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心系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迈坚实步伐

09.03.2017  10:34

 

3月7日,“两会时间”进入第五天。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下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也就“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三农”问题成为两会备受关注的焦点。其中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更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重中之重。

  “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我们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就是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怎么调整我们的政策、优化我们的政策,使其精准。”每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下团组”,和代表委员亲切交流、共商国是。今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总结了一年来的成绩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细数两会新闻发现,自2013年至2016年,习近平4年24次下团组,其中,提“扶贫”“脱贫”11次,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次。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习近平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铿锵话语,讲的是对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承诺,算的是全面小康社会“一个人都不能少”。

  信念:始终牵挂 定新目标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这一论断,对未来15年中国的发展也至为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部署,取得令人瞩目成就。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同时,这次全会也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我这个人是有农村情结的。”习近平2014年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1969年1月份插队,老百姓帮助我,他们有什么吃的都给我送一点,谁送我一碗酸菜,我说我今天生活又改善了。现在我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我确实是发自内心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

  40多年来,梁家河、正定、宁德……从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扶贫工作已然成为习近平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从地方到中央,他在扶贫工作上花费的精力最多,贫困群众始终是他最牵挂的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30余次到全国各地考察,考察的内容有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贫开发问题。当选总书记后,习近平第二次考察就来到河北阜平县聚焦扶贫工作;数次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第一次中央工作会议研究扶贫开发……总书记深切关注贫困乡亲的生活,念叨群众的脱贫致富经,不忘百姓的共同富裕梦,足迹遍布中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

  2013年11月,湖南,习近平走进生态水果产业基地,了解村里扶贫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2014年1月,内蒙古,习近平坐在困难林业职工家炕头上,细细了解他们的生活;

  2015年1月,云南,习近平在地震灾区板房学校听取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2016年7月,宁夏,习近平冒雨考察了两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1月,河北,习近平走进张北县困难群众家看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总书记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落实:把脉开方 对症下药

  目标定下,贵在落实。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脱贫要靠内生动力”“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贫先扶智”……对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常常牵挂于心,更是身体力行为贫困群众谋福祉。

  在梁家河村,习近平打坝淤地、造就良田,带领村民走上脱贫之路;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甩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宁德,习近平抓“闽宁协作”落实先富帮后富。

  十八大以来,对于扶贫工作,习近平因地制宜,因病开方。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提出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013年11月,习近平实地走访了湖南多个低保户、特困户家庭,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看住处、揭米仓、进猪圈,习近平仔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精准扶贫”。

  2015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2016年1月,习近平首次国内考察选择重庆,期望其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年7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提出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

  2016年3月,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调研座谈等活动中都强调要落实教育扶贫。“扶贫必扶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治贫先治愚”……

  2017年1月,在河北,习近平指出要培育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正如他2012年在河北阜平考察时所说:“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对未来五年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各部委纷纷发挥各自优势助力脱贫:中央组织部牵头制定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财政部积极增加中央财政扶贫投入;国土资源部专项安排贫困县和老区县用地计划指标;水利部着力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成效:脱贫摘帽 惠及人民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球大势,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扶贫举措,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捷报频传——

  428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在缓解农产品卖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成效明显;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截至10月底,项目开工率达99.4%,已有46万贫困人口“挪穷窝”;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

  湖南等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结合实际,落实中央政策,脱贫攻坚战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八洞村,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三年多的精准扶贫,2016年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还多。

  广西2016年完成120万贫困人口、1091个贫困村、8个贫困县脱贫工作。

  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易地搬迁。

  重庆2016年7个区县整体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59.6万贫困人口脱贫。

  江西省井冈山市于2017年2月26日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截至目前,井冈山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5857元,增长到8647元。甩掉贫困帽子的井冈山,已经站上奔向小康的新起点。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扶贫机制创新迈出重大步伐,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基本权利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往,成就瞩目。展望未来,决胜在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向着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行。(文/余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