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乡村 去听一听那些令人振奋的脱贫故事

26.01.2017  21:01

 

 

1月22日, 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举办“乡村春晚”, 演脱贫故事。 钟敏摄(视觉四川)

近日, 广安市广安区白马乡石梯村的村民在准备春联。 宋欣摄

精准减贫107.8万人,精准退出贫困村2437个,5个计划摘帽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均降至3%以下——2016年,四川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首战告捷,在于全省各地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脱贫方法。这些创新,更是立足于“”,是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
  春节已近,年味渐浓。带着发现的眼光和探寻的心情,本报记者走进乡村,去听一听那些令人振奋的脱贫故事。
   首战战果
  全年实现精准减贫107.8万人完成率102.7%
  精准退出贫困村2437个完成率103.7%
  5个计划摘帽的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均下降至3%以下
   五个一批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脱贫标准
  国家标准

  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吃不愁、穿不愁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川标准
  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围绕“四个好”细化指标,贫困县增加“三有(乡乡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贫困村增加“五有(有集体经济收入、硬化道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3100元,增加“三有(有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
   首战数据
  全年省委、省政府先后3次开展全省性脱贫攻坚大调研、大检查、大督导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3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
  全省17个扶贫专项年度工作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181亿元
  全省144个县(市、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成住房97686套、建成率达133.1%  
  5个计划摘帽贫困县和年度计划脱贫的32.8万低保对象率先实现“两线合一
   2017 四川脱贫攻坚要点
  1
  问题倒逼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

  ◎全面梳理住房、产业、金融、教育、卫生、低保等各类脱贫攻坚政策
   2
  条块结合制定实施专项计划方案

  ◎制定实施22个扶贫专项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
  总结经验教训推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推广总结经验
  ◎着力难点突破
  ◎深入对接抓好十大扶贫行动和精准扶贫十项工程
  ◎春节前后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4
  抓住关键健全脱贫攻坚长效增收机制

  ◎推动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每户计划脱贫户有1项增收产业或实现1人就业
   5
  统筹兼顾抓好片区攻坚与插花扶贫

  ◎抓好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
  ◎抓好片区外小区域贫困和“插花”贫困问题
   6
  用好“六有”平台实施全程监管

  ◎加强“六有”平台建设
  ◎用好“六有”平台功能
  ◎全面推进痕迹管理
  ◎完善贫困对象管理机制
  7
  巩固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全省625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享受扶贫政策总体不变,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
   8
  科学调配力量推进脱贫攻坚战

  ◎加强党政领导力量

  ◎发挥部门帮扶职能
  ◎强化乡村扶贫干部力量
   9
  内外结合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效果

  ◎创新社会扶贫
  ◎激发内生动力
   10
  严格对照退出标准加强督导监管

  ◎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评估制度,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搞扶贫政绩工程
   地点Ⅰ南江县长赤镇青杠村 脱贫户Ⅰ覃云林
  先扶志
  懒汉甩掉穷帽子

  1月24日下午,巴中南江县长赤镇青杠村,覃云林正和3个孩子喜气洋洋贴春联。“这日子,终于过得有奔头了!
  过去的覃云林,可没现在这么精神。妻子离家出走,自己身体也不好,整天唉声叹气,在村民眼里是个不上进的懒汉。
  “人穷不怕,就怕志短。”青杠村村支书王泰山说,4年前的青杠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长期的贫困磨掉了一些贫困户的志气,“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人还把县上送来的扶贫鸡仔转手卖了。前些年,40来岁的覃云林一度自暴自弃。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惠民政策知晓率差、自我发展意识差等现实问题,去年开始,南江县在“四好村”创建中开展“一讲三比五树”系列活动:讲脱贫攻坚政策,比生活、行为、生产习惯,树崇德尚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心公益的风气,力助贫困户物质、精神“双脱贫”。
  覃云林也受到了触动,慢慢来了劲儿。“大家伙都有手有脚,我过得最差,脸上无光。”一天,他主动找到村干部,立下军令状:“2016年,我一定要脱贫!
  青杠村邻近南江县玉堂水库,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覃云林瞅准这一机会,承担下村里农家乐的蔬菜供应,再加上闲时到乡村旅游专合社打工,还养了几头母猪,全年收入近两万元,终于甩掉了“穷帽子”。
  “脱贫只是第一步,今年我的目标是挣4万元,让娃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贴完春联,覃云林认真地说。
   南江
  创新之举

