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利民、为民 探访创新社会治理的广元实践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既能促进政通人和、民心稳定、长治久安,又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在“女皇故里”、“川北门户”、四川最北的边城广元市,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使得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深深的安全感,每一个人都眷恋这座城市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业内人士称,创新社会治理的“广元实践”——“大政法、大利民、大惠民”的理念将成为惠民、利民、为民,打造百业兴旺、安居乐业、诚信友善、政通人和的参考借鉴。在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四川广元,探索其秘诀,记录点滴以飨读者。
利民惠民:“三大中心”编织“民生服务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兴邦靠善政,创新促和谐”,广元市是如何抓好创新社会治理的?
四川广元市市委书记马华一语中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问题。近年来,四川广元践行群众路线,创新社会治理,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深化‘大政法、大利民、大惠民’的理念,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凝心聚力为重点,效能提升为核心,整合了政法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形成了党委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充分支持、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目前,广元市社会治理已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以前办事,流程多。现在呀,一个窗口就能办完,太方便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在广元市昭化区柳桥乡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村民赵德富由衷地感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镇原有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最广泛、最迫切的对公平正义、惠民便民服务、公共资源共享的需求。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群众服务?
广元市昭化区率先进行了有益探索,紧紧围绕乡镇基层“发展、管理、服务”三大主题和群众对“公平正义、惠民便民、公共资源共享”这三大需求,坚持“不增加编制、不增加财政负担、不与现有体制发生根本冲突”三大原则,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机构、职能三大要素。形成“三大中心”,即整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群工办、防邪办等部门组建的综治工作中心;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村建、民政、计生、工商、地税等部门组建的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农业、林业、文化等部门组建的产业引导中心。
“三大中心”集中办公、窗口分列,分线负责、整体联动,业务办理各自负责,资金争取使用归口统筹,发展和管理工作合力推进,为民服务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迅速在条件较为成熟的乡镇试点推行开来。
在晋贤乡产业引导中心,一张产业发展规划图赫然醒目:2012年建成3000亩核心核桃产业园、2013年5000亩、猕猴桃500亩……,该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有了产业引导中心,我们基层抓产业工作就更方便了。”
昭化区从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打破行政事业资源壁垒,破除条块分割格局,将“七站八所”的散点式服务聚合起来,整合了乡镇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推动了乡镇政府职能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促进了党员干部下基层,面对面地为群众服务。
昭化区每个乡镇 “三大中心”整合14至16个站所,综合承担40余个区级部门与行业对应的工作职能,乡镇党委政府整合统筹乡镇编内人员和区级部门下伸服务机构人员,直接为民服务力量是整合前的3倍多,在中心村建立延伸社会服务办公点212个。去年,该区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35亿元,新培育农业特色产业6.8万余亩,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降低16.8%,群众信访量同比减少36%,为民办事效率显著提高。目前,三大中心正在广元市全面推广,已有214个乡镇建立了“三大中心”,覆盖面达93%。
扶危济困:“十大救助制度”搭建社会保障公共平台
在青川县大坝乡五星村,一栋瓷砖贴面的雅致新房映入眼帘。谈及党委政府的帮助,村民向仕成深有感触:“要不是县上的十大救助政策,哪能这么快就住上新房!”
去年2月,向仕成家意外发生火灾,灾后重建时盖起的几间新房化为灰烬。青川县民政局、大坝乡党委政府获悉情况后,立即启动火灾受灾户救助,为他家送来7000元救助金,帮助他渡过难关。
青川县是“5·12”地震极重灾区县,因病致贫、因灾返贫、上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突出。对此,广元市在青川县试点,率先建立起贫困救助热线、司法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火灾受灾户救助、贫困党员救助和80岁以上老党员定补、中小学生资助等“十大救助制度”。明晰救助范围、对象、程序、标准,着力增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能力、增强各级政府的托底能力,更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十大救助制度”实施以来,政府在确保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65%的同时,广泛募集救助资金等,成立惠民帮扶救助中心,对困难群体摸底建档、分类救助,真正实现应救尽救。
目前,“十大救助制度”已在广元市全面推广,全市已基本构建起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全员、全域、全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市近两年社会救助资金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去年达到5.9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5000余万元,30余万困难群众已得到有效救助。
“十大救助制度”让政府强化了保障托底能力,更好地帮扶群众,深入践行了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群众路线,获得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等六位省委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推广。
凝心聚力:新型社区筑牢幸福根基
在广元利州区雪峰街道办事处,悠扬欢快的二胡声从芸香社区“晚晴之家”传来……老年人或看书、下象棋,或打桥牌、看电视,或跳健身舞、拉家常,欢快和喜悦构筑起温馨幸福的氛围。
“10年前咱是农村人,现在可是新型的城里人,过着现代化的社区生活!”63岁的社区居民胡玉萍难掩心中的自豪。
芸香社区是广元城市东扩和教育园区第二轮开发建设形成的一个新型社区,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6条主街道、7个居民小区,总人口3万余人。辖区内有广元外国语学校、广元职工医学院等多家单位。
为筑牢新型社区的幸福根基,芸香社区强党建、精管理、优服务,提出了“141”工作法,(即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整合各级政策资源、辖区内社会资源、市场力量资源、社会组织资源,建立五位一体的联动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由“单打独斗”变身为“合纵连横”,构建更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联动推进创新和加强社区党建和社会管理工作,建立了社区大党委,并与辖区单位开展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建共建活动。
同时,社区也非常注重群众的监督,利用社区网站、短信群发、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将社区的党务、居务、财务、事务进行及时公开。在设立社区警务室、基层检察室的同时,利州区法院还在该社区设立了社区法庭,对涉及邻里纠纷、抚养、赡养等案件进行公开审理,以此教育群众知法、守法、用法。
目前,芸香社区已成为全市新型社区治理的典范,先后为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和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提供了观摩现场……
定纷止争:老妈妈劝和队促进社会和谐
“夏妈妈,你快来哟,罗婆婆家几个儿子吵架了,闹得不可开交……”
“啥,不孝敬老人,这还了得?我们马上来!”正在剑阁县下寺镇渡口社区给居民散发普法宣传资料的夏秀华接过电话,忙对身边几位队员吩咐:“老伙计们,快!去罗婆婆家平息纷争……”
在社区九组78岁居民罗婆婆家中,夏秀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儿子们都回心转意,表示要身体力行地奉养老母,让老人家安心宽慰。
劝人和睦,定纷止争。夏秀华是渡口社区“老妈妈劝和队”的副队长,这支队伍是社区为积极培育社会调解力量,充分发挥社区老协作用,从老协60多名会员中推选出9名年龄在55岁到68岁、热心公益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组建而成的。“老妈妈劝和队”威望高、说理强、善劝导,在社区里人熟、情况熟,社情、民情清,平日里走家串户,四处奔忙,全心投入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
目前,剑阁县成立了老妈妈促和队30支,两年来共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600多件。全市广泛推广和培植 “老妈妈促和队”这样的民间调解力量,收到了良好效果,真正达成了“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处处从实际出发,事事为群众着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盼。”这是记者在广元市采访的最大感受。
正如广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光志告诉记者:践行群众路线,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在广元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职能职责,创新思维主动工作,形成了适合山区社会治理的好经验、好方法,并收到良好效果。全市所有县区均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市州前三名,工作受到中央综治委肯定。现在,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广元市探索出的社会治理体制,从制度上、源头上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提升了基层管理的服务水平,实现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作风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老百姓心中真正的 “美丽广元,幸福家园”!(记者 韩清华马军 唐家华 实习生 杨雪 韩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