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实事教育项目半年盘点

16.08.2014  19:19

 

宜宾市李端镇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在新食堂里吃着营养午餐。

 

美丽的乡城县青德乡幼儿园。

        教育是民生之基、公平之要。

        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今年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实事”中,教育是重头。从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到定向招录免费师范生,从学生的作业本到高海拔学生取暖,教育民生项目紧扣群众之需,更加细致和务实。

        截至6月底,省教育厅承担的十项民生工程17个量化考核指标中,有8个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余项目进展顺利;19件民生实事5个量化考核指标中,有4个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A 民生工程教育项目实施顺利

        2014年,全省96所高校共有毕业生36.57万人,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截至7月底,全省高校已就业毕业生31.45万人,就业率达86%,与上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净增2.2万人,就业率增加0.5个百分点。

        民族教育是民生工程的重点。从今年秋季起,比照我省藏区“9+3”免费教育政策,实行大小凉山彝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将使13个彝区县的5000名初中毕业生从中受益。省教育厅遴选了内地26所办学条件好、师资队伍强、管理水平高的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承担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任务,并下达了招生计划。

        我省今年继续实施职教攻坚计划。截至目前,全省中职学校招生15.2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45万人的33.96%;免除71.33万名在校中职学生学费,完成目标任务的97.71%;为21.34万名中职学生提供了国家助学金,完成了目标任务的97%。

        截至7月,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3833868人,完成了目标任务的106.5%;学校食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面积358334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81.4%。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正逐步从蛋奶模式向学校食堂供餐模式转变,今年秋季学期,国家试点地区学校食堂供餐受益学生比例预计将达到85%以上。

        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化解大班额、免费师范生项目进展顺利。截至7月,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开工建设面积达10.34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万平方米的79.55%;开工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859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600套的116.22%。7月,2000名免费师范生招录工作分批进行中。

        我省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学段全覆盖。截至7月,全省为45.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提供了助学金;为21.34万名中职学生提供了国家助学金,完成了目标任务的97%;为30万名地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国家助学金,为3万名普通高校优秀学生提供了国家奖学金,目标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

        B 过半民生实事完成目标任务

        从今年起,我省全面免除8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免收作业本费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可以完全不交费,群众更高兴了。”凉山州的老百姓拍手叫好。

        不仅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还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

        今年我省开始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要建设400所公办幼儿园、减免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保教费。截至7月底,全省共计减免了39.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保教费,目标任务完成率达101.8%。我省努力增加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园机会,对有条件的特教学校增设特教幼儿园(班)和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教幼儿班给予一定的补助。为积极支持各地项目建设,已下达省级补助资金19160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幼儿园238所,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0所的59.5%。

        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按每生每学期300元、每学年600元的标准和在校生30%的比例,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所有残疾学生)的学费。截至7月,全省共计免除了45.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目标任务完成率达101.01%。

        今年是实施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的第二年。据悉,早在2013年底,省教育厅就会同省财政厅通过提前告知的方式,提前下达甘孜、阿坝、凉山三州2014年高海拔学生取暖省级补助资金5876万元,计划对29万名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取暖补助,为民族地区高海拔义务教育学生营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

        问:全省教育系统如何把做事的落脚点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

        答:教育事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做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坚持不懈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推动工作中,努力做到把握实情、推出实招、办好实事、注重实效。把握实情,要深入学校、深入师生,收集教育舆情,把握工作动态,总结实践经验;推出实招,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思考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对症出招,狠抓落实,推动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办好实事,要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注重实效,要扎实工作,强调落实,改进薄弱环节,提高整体水平,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问:今年以来,省教育厅为实施好 “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实事”教育项目,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答:厅党组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的实施,将教育领域的民生工程纳入全省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按进度、高质量完成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我们制定了《2014年重大教育民生工程项目推进方案》,建立了教育民生工程目标责任制,将民生工程纳入对承担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处室、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范围,纳入对市(州)教育局的年度业务目标考核范围。同时将涉及高校的有关任务分解下达到有关高校,做到了“任务落实到单位、责任落实到项目、工作落实到细节”。省教育厅还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的紧密合作,尽早落实民生工程资金,尽快将项目资金下拨到单位、到项目。我们建立了厅领导包片督查制度,将全省21个市(州)分成10个片区,结合春季开学,由厅领导带队到包片市(州)对教育工作至少进行两次以上的全面督查,其中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是重点督查内容。

        问:下一步,教育惠民还有哪些难点和改革需要突破?

        答:农村教育仍然薄弱,贫困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还不高,这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缩小的“四大教育差距”。

        一是兜底线,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学上。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解决好残疾人教育问题。二是保基本,保障每所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用3年的时间,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制等七项制度,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六项推进举措,使“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三是上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学生进入优质高校的比例。四是畅渠道,创造人人成才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五是建规则,完善教育惠民的长效机制。(江芸涵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