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丨刘永富:把每一分钱用到脱贫攻坚刀刃上
去年,全国各地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基本方略,完成了减贫1000万贫困人口任务。2017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新要求,如何严格考核评估机制,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健康发展,防止扶贫资金被滥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接受了《民生周刊》专访。
减贫“硬骨头”为何越来越难啃?
民生周刊:为什么说脱贫攻坚战,越往后是越难啃的“硬骨头”?
刘永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列为头号民生工程,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按照“四个全面”“五位一体”要求,进行总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根据这一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必须每年保持减贫1000万以上人口的速度。每年减贫1000万以上人口,意义非常重大,但难度也一年比一年大,越往后越难,这是规律,也是客观事实。因为,在减贫标准提高后,一要每年保持高位数的减贫人口,二要每年减贫人数不出现大幅度下滑,每年1000万,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难啃的“硬骨头”有:一是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凉山、怒江、临夏等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在20%左右。这些地区的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完成脱贫任务很不容易。
二是全国50多万个行政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万个,占的比重是20%左右。这些贫困村居住着全国60%的贫困人口,三分之一左右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2016年底,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4.5%。两相比较,这个差距是很大的,这块骨头是很难啃的。
三是现在贫困主要是支出性贫困。今日中国,贫困不仅仅表现为收入问题,大多数贫困人口,吃穿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的。所谓支出性贫困,是因病、因学等原因导致的贫困。还有一个支出负担是,一些贫困人口被落后的思想观念、陈规陋习绑架,要面子不要里子,收入不高,婚丧嫁娶却不惜举债,大操大办红白喜事。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来到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考察贫困户发展养殖情况。
发挥优势精准施策再减1000万
民生周刊:2017年脱贫攻坚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抓好哪些工作?
刘永富: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任务圆满完成。今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化之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攻坚的关键一年,中央已经明确,要再减少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个任务非完成不可。完成了这个目标,将为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良好基础。
2016年开局良好,首战告捷,2017年要再战再捷。完成2017年减贫目标,意义重大,困难也不小。但是,减贫1000万必须完成,也有优势和条件完成。
第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优势,发挥好社会主义这个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合力攻坚。脱贫攻坚离不开这两个根本,离开了,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第二,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围绕减贫1000万任务,切实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分类施策,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我们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政策措施有很多,关键在抓好落实。通过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劳务协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五个一批”重点扶贫工程,不断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科技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构树扶贫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项工程。
破解难点。针对区域难点、群体难点、基层难点,加大对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落实兴边富民工程和片区发展规划;加大对残疾人、低保对象、长期患病者以及缺乏文化技能等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力度。组织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
第三,必须解决好脱贫攻坚需要的“钱”和“人”的问题,也就是资金投入和谁来干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对扶贫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7亿元,同比增长43.4%,全国启动实施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纳入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规模共计2300多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0多万人。金融扶贫作用逐步发挥,新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06亿元,支持了468万贫困户,扶贫再贷款余额1127亿元。发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金融债券726亿元。总之,扶贫的钱是有的。
另一方面,是由谁来干的问题。有了钱,谁去落实?这一点很重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我们采取东西协作扶贫、中央机关定点帮扶、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等,这些是由外部的力量去帮助,最关键的还是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扶志气,摆脱意识贫困;扶智力,让贫困人口掌握摆脱贫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扶产业项目,把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好,变成优势产业和项目,生产优质特色商品,打入市场,为脱贫致富提供经济支撑。
第四,严格考核评估。要责任落实,工作落实,防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杜绝数字脱贫。
健全责任机制,层层分解年度减贫任务。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形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础工作。采取措施,防止和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始终保持扶贫资金严管严查态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坚持廉洁扶贫、阳光扶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理念,引导破除陈规陋习,鼓励、支持和带动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光荣脱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刘永富调研查看亿利资源集团甘草基地情况。
打好内部基础引入外部监督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最不满意甚至愤怒的就是滥用扶贫资金。请问对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滥用方面有哪些监管措施?
刘永富: 过去使用扶贫资金确实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与其说是大水漫灌,不如说是雨过地皮湿。也存在贪污挪用挤占浪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加大,党风政风改善,各种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上述问题大幅下降。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是钱多了,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跟不上;对项目的科学论证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二是个别地方对扶贫资金存在“不会用、不敢用、怕用错”等问题。乱用扶贫资金不对,不敢用也不行。要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干部会干还要干好。三是扶贫发生问题较多的在乡村两级,这两级违规违纪发案率也较高,有关部门要强化对这两级的监督。
防止扶贫资金滥用是一个立体系统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已经从健全内部制度流程上,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推进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优化配置资金,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一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财政部、扶贫办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强化各级和相关部门对资金项目的监督责任,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责任到项目。
二是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今年在全国所有贫困县开展整合。指导地方加强精准脱贫规划编制,建设好脱贫攻坚项目库,制定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加快推进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建设,保证资金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精准使用。
三是加强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与财政部共同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自查,每年对各省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兑现奖惩措施。目前,正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进行修订。
四是完善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公开扶贫政策、工作措施、资金项目安排和扶贫成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尊重并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日常监督考核工作,健全扶贫信息数据管理,提高资金项目信息化监管水平。
五是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在全国扶贫系统开展警示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建设一支廉洁奉公、敢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脱贫攻坚队伍。
以上是从内部打好基础,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业务监督。同时,外部监督不可少,我们还积极引入并配合社会监督,防止滥用扶贫资金。
一是设立“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自2014年12月15日至2016年12月底,共接到各类电话13705个。其中投诉举报类电话9620个,咨询类电话4085个,查处了100多个问题,处理了责任人。
二是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开展惩治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加强与检察机关有效协作,建立年度资金项目和扶贫系统职务犯罪查办预防工作信息互通机制、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线索移送机制。
三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扶贫开发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审计机关加强政策资金项目审计,加大扶贫资金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力度,形成持续威慑力。
总之,近年来,扶贫资金的使用,整体情况是一年比一年好。下一步,我们要实行最严格的考评监督制度,要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把每一分钱用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刀刃上。
△刘永富调研查看八宿县拉鲁卡荞麦加工厂产品。
(侯雅楠 崔靖芳 严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