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信息全作假 四川华商学院上榜虚假大学

16.07.2014  10:03

  成都市教育局未查到有关该校的备案记录,提醒考生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录取结果

  7月11日,一家名为“上大学网”的网站发布《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公布了60所“虚假大学”。其中,“四川华商学院”作为此次榜单中四川地区唯一一所虚假大学被曝光。

  记者实地采访调查后发现,四川华商学院官方网站和之前通过其他网站发布的电话和学校地址均有误。成都市教育局行政审批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并未查到有关该校的备案记录。教育行业业内人士刘先生说,除了哄骗学生就读,不少根本没有实体院校和相关资质的“李鬼大学”,其实本身就是为了满足部分人购买文凭而存在,并借此敛财,本次被曝光的四川华商学院很可能就属于此类大学。记者调查

  电话网站“”全套

  上大学网公布的警示榜中有关该校虚假行为的介绍为:学校简介抄袭正规中职学校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校园图片等盗用正规高校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另一方面,学校官方网站的备案号蜀 ICP备05069310号-1;该备案号实系成都志鹭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四川华商学校官网,浏览器弹窗提示该网站存在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建议继续访问。继续点击进入后,该网站确实显示为成都志鹭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但“联系我们”和其他选项都无法点开。

  记者通过百度快照打开之前该校的官网页面记录看到,网站内的信息包括学校概况、办学优势、师资力量等内容,甚至还有“热烈祝贺我院23位同学成功入围吉祥航空”等学生就业信息。最近一次更新显示为2014年4月11日。

  随后,记者拨打了网络上四川华商学院的两个联系电话,一个提示为空号,一个无法接通。

  学校地址也是虚构的

  15日下午,记者根据网上公布的学校地址——成都市红星中路布后街1号进行寻找,结果发现,红星中路如今根本不存在,而记者在布后街只看到双号门牌号,没有单号。

  记者走遍约50米长的整条布后街发现,所有街道门牌号都是偶数,根本没有1号,整个街道也没有任何有关四川华商学院的告示牌。在附近开店近10年的陈女士说,从未听说过布后街有过学校,“之前也没人在我这来打听过啥子华商学校。

  布后街所属桂王桥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向媒体证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红星中路布后街1号”这个地址,也从来没听闻过所谓的四川华商学院。

  部门回应

  成都市没有这个学校

  1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到成都市教育局行政审批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成都市教育局管辖范围内的学校,只有一所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这个是中职,并没有四川华商学院,也没有名字里面含有‘华商’的培训机构。

  同时,记者查阅了成都市教育局官方网站上公布民办学校登记检查公告,最新的民办学校登记检查公告发布于2013年8月1日,是《2012年成都市民办学校登记检查合格公告》。这份公告是成都市教育局及全市区(市)县教育局对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教育机构)进行了2012年的登记检查,公告内容是检查合格准予继续办学的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名单,但是记者检索发现,这里面也没有出现“四川华商学院”。

  对于四川华商学院,四川省教育厅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省有107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本专科院校,四川华商学院并不在其中。

  业界解读

  虚假学校专门卖文凭

  教育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刘先生表示,目前一些虚假学校就是为了卖文凭敛财,“也确实有人需要歪文凭找工作或行骗。

  刘先生说,不少机构和个人利用政策法律上的漏洞,在主管部门处进行登记备案后便通过网络或一些“歪中介”叫卖文凭、学历,“更歪的连案都不备,随便整个网站,盗点别人学校的图和资料就开张,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到文凭和证书。这个四川华商学院很可能就是专门卖文凭的。

  另一方面,记者就网络上很难搜索到类似“花钱买文凭”的信息提出质疑,刘先生说,因为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如今已比较难直接搜到类似消息,“隐藏在网络论坛中,或者通过实体小广告来招揽生意。”温馨提醒这些招生诈骗行为 考生要留心

  目前,正是录取季节,为防止考生上当受骗,记者收集了省教育考试院此前公布的常见招生诈骗行为,供家长和考生参考。教育主管部门也特别提醒考生,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所有正规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计划、录取批次,考生可登录网站查看,在查询录取结果时,考生也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以免上当受骗。

  诈骗伎俩一:“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型。

  不法分子向考生和家长大肆宣传可以通过走“单独招生”、“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进大学。只要交钱,高考成绩不做要求。

  警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都有明确的选拔对象、推荐条件、选拔程序、录取原则。因此,凡是打着“有钱就可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肯定是骗局。

  诈骗伎俩二:“通过所谓‘内部指标’上学”型。

  宣称有高校的“机动名额”、“内部指标”、“点招指标”、“计划外”之类,诱骗考生和家长。没有上线只要缴钱就可以读大学,甚至说“低分、不够分也能录取为本科”。

  警示:教育部对录取期间高校招生计划的使用有严格要求,高校必须按照“集体议事、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招生计划的使用程序、范围和责任,只有上了省控批次线,又上了所报考志愿院校的调档分数线,才可能投档,所有被录取考生必须是线上合格考生。

  诈骗伎俩三:“非法中介诈骗得手即跑路”型。

  这类非法中介的特点是事前吹嘘得天花乱坠,声称通过“关系”,通过“招生代理”,就能够让考生进入目标高校,而实际上这类非法中介一旦收取了考生和家长的高额“定金”或“运作费用”后要么一推再推,要么不断要求增加费用,要么很快消失,再也无法联系。

  警示:高校招生是国家行为,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更不会违规向考生收费。不是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和办理录取手续的都是虚假的。相关资料

  2013年6月26日、7月23日,上大学网分别发布了《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和《第二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共50所)》,先后曝光目前存在于我国内地的150所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包括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予以了转载。

  华西都市报记者熊浩然张菲菲 摄影 张磊 实习生 王迪马疆周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