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376个贫困村吹响扶贫攻坚集结号

22.10.2015  11:47

  ■任务:到2018年,全市基本完成扶贫减贫任务,实现376个贫困村基本脱贫;

  ■目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在省政协办公厅的定点帮扶下,我们村现在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这些都是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实惠。”10月19日,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村民宋立银说,如今的岳林垭村,犹如一个大工地:环形村道、产业大道正在修建,病险水库正在整治,蓄水池及渠系配套工程正在建设,危房改造项目和村民聚居点正有序推进……在定点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幸福美丽新村即将建成。

  据了解,精准扶贫工作正在该市50个乡镇(街道)的376个贫困村全面展开。全市吹响了扶贫攻坚集结号。

   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接地气

  “计划用3年时间,将岳林垭片区建成以生态田园、和美新村为内涵的低山深丘型生态经济示范村和精准扶贫示范村,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西山乡党委书记刘勇说。

  据了解,为做好岳林垭村的扶贫规划,该市按照“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一批”的“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深入分析贫困对象的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并根据复核后的建档立卡数据编制分析报告,为精准扶贫、精准减贫提供决策依据。聘请省农科院对岳林垭片区所涉及的5个村、23个组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从产业、基础、新村、民生等方面着力,实施整村连片推进,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

  “坚持问题导向,逐户查明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制订差异化、精细化、接地气、服水土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阆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精准复核和精准施策,全市确定“五个一批”行动计划353户、690人,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111户、193人,移民搬迁安置38户、116人,低保政策兜底73户、204人,医疗救助扶持131户、177人。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同时,该市出台《阆中市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扶贫攻坚工作方案(2015-2020年)》,拟定了2015年度68个精准扶贫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实施方案,规划总资金达到26亿元。

   整合资金培育扶贫大产业

  “始终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乱、用途不变、统一管理、集中使用、保证重点、各尽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围绕大扶贫的总体格局,强化资源汇集与整合,确保项目实施的总体水平和整体效益达到预期目的。”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说,该市积极整合扶贫、财政、农牧业、水利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培育扶贫大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

  据介绍,目前,该市已启动国道347升级改造工程和凉水至天宫干线公路建设,并力争将贯穿35个乡镇、辐射近40万人、连通周边县(市、区)的4条县乡道升级为省道。加快农村村道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十三五”期间计划兴建村道公路1500公里以上,其中,优先保障精准扶贫村的村道公路建设。全面完成五马水库建设,力争启动实施鹤峰中型水库建设,积极推进石滩水库、解元水库、升钟水库等库区渠系配套建设,发挥现有骨干水利工程的作用。积极申报亭子口电站灌区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灌区灌溉条件。积极申报新一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除险加固工程,大力推进节水灌溉,计划到202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75万亩。

  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全面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问题,分类实施危房除险加固和改造提升。因耕作条件差和耕作半径较大致贫的贫困户,可在其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对淹没区、地灾隐患区贫困户全部实行易地搬迁。推进文化惠民阵地建设,持续开展农民艺术节、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加快图书室、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和场所建设,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

  开展贫困群众大兜底。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成员中有患重大疾病(含精神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的,整合工会、残联、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救助资源,进行特困群众集中救助。

   三级联动督察扶贫政策落实

  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该市各级干部纷纷响应,进村入户,结穷亲,谋富路。近日,蒋建平来到石龙镇慈云村贫困户张玉强家,与他亲切交谈,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询问他家目前的困难和脱贫打算,并察看了由精准扶贫到户资金修建的兔圈和养殖的獭兔,详细了解养殖獭兔所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阆中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斌来到定点帮扶的贫困户、朱镇乡鹤林村莫汝兴家,详细询问莫汝兴一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并帮助他家制订脱贫增收措施。得知莫汝兴想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时,张斌很高兴,鼓励他争当脱贫致富的典型。

  思依镇崇林观村是该市住建局重点帮扶的精准扶贫村。为改善当地的经济条件,寻找致富项目,该局选派到该村担任的“第一书记”敬国飞邀请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专家来该村问诊把脉。专家们建议该村走种植干果和套作经济作物之路,并就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培育产业主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该村找到了发展方向。

  据了解,该市确定市委书记为扶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定期与不定期研究解决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市委常委联系片区、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和贫困村的工作制度。市级各部门切实按照双联工作要求,抓好对联系村的帮扶工作,并按要求选派有经验、有能力的168名优秀干部到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落实干部驻村帮扶责任制,确保全市142个省定贫困村都有1名联系领导、1名“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和1个联系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目前,该市下派干部和扶贫工作组已全部进村入组开展工作。

  为落实扶贫政策和纪律,该市纪委监察局对扶贫攻坚工作提出了纪律要求,实行市、乡、村三级联动督察。建立专门台账,进行纪实管理和销号管理。通过随机抽查、专项督察和暗访抽查等方式,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排查、梳理问题,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决查处截留、挪用和挤占、套取扶贫款物等违法违纪行为,重点解决基层干部在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惠民政策执行和低保医保社保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问题,重点查处涉农、涉医等涉及群众身边利益的民生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南充日报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