  在“四好村”创建中,南江县创新开展“一讲三比五树”系列活动,以机制创新正乡风、优村风、淳民风,激活精准脱贫内生动力,逐步实现贫困户物质、精神“双脱贫”“双丰收”。   (记者 庞峰伟)
   地点Ⅰ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 脱贫户Ⅰ谭信显
   跟着干
  养鸡挣了3万元

  1月24日,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村民谭信显在村里的蛋鸡养殖场巡查。自去年11月投产以来,这里共养蛋鸡20万只、日产蛋约19万枚,销往南充、成都、重庆等地。
  64岁的谭信显以前也养了二三十只鸡,可天一冷就不下蛋,他也不懂养殖技术,“一年忙到头,只能保个油盐钱。

  2015年10月,村里引进业主发展蛋鸡养殖,村党支部与业主共同成立合作社,贫困户贷款入股,且保证贫困村民每年户均分红1万元-1.5万元。村两委担保、政府贴息,谭显克、谭显坤、谭显文3名贫困党员率先贷款入股,成为首批股东。“好政策好项目就在眼前,党员不带头,脱贫机会就要白白溜走!”谭显文说。
  党员带头,谭信显也吃下“定心丸”,最终,全村44户贫困户共贷款220万元入股。4个月时间,第一栋鸡舍就已建成,1个月后首批鸡苗入舍。合作社按照村集体4%、村民44%、公司52%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除了分红,在养殖场上班还有工资,一年下来能挣3万多块钱。”谭信显笑着说。
  目前,安溪潮村已成立蛋鸡养殖、稻田养鱼、光伏发电、水果、电商等5个产业党小组。“上周末县里举行精准扶贫农副产品交易会,产业党小组提前联系展位、对接商家,我们村的鸡蛋、水果、草鱼都广受欢迎。”言语间,村支书彭灵贤颇为自豪。
  去年,安溪潮村脱贫45户141人,实现整村出列。
  仪陇
  创新之举
  仪陇县提出“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党小组”,以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为抓手,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目前,仪陇县285个贫困村建立产业党小组327个,培育党员精准扶贫项目285个,吸纳贫困党员652名,带动2.1万余名群众脱贫奔康。   (记者 伍力)
   地点Ⅰ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 脱贫户Ⅰ陈明友
  种果树
  大爷主动退低保

  1月25日,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72岁的陈明友主动向村上申请,要求退出领了多年的低保。“我家脱贫了,应该把更多的机会和扶贫措施让给更需要的人。
  递交了申请书,陈明友坐上邻居的面包车,先到镇上买了台50吋的大电视,又赶着回家煮腊肉、杀鸡。“日子越忙越有奔头!
  陈明友因为常年患病,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守着自家几亩地的收成。勤劳的他种过玉米种过红薯,也种过几十株猕猴桃,但由于路不通、规模小、品种不好,没赚到钱。
  有一年,陈明友好不容易请了一个老板上门来收,结果人家到村里一看,嫌弃果子少,路上全颠簸烂完,转头就走。
  岐山村距丹棱县城近50公里,山高坡陡路难行,是眉山4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行动开始后,驻村帮扶小组请来专家考察,决定培育发展猕猴桃等特色优势产业。“政府给贫困户每亩补助700元,还从省上请来专家手把手教种植技术。”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上门鼓励种猕猴桃,让早已对猕猴桃“死了心”的陈明友心头又活络起来。
  有了专家的指导,效果立竿见影。去年9月,陈明友家初产的猕猴桃就被采购商看中,加上路又修好了,采购商当场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打包”。去年仅猕猴桃一项,陈明友就收入1.4万余元。
  尝到了甜头,陈明友打算今年把荒坡地利用起来,都种上猕猴桃。
   丹棱
  创新之举

