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平昌八个“到村到户”推进贫困村产业全覆盖
(通讯员 丁光敏)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建立持续稳定增收机制,促进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平昌县按照“乡镇主责、部门主帮,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整合资源、精准投入,覆盖到村、效益到户”的原则,实行八个“到村到户”,以六大脱贫攻坚片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茶叶、花椒、核桃、巴药、莲藕、水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步发展畜禽、蔬菜、水果、经济林等优势产业,确保贫困村产业全覆盖。
产业规划到村到户。切实搞好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调查和规划,分村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产业发展覆盖到村,增收项目覆盖到户,使每个贫困村有1-2个特色优势产业,每个生产扶持一批的贫困户都有1-2个增收项目。
业主带动到村到户。大力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引导农户将土地向业主集中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每个贫困村至少完成2个回引项目,兴办2个创业经济实体,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一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
“五小经济”到村到户。充分调动贫困户主体能动性,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小鸡场、小鱼池等“五小经济”,确保贫困户户户有致富项目,拓宽增收渠道。
技术指导到村到户。农业、林业等部门及时向贫困村派驻农技人员,加强实用技术指导,把培训班办到农家院户、办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培训贫困群众,因户因人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贫困户搞好间作套种,充分发挥边行优势,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整合项目到村到户。项目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整合农业、林业、扶贫、国土、水务、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贫困村,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周转资金向贫困户倾斜,帮助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
金融支持到村到户。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扶贫贴息小额贷款”“惠农贷”“兴业贷”等贷款品种,加大授信力度,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宣传保险政策,引导农户积极参加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小麦、森林、能繁母猪、育肥猪等中央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推进业主、专合组织、农户参加核桃、花椒、水产等六大特色产业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险服务网络和业务运营模式,切实做好投保、查勘、定损、理赔等服务工作,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
股权量化到村到户。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将扶贫专项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村级集体资产、农户山林土地资源等均纳入村级专业合作社股权量化范围,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20%的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均等量化到每个贫困户,将80%的产业扶贫资金按2:8的比例量化到村集体和所有社员,农户自筹资金形成的股权量化到出资社员,将土地、山林、水域等形成的股权量化给拥有使用权的社员。实行收益保底,按商业银行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保底分红收益,若当年收益超过保底的,按实际收益分红,达不到的,由合作社补足。
督查考核到村到户。将产业覆盖到贫困村工作作为乡镇和帮扶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内容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考核项目到村到户,加强贫困村产业项目和贫困户增收项目检查验收,推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评”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及时督促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