益电影、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支持文艺院团增加到山区、丘陵地区演出场次,帮助贫困村培养文艺骨干、开展文艺活动;加快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行政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达到90%。
推进丘陵贫困村信息化工程。实现行政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全覆盖,每个行政村至少培养1名有网络服务能力的信息员,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在有条件行政村构建1个城乡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快捷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致富政策。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工程
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提高丘陵和连片贫困区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使生态经济成为贫困村群众增收来源之一。加强防灾减灾避灾工作,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易发区内的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开展农田、空气、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动植物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修复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增强防灾减灾能力。2015—2017年,全市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资源、环境、生态总体明显改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1%左右,环境污染、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重大生态问题基本遏制,农产品安全供给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