  一方面帮助村民发展产业,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2016年,丹棱县投资近2亿元建设全长34公里的“奔康大道”,串联4个省定贫困村和5个市级贫困村。目前已有6公里道路通车,预计今年4月全线通车。   (沈春妹记者 袁丽霞)
  地点Ⅰ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然莫村 脱贫户Ⅰ何德发
  路修通
  土豆也成抢手货
  1月25日下午,雅安市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然莫村天气晴朗。山坡上,一栋栋淡黄色外墙的彝家新寨格外引人注目。
  7组村民何德发和年近八旬的母亲刘秀英在灶台前忙着准备过年时招待亲友的食物。灶炉里柴火正旺,厨房里却没有一丝烟雾。“这是节能灶,烟雾都通过排气口吸到烟囱里排出去了。”何德发笑着说。
  因为左手残疾,52岁的何德发一直没结婚,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随着“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何德发家变化巨大:2014年初,告别居住了40多年的土坯房,搬进重建后的砖瓦房。2016年,在彝家新寨项目补助下,家里又改建了厨房和卫生间。2016年底,何德发家退出贫困户行列。贴在家门口的贫困户退出评议表上清楚记录着他家2016年的总收入:21472元。
  “2013年到2015年,然莫村修通20公里的机耕道,2016年又硬化了3.5公里的通组公路。”然莫村第一书记常学强说,“路通了,产业才好发展。2016年,然莫村投入资金120万元,发展核桃、花椒等种植项目。”何德发说,以前靠自己背肥去地里,来回一趟要跑大半个小时,现在三轮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地里了。
  过年前,何德发请妹夫帮忙,将农家肥拖到自家的土豆地里先铺起。路通了,以前卖不出去的土豆,因为生态种植、口感好,成了外面商贩的抢手货。去年,何德发家近670平方米的土豆,就净收入3000多元。
   汉源
  创新之举

  以发展村级品牌建设带动脱贫攻坚,汉源县通过创新收益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用好产业周转金,累计投入资金5.28亿元,建成十大特色产业基地4.4万公顷,63个贫困村现有产业1.76万公顷,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经济。   (记者 游飞)
   地点Ⅰ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 脱贫户Ⅰ李桂英
  没借钱
  易地搬迁住新房

  1月23日,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集中安置点,村民李桂英正在自己新房里忙前忙后,为春节做准备。
  李桂英的新家是一座50平方米的单层房,面积虽不大,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家电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住进这样的新房,李桂英过去没敢想。丈夫去世得早,她和儿子相依为命,自己右眼几乎失明,又要供孩子上大学,几亩薄田种些玉米,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大山顶上,3间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就是娘俩的家。
  去年6月,李桂英到村里开会,得知政府为贫困户人均发2.5万元建房补助资金,在集中安置点盖新房。
  政策好是好,但李桂英还是很犹豫。会后,村干部又到家里帮她算账:房子户型由住建部门统一规划,工程队也会帮找好,建新房每平方米成本约800元,按规定,贫困户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她和儿子两个人,盖50平方米的新房,补助就够用。至于李桂英担心下山后收入从哪儿来,村支书苟小平告诉她,搬迁户在迁入地户均配套2亩生产用地和0.3亩菜园地,同时发展核桃、脆红李等产业,要是她愿意,还可以加入合作社,拿分红。
  去年7月,新房动工,11月1日搬新家。“一分钱没欠,就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李桂英说,村里还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日子比以往好多了。
   旺苍
  创新之举

