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金沙 再续新篇——写在金沙江电站投产发电一周年之际

11.11.2013  10:33

【编者按】2012年11月5日,金沙江向家坝电站正式投产,拉开了三峡集团公司金沙江下游电力生产的序幕。
        光阴飞渡,斗转星移。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已阔步走过了365天的历程。这一年,向家坝电站已经成功投产5台80万千万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并实现“首稳百日”;溪洛渡电站更是自2013年7月至11月的不到4个月时间里,先后顺利投产了9台机组;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管理实施的“调控一体化”体系,不仅使梯级枢纽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更解决了“一库两站两调”的调度难题,确保了电能顺利外送,实现了管理和技术创新上的飞跃。
        此时此刻,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已投产的14台巨型水轮机组正保持着“零非停”的安全运行记录,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234亿千瓦时,滚滚电流正在为华东、广东和川滇等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出线电压等级最高、装机容量名列前茅,并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特大型水电站。金沙江下游电力生产筹建大幕开启以来,长江电力在压力中前行、在希望中奋进,千余名员工奔赴金沙江一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的电力生产筹建工作中。确保了所有投产机组“接得下、稳得住、送得出”,实现了“零非停”目标,创造了新电站新投产机组安全运行的新纪录,为接机发电“大考”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三峡集团副总经理、长江电力总经理张诚指出,金沙江电力生产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多、条件艰苦,长江电力广大员工认真贯彻三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深化精益生产管理,在传承“三峡标准”的基础上,围绕大型梯级电站群的调度、运行、检修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实现投产机组“长周期、不间断、无缺陷、满负荷运行”为目标,结合新投产电站群的生产运行实践,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开展好金沙江电力生产工作,圆满完成了接机发电和安全生产任务,胜利开启了三峡集团电力生产从宜昌区域进军金沙江区域的新篇章。

        新起点、高标准,攻坚克难保投产
        这一年,“高强度的投产速度、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整体年轻的技术队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等诸多难题,是长江电力面对的现实考验。长江电力坚持“创一流”的目标不动摇,坚持“精益求精”的理念不动摇,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先后成立两厂一中心等机构,集合精兵强将、全面周密安排接机发电工作、科学部署人力物力资源,在接机发电全过程中贯彻“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管理理念,打赢了生产准备、系统调试、一库两调、机组试运行、电力外送、首稳百日等攻坚战。
        高起点的筹建工作。在策划《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电力生产管理方案》时,将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作为目标,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也都是对标国际一流来设计。为扎实开展电力生产技术筹备工作,长江电力全面策划生产管理体系,系统梳理了全电站责任管理目标,开展了枢纽库区运行管理、调控一体化管理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了电厂标准化体系和信息系统等基础建设工作,建立起统一、先进、高效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的接机发电准备。从金沙江电力生产筹备组开始,到向家坝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的历程中,公司上下全力以赴组织开展电力生产准备,在组织、人员、技术、物资、后勤保障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确保工作全面到位。公司始终坚持科学策划原则,在系统研究总结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电力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先后制定了《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电力生产管理方案》和接机发电倒计时工作计划等,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了涵盖57个程序文件、167个管理标准、288部技术规程、1770部作业指导书、144个应急管理标准等以及基于ePMS管理的设备管理档案、记录、清单和图纸等,为接机发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实的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 “立足大三峡、进军金沙江”人力资源战略,以和库区高校合作开办“三峡班”等方式提前储备人才力量。在三峡-葛洲坝区域生产单位大力支持的下,宜昌基地大力加强三峡班学生深化培训,同时也不断向金沙江一线输送骨干力量;在生产现场,溪洛渡电厂、向家坝电厂和梯调中心设计了一系列与设计、监造、建设、监理等工作紧密结合的全方位业务能力培训,迅速而有效地提升了年轻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金沙江生产一线,“80后”早已成长为骨干,“85后”已成为生力军,甚至“90后”都挑起了工作的重担,长江电力锻造了一只高素质的、有行业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高标准的质量控制。过去及将来一段时间内,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都将处于“边运行、边调试、边建设”的复杂时期,工程人员和运行人员都面临着设备安装、试验调试及机组运行等工作交叉进行的局面,工期紧、任务重、工况复杂、安全和质量管理难度极大。长江电力始终咬住质量不放松,深化“建管结合,无缝交接”工作模式,积极参与金沙江工程建设“建设、监理、运行”一体化管理,与参建各方一道从源头上抓质量,充分将三峡电站设备的经验应用到金沙江建设过程中,避免重复问题发生。在热火朝天的机组调试现场,长江电力和集团公司各兄弟单位一道,牢牢把握机组调试安全、质量、进度等关键环节,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接机发电的攻坚战。

