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区干部包带创新精准扶贫新机制纪实

22.07.2014  19:06

      “不但通了路,加固了河沟堡坎,还带领我们把产业也搞起来了。干部包万户,效果真正好。7月14日,说起正在开展的“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平基村62岁的老村支部书记刘兴贵一个劲儿的点赞:“这样的活动,真正让干部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群众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成败在扶贫干部。”利州区委书记赵文峤说,该区以“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为载体,建立覆盖全员全域的干部包带机制,在精准扶贫中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实现干部人人懂扶贫、会扶贫、能扶贫、愿扶贫,为精确滴灌提供可靠“管道”。

        精准识别 贫困群众不落一户

        利州区是广元市中心城区所在地,也是纳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项目区。有城乡困难群众5.5万人,宝电、紫电库区移民1.7万余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该区提出了“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安排33名县级领导干部牵头,全区17个乡镇(街道)80余个区级部门的3109名机关干部全部参与包带活动,与5838户建卡贫困户,1700余城市低保户,700余经济发展重点户,86个和谐稳定户结对帮扶,指导帮助发展1个主导产业,每年为包带户办2件以上实事,全面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饮水、住房、用电、教育、产业增收等问题,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0%左右,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0人,2016年基本实现“率先脱贫,同步小康”。

        “我们按照2013年人均纯收入2730元不变价的标准,开展‘三议两查两公示’,即经村民代表提议、‘两委’会商议提出初步扶贫对象后,由区扶贫移民局牵头,组织村组干部和扶贫包带干部入户开展两轮调查,张榜公示扶贫对象、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然后交村民会议决议,建立三级台账,锁定扶贫包带对象,一年一评定,张榜公示,当年因病因灾返贫的按程序予以纳入,对包带成效明显,增收幅度大的贫困户实行退出机制。”区扶贫移民局局长赵荣说。

        精准规划 家家都有主导产业

        “孩子在镇上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别的产业我也发展不起来,就想开个小店。”工农镇小岩村二组的邵银莲为了照管孩子上学,在镇上租了房子,但生活来源一直不稳定。被识别为贫困户后,包带干部白刚上门为其“精准规划”,邵银莲提出了发展需求,几天后,白刚就帮着找了门面,并帮着赊货,让小商店很快正式营业了,从此她有了固定收入。

        改变扶贫“摊大饼”,利州区引入市场资本管理理念,以项目承载扶贫资金,将扶贫工作内化为包带干部和特困群众的自发行为,做到既扶贫,又扶志。

        大项目促大扶贫,该区采取“先下后上、上下结合、条块互通”,为每户扶贫包带对象量身订制脱贫计划。区级“定规划”、“定盘子”,公布扶贫资金的金额及使用范围、程序。扶贫包带干部和包带户商议制定子规划,参与项目竞争,入选者纳入村、乡镇、部门、区总体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经费。区财政每年预算600万元,按每户3000元标准补助2000户,三年惠及全部包带贫困户。制定了《特惠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有发展能力和意愿,在包带干部和村组干部的有效参与下制定了产业规划的特困户均可申请。产业规划和资金用途说明经包带干部、村负责人和乡镇分管三方评审同意,然后通过的由乡镇财政发放到户。

        注重项目后期监管。区监察、财政、扶贫移民部门和村民代表跟踪监管。资金只限于产业发展项目所需基础材料的购买,养殖业包括鸡苗、种猪、种羊、圈舍修建材料及防疫药物、饲料等,种植业包括苗木、农药、化肥、生产工具以及其他物资。除此之外,农口项目资金帮扶单位支援的资金,按规定可以到户的同样补助到户,用于贫困包带户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

        精准管理 干部撑起扶贫大局

        该区规定,包带“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脱贫奔小康”;不脱贫,不脱钩。县级干部包5户,涵盖建卡贫困户、经济发展重点户、和谐稳定户三类对象,科级干部包2至4户,一般干部包1至3户,每年每位包带干部为包带户办2件以上实事。区委常委家访包带户全年不少于20天,普通干部不少于10天。包规划制定、信息传递、包思想解放、感情联络。具体达到“五明显一确保”的目标,即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致富能力明显增强,整体文化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确保到2016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力争今年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以上。

        区委、乡镇、部门、村(社)分别成立了党委一把手任组长,政府一把手任副组长,其他副职为成员的包带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抓协调、督查、推进。安排33名县级领导干部分片定点,组建17个扶贫攻坚工作组联系乡镇,80个扶贫攻坚工作队重点联系贫困村,下派3109名机关干部,与6000余贫困户,1700余城市低保户,700余经济发展重点户,86个和谐稳定户结对帮扶。建立全区扶贫包带工作信息库,将每名干部的工作单位、特长、联系电话、当年扶贫计划等信息进行内部公示和公告,方便部门与部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相互合作、互帮互助。把包带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年度工作目标和部门(单位)绩效管理,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定期召开包带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单位)轮流述职。包带成效群众打分,每位干部的分数计入扶贫包带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包片定点的副县级领导的总分,然后算出人均分,作为单位、挂联领导的年度包带考评得分。包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在评优晋级、提拔使用中优先考虑。

        实践感言

        该区开展上门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四上门”活动,让扶贫包带干部全程参与扶贫,在接触中了解扶贫,从情感上形成共鸣,变“要我帮”为“我要帮”,继而做到“我会帮”。

        利州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殷扶炯:“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虽然只开展了半年,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建五改”建设,对现有贫困户的房屋、院坝、圈舍进行改造,完成农户房屋改造11000平方米,改圈改厕4000平方米,院坝硬化5000平方米,入户路硬化15000米,建沼气池350口,庭院绿化15000平方米,解决了2.7万人的安全人饮问题。

        利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新华:书记区长包带偏远贫困的高山村,与包带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全区干部作出了表率。在与基层群众尤其是特困户的密切接触中,干部深切体会到特困群众生活的艰辛,自觉学业务、学技能、学做人,竭尽所能为包带对象提供帮扶。这样的情感在日常工作中也得到体现。如今,全区干部勤俭节约、无私奉献蔚然成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了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形成了“亲民、务实、高效、廉洁”的机关形象。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下基层、接地气,到田间地头指导产业发展,宣讲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惠民政策,促进了村、社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截至目前,已帮助农户制定发展规划8105余份,完善村规民约136条,投入资金83万元、解决民生问题751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76件,化解矛盾纠纷124件,全区信访量大幅下降。

        利州区扶贫移民局局长赵荣:围绕绿色蔬菜、生态养殖、核桃、油橄榄、乡村旅游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区150余个农民专合组织,200余家(个)发展大户,带动贫困户新栽植核桃2万亩,发展香菇20万缎(袋),牲畜养殖37万头(只),栽种蔬菜1.7万亩,新增农家乐21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记者短评: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成败在干部。干部自身思想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对抓好扶贫攻坚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说不练假把式,要让群众信服、拥护并乐意接受干部的扶贫建议,必须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扶贫帮困,让干部先学先行。应定期给干部上“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课”,邀请高级农技师、农村“土专家”、市场营销人才普及“专业知识”,增长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应将“劳动实践课”纳入党员干部考核管理体系,在播种、收割、治虫、施肥等环节中,让干部接地气,与农户交谈时才不外行。应借鉴市场经营管理理念,扶贫亦扶志,以项目资金来撬动贫困群众的发展热情,鼓励群众艰苦奋斗、跳起摸高。应注重资源、资本、资金的统筹整合,打造政府、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体系,为干部“点对点”的帮扶降低难度。应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督促指导农户痛改陋习,避免留下半拉子工程。(广元日报/记者 彭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