  近年来,旺苍县咬定“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创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小额扶贫信贷工作经验,2016年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6亿元;探索形成科技扶贫模式,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产业扶贫。   (记者 程文雯)
   地点Ⅰ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 脱贫户Ⅰ拉措
  当股东
  孩子吃上酥油果

  “看看,我给你们买什么了!”1月24日下午,从甘孜州康定市存款回来,呷巴乡俄达门巴村村民拉措一进门,便招呼正在客厅做作业的孩子们。“嘿,是酥油果子。”孩子们尝着美味,赞不绝口。
  “妈,你不是不让我们吃零食吗?”大女儿亚玛边吃边问母亲。
  这个问题让拉措一下神伤起来。2012年,拉措年仅42岁的丈夫因病去世。家里3个女儿,最小的只有11岁,都在上学,原本拮据的家变得异常困难。贫穷,让拉措给孩子们立了个规矩:不许吃零食。
  2016年初,俄达门巴村的定点扶贫单位省委统战部争取到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牦牛产业。拉措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10头奶畜牦牛,产出的牛奶和酥油一年收入6000多元。5月,在村干部帮助下,拉措与另一家贫困户合伙在318国道旁开了一个加水点,年收入1.2万元。
  拉措还是村上企业木雅折多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旅游公司出资3亿元,俄达门巴村以土地等集体资产入股,共同打造木雅圣地景区。去年景区开业,企业与村民按比例分成,“我家分红就超过5000元。
  “除去一家人的开销,一年下来还结余2万元。”拉措把这笔钱存入银行。想着快过春节和藏历新年了,见到卖酥油果子的商贩,拉措一口气买了5公斤,“今年让她们吃个够。
   康定
  创新之举

  康定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全脱贫、五年奔小康”的要求,提炼出呷巴乡俄达门巴村旅扶大结合、雅拉乡中谷村产村大相融、瓦泽乡鱼子西三村资源大激活、三合乡二郎村村容大提升等典型做法,积攒起一根根“能量棒”。   (记者 徐登林)
   地点Ⅰ北川县开坪乡永安村 脱贫户Ⅰ吴柿君
  上“保险
  技术销路都解决

  1月24日,大山深处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坪乡永安村,2组村民吴柿君家的厨房里挂满了腊肉香肠。“2016年,我们家脱了贫,这个年一定要好好过。
  一年前,吴柿君还在为生计犯愁。今年46岁的他,大女儿先天残疾,小儿子年幼。几年前,吴柿君被查出严重的消化道疾病,花光了夫妇俩多年打工的积蓄,还欠债几万元。
  改变始于2016年7月,永安村整合50万元扶贫资金,村民出土地和木材,村里统一修建了2600多平方米的鸡舍和猪圈,产权归村集体所有。这让身体慢慢康复的吴柿君有些坐不住了。
  看好养跑山鸡的前景,吴柿君以每年每平方米2元的租金,从村里租了150多平方米的鸡舍。村支书李福林又帮他申请了5000元产业周转金,协调申请5万元小额贷款,加上东拼西凑的钱,吴柿君去年一口气养了2200多只跑山鸡、22头生猪和5头母猪。
  “万一赔了可咋办?”面对记者的疑问,吴柿君说,“县上的农技员经常往我这儿跑,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村里成立种养合作社,与农业公司合作,销路有保障;跑山鸡和生猪出栏后,政府还有补贴。”这相当于给贫困户发展产业上了几道“保险”。
  有了年纯收入4万元的“底气”,吴柿君计划年后再申请贷款扩大养殖规模,让妻子也回来一起干。“靠国家政策,还得靠这双手把产业做大,我们家要脱贫致富一步完成。
  北川
  创新之举
  北川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旅游、高山农业、电商等脱贫产业,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山区脱贫之路。去年,该县退出贫困村18个,5863名贫困人口摘帽,全县贫困发生率从“十二五”初期的29.17%降至目前的4.66%。   (记者 邹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