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兴业 以水兴旅 以水富民
—— 雅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创新路子
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在雅安的大地上,早已经是果香四溢,葡萄、猕猴桃、苹果、梨、蜜桃……汁多味甜的各类水果时刻挑逗着人们的味蕾,吸引着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尝鲜。
这丰收美景的背后,是我市正在打造的农建综合示范区释放出来的强大红利。
过去一年里,我市统筹整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国土等部门项目,整合投入资金10.3亿元,依托雅茶、雅林、雅果、雅药、雅畜(禽)等五大重点生态农业产业带,突出以治水为中心,按照“水相连、田成片、路相通、林成网”思路实施“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雅安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模式,初步建成了汉源县清溪、汉源县双溪申沟、芦山县火炬沟、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万亩茶产业观光园、雨城区陇西河十里生态绿堤等9个特色鲜明的农建综合示范区,覆盖8县(区)11个乡镇。
这些各具特色的农建综合示范区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还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项目区群众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为百姓脱贫致富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更探索出了“以水兴业、以水兴旅、以水富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路子。
雨城区上里生态堤防工程
投入资金43.47亿元
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去年9月以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43.47亿元,是计划投入的129%。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增强抗灾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在2015年度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市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以治水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明确的“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而奋斗”总体战略构想,着力解决土地生产能力提升、农民增收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三大问题”,以重点水利工程和农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治水为中心,以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为核心工作,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地震灾区农村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7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面9.3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5.6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8.29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7.75万人;建设高标准农田8.86万亩,新建沼气池5812口;建设农村通畅和通达公路1066公里,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1913.7公里,完成退耕还林专项建设22.9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面积94.27万亩,完成营造林总面积68.29万亩;修复提灌机械1078台/11820千瓦,新增提水设备163台/1908千瓦,新建提灌站40座/1259千瓦,完成土地整理5.91万亩。
“2015年度雅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农建办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大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水利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建示范区打造特色鲜明,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已建成的宝兴县灵关水厂一角
荥经县严道堤防工程
供水工程统筹城乡
我市农村供水实现跨越式发展
饮水安全事关百姓的民生,是党和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
根据安排,我市农村饮水重建供水工程391处,落实重建资金10亿元,规划解决人口1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7.21万人);“十二五”期间共下达我市5批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安排解决50.2219万农村人口和0.8291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总投资2.56亿元。
截至目前,农村饮水重建已完工305处,完成投资8.14亿元;常规农村饮水安全2014年及以前项目已全面实施完成,2015年项目共75处供水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当前已完工28处,预计将在今年10月底全面完工。
为了切实办好这件民生实事,我市水务系统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着眼于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打破了行政区划、流域界限、城乡分割局面,以较大集中供水为主、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为辅,科学布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规划重建工程391处,其中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供水厂18处,宝兴县灵关供水厂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7月16日,灵关供水厂顺利通过初步验收。在参见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工程整整提前了8个月完成建设,这也是我市灾后重建完工的第一个重点供水工程。
灵关供水厂位于灵关镇建联村,厂区占地面积约18亩,水厂近期供水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远期供水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水源为深溪沟和龙达沟,备用水源为宝兴河。
市农建办负责人说:“我市这18处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的供水厂建好后,可解决75万村镇人口供水问题,占规划村镇人口的75%。”
据悉,为实现供水工程灾后重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目标,市水务局在认真研究灾后重建政策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示范带动,精品工程”、“技术先进,优质服务”的重建原则,并编制印发了《“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意见》,对水厂水源、净水工艺、净水厂、输配水、水质检测、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标准和要求。
同时,市政府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饮水安全工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考核,建立了督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了4次市级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农村供水工作,市政府6个督查组定期对各县(区)供水项目进行全面督查,且市水务局还制定并印发了《雅安市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全面落实用电、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
汉源县清溪坡耕地项目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五类重点水利项目助力农建工作
过去一年,我市加强了对水利骨干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生态堤防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维修养护项目等五类重点水利项目的建设力度。
位于我市汉源县境内的永定桥水利工程属于省级重点工程,总投资达17.69亿元,2014年12月底成功下闸蓄水,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16.99亿元,输水工程17处隧洞全线贯通,正开展永久衬砌工作,地表工程完成92%工程量,计划于2015年10月实现向汉源县城供水目标。
2013年8月29日开工建设的铜头引水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9750万元,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计划于2016年底完工。
九龙水库工程于2014年6月30日开工建设,当前已经累计完成投资9070万元。
据介绍,2014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涉及我市汉源县、荥经县、名山区、芦山县,新建渠道351.67公里,改造渠道269.27公里,整治山坪塘70座,新建蓄水池345口,建设高效节水灌面260亩,整治石河堰21处,并于5月底全面完工,累计完成专项投资13010.4万元,绩效考评工作已全面完成。
“2015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已于7月批复,正在抓紧项目启动和建设工作,汉源县已开工,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市农建办负责人说。
雅安是典型的山区和暴雨区,每年汛期,山洪灾害都会给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防洪保安的压力巨大。在2015年度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市加大了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的力度,在防汛保平安的基础上融入了生态理念,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堤防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新建防洪堤179.83公里,维修加固防洪堤87.51公里,完成投资13.392亿元。
同时,我市还加强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其中汉源县清溪坡耕地项目通过合理选择实施地点,以“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旅游”为实施目标,探索土地流转和大户承包经营等创新建设机制和落实管护主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多次受到水利部、长江委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全市2015年度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5.7平方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113.01平方公里的102.4%。
此外,2014年中央财政县级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全面完成,涉及五个县共计12个小项,维修养护水库一座,渠道127.39公里,完成投资370.88万元。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维修养护项目涉及七个县区共计26个小项,维修养护塘坝11处,小渠道88.63公里,完成投资472.85万元,2015年项目正在实施中,年底全面完成。
建立双向考核机制
再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水为农之本,水利是农业命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建工作,市、县(区)两级农建机构均核定了编制,落实了人员,明确了市、县(区)发改、财政、水务、国土、交通、农业、林业、农机、移民扶贫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今年,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2015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农建领导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人。
同时,市农建指挥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强化督查督办,研究农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市农建办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为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市政府办印发了《雅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开展农建专项考核。
同时,市委、市政府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纳入其对市级部门、县(区)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市政府以《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全市政务目标的通知》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列入市上确定的重点工作,建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双向考核机制。
“双向考核机制的建立,为全面掀起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奋力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体上台阶,争创2015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农建办负责人说。(雅安日报 记者 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