        新作风、高目标,挑战极限“零非停
        “接得下”只是开始。在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史无前例的机组投产强度的条件下,确保投产机组设备状态良好、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实现“零非停”,才是考验管理水平的终极目标。因此,长江电力始终秉承“精确调度、精益运行、精心维护”的理念,扎实做好机组稳定运行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设备运行管理能力。
        持续精益管理,确保投产设备状态良好。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以来,长江电力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形成了以“设备管理为主线,以设备管理主任为中心”的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发挥设备主任在设备与技术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关注设备的安装质量、调试进展、运行工况,实现“进度、质量、安全”的三重控制。运行维护上以“落实责任、各专所长、减少交叉、提高效率、制衡适当”为目标,发挥专业分部的人员优势,做好机组运行维护基础工作,日常巡检、设备消缺、诊断分析,力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成立了专业技术委员会和专业组,加强设备管理主任和专业分部之间的沟通联系,促进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和作业管理的规范化。溪洛渡电厂和向家坝电厂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电力生产运行管理所需管理制度、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图纸、应急预案全面就绪,并与历时两年建成的金沙江新一代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融合,实现了电厂全部业务活动的关联与记录,大大提高了电力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运行高度自动化,提高发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效率。为量身定做出适应电站机组特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公司派出多个联合开发小组历时1年时间全程参与调速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机组自动化控制关键系统的联合开发,并全面参与功能设计、流程梳理、程序开发和系统调试等工作。高度自动化的在线监测系统,做到了投产机组全覆盖、设备信号无死区和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工况,实现了趋势系统、机组振摆系统、GIS/GIL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等多系统合一,完成了全厂设备在线监测数据的整合,并为数据的在线趋势诊断提供了可能。藉此公司得以对投产机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重点跟踪和深入诊断分析,一旦发现设备潜在隐患,就立即予以消除或有效控制。通过高度自动化的运行控制,公司有效提高了发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效率,自设备接管以来,电站开停机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加强设备巡检和状态诊断运行,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面对电站边安装、边调试、边运行的特点,电厂高度重视投产机组的运行维护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巡检规范,将现场值守与巡回检查相结合,纵到底、横到边,力求全面准确掌握设备状态,确保不留“死角”;同时加密巡回检查频次,运行人员实行24小时轮流值守,实时跟踪机组运行状况,各专业分部每日对所辖设备进行巡检,对重点部位实施一日双检,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开展全过程运行诊断与风险预控,将巡检中所掌握的各项数据按设备、分区域整理汇总,形成设备档案进行存档保存,做好设备的趋势诊断分析,力争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确保机组及相关设备设施始终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公司还注重做好机组的停机检查工作、缺陷消除工作,做到操作零失误、消缺零延误,投产机组相继实现“首稳百日”目标。
        调度追求精确,兼顾建设发电航运效益。为确保枢纽航运、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工作,长江电力开展了枢纽库区运行管理、调控一体化管理、航运相关研究和分析、减小门窗振动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为了平衡航电矛盾,力争在确保电站航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益,组织开展和积极参与了一系列航运专题研究工作,编制完成了向家坝电站切机、大负荷调峰试验方案;同时,从技术层面全程参与了《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泄洪诱发场地振动及减震措施研究》、《向家坝、溪洛渡水库联合泄水优化调度研究项目》等减小门窗振动相关研究工作。另外,长江电力还积极开展金沙江下游电站梯级电站与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的优化调度研究等工作,组织编写了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水库运用与电站运行调度规程,组织开展了六十多个生产科研项目。
        “调控一体化、水电合一”实现电站管理能力的新飞跃。调控一体化是中国三峡集团在既往电站调度运行管理实践中探索出的创新成果。从“调度”到“调控”,一字之差,代表的却是一种质的飞跃。调控一体化模式突破了传统调度和控制分离的运行模式,将电力生产调度、水库调度和电站控制集中在一个部门,统筹考虑梯级电站运行各方面的因素,根据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原则,适时调整梯级电站电力生产方案。长江电力对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实施“调控一体化、水电合一”的运行管理模式,确定由梯调中心成都调控中心对机组实施一体化管理,采用“调度+监视+重点控制”的方式,实现水库调度、电力调度等职能的统一和电站远方集中监控。2013年7月24日,实现对溪洛渡右岸电站机组远程调度、监视和控制,这标志着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顺利实施,金沙江下游两个梯级电站的联合优化运行得以实现。长江电力确立了“平衡兼顾、携手促进、三方四地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主动做好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航运、防汛等单位和部门以及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良好的调度运行外部环境。经过积极努力,长江电力与两家电网公司都建立了调度联系、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并与国调、南网网调建立了正式的直调关系和业务关系,构建了和谐共赢的调度关系。
        先进的自动化平台和通信系统实现技术突破。公司成功建设了目前在国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调控一体化自动化平台,包括实现了对向家坝、溪洛渡梯级电站的主要设备进行监视、远方控制及调节操作的监控系统,与三峡实现互为备用的梯级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了超过600个水情遥测站,组成了控制流域面积达到长江上游流域60%的测报站网)以及专业气象系统。在金沙江电力生产过程中,该系统的可用度达100%,安装投运不到一年的水情遥测系统通过多次技术优化,遥测畅通率达到99%以上。金沙江通信系统作为“调控一体化”的支撑平台,它是以光纤通信为骨干平台的高速率、大容量、多业务的通信系统。2013年,公司加大成都、溪洛渡、向家坝值守力度,派专人长期驻守溪洛渡、向家坝工地,对已投运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维护,以确保水情信息实时、准确、安全地传输,控制命令稳定、可靠地传递,语音通信的快捷与清晰;同时,还加大通信系统建设技术和人员投入,保证了通信系统如期接入,为各系统调试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通道。 

