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让四川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19.08.2015  11:39

  8月13日,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决战小康的农业产业扶贫攻坚大考,正式启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实施“五个一批”计划,其一便是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在10方面重点工作中,富民产业培育也位居要位,更清晰指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根本要靠发展产业。(2015-08-18四川日报) 

  扶贫开发,如何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四川省进行了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助老乡脱贫奔小康。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了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从根本上变“输血”为“造血”,使产业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让贫困群众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都知道,四川省委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由于客观环境制约,不少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笔者认为,要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根本要靠发展产业,而产业化扶贫这一思路,就是变以前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这无疑是让扶贫的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引导农民发展产业经济,实现共同致富的有益举措。 

  早在2012年召开的四川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推进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正是如此,推进贫困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奔康,必须着力从产业发展入手,注意融入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困难,探索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的扶贫开发之路。也因为如此,四川省即将印发由省农业厅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四川省产业扶贫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产业扶贫任务举措。而日前由省农业厅已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细化目标、重点和要求提出了具体要求。 

  笔者认为,四川要找到有效的方法使扶贫攻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精准谋势,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引导扶持贫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农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换掉穷业奔富路。就必须精准布局,把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按照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要求,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在贫困地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产业体系,构建起贫困地区增收产业体系。就必须精准保障,建立健全以精准为导向的目标责任机制、投入增长机制、资产扶贫机制、社会扶贫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把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与干部任用晋升挂钩,做到贫困地区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总之,唯有采取过硬举措,精准解决贫困地区突出问题,才能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之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让四川脱贫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