        新机制、高效率,畅通电能外送通道
        2010年5月,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作为西南水电外送的主力电源电站,被纳入全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电能能否顺利“送得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长江电力高度重视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电力外送问题,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金沙江下游电站的电能消纳研究工作,实现大范围优化配置和充分消纳电能,有效发挥电站在促进节能减排、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未雨绸缪,研究和推动电能消纳方案的出台。早在2008年,公司就依托国家能源局对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的电能消纳方案、电力调度原则,以及购售电主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充分考虑库区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和界河电站特点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枯水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留存电量在四川、云南两省平均分配,其余按落点消纳的原则,以及向家坝送上海消纳,溪洛渡在浙江、广东两省平均分配的推荐消纳方案。针对移民费用及工程建设财务费用大幅增加等情况,公司重点推动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电价机制研究,按照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作为一组电源的市场定价方式,与受电地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推动两电站的核价工作。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核准了溪洛渡、向家坝两电站电价,同年8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两电站电能消纳方案,为两电站中长期电能消纳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文件,为电量结算和电费回收奠定了基础,为金沙江水电开发建设效益的兑现提供了保障。
        确定消纳主体,签订购售电合同。公司积极努力地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商,并多次走访受电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在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确定了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电能外送过渡方案。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长江电力及时跟踪受电区域电力需求和西电东送的相关情况,与两家电网公司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商,推动溪洛渡左岸、右岸电站的电量协调和电量安排,尽最大努力减少电站弃水。向家坝、溪洛渡左岸、右岸电站购售电合同的签订是继三峡水电站之后,三峡集团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共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实现各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实际举措,对于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以及金沙江水电开发和实施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及时应对“商转”新规,确保投产机组顺利投入商业运行。为达到国家电监会2011年11月出台的《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管理办法》中在90天内完成新投产机组转商业运行的要求,长江电力提前启动部署电站转商业运行手续办理工作,以规范经营管理为基础,集中力量全面开展电站转商业运行手续办理工作,做好管理、资料、现场整改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多达24项的分解任务。跨区域的新电站,国内少见,申报难度更高。公司积极努力地与原国家电监会协调,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明确了电站电力监管主体,简化电力监管环节。最终形成向家坝、溪洛渡电站由国家电监会统一负责其市场准入、交易、价格等方面的监管,为公司在向家坝、溪洛渡电站电力监管方面开展高效地工作,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平台。同时,公司高质量实施投产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精心组织,深入细致的开展查评工作,以安评活动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平台,通过自评价、专家评价、总结分析、整改提升、整改复查一系列动作,对涉网设备的运行维护、作业环境以及电厂安全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找出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有效地夯实了电站的安全生产基础。目前,向家坝电站已投产的4台机组已全部取得转商营运资格,溪洛渡投产机组的商转程序也已进入审批流程。

        2013年9月7日,向家坝右岸电站4台80万千瓦巨型机组全部实现“首稳百日”目标。2013年11月6日,溪洛渡电站首批投产的3台机组已实现安全稳定运行100天。自此,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已投产机组,自投产以来均实现“零非停”目标,创造了新电站新投产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新纪录。
        长江电力副总经理陈国庆在谈到金沙江电力生产一周年时感慨良多,他说:在三峡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长江电力员工充分发扬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确保电站顺利投产、实现投产机组“长周期、不间断、无缺陷、满负荷运行”为目标,创造了许多特大型水电站运行建设和管理的新记录,在金沙江水电建设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现“首稳百日”和“零非停”是成绩,更是鞭策,全体长电人将坚持“零非停”的目标不动摇,继续强化精益生产,深入探索巨型机组的运行规律,确保机组、电站和电网的安全,坚守住祖国西南水电开发的重镇,将更多光明送往千家万户。(撰文作者:宋宏伟    董琳 刘丹 沈敏 邹鹏 吴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