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盘活扶贫攻坚棋

28.09.2015  10:14

近日,由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主办,简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发展研讨会”召开,来自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川农大等多个部门、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全省多个市州主要负责人纷纷到会,共同把脉我省“三农”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进新阶段的扶贫攻坚工作出谋划策。

 

近段时间以来,记者在实地走访了一些贫困村后,也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怎样才能因地制宜,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在推进过程中,扶贫工作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农村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也请专家们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第1 步

 

亮家底

 

●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中有178个有扶贫任务。

 

●全省有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0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分别占全国的6%和8.8%。

 

来自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综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中有178个有扶贫任务;全省有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0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分别占全国的6%和8.8%。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 ‘区域发展差异明显,单极支撑格局突出’的特点,省会城市成都,单极发展、一枝独秀。但即便是这样,在成都的二三圈层中,依旧有100个相对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仍然是任重道远。”川农大经济学院院长蒋元胜告诉记者。

 

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长林村,是成都市二三圈层的相对贫困村之一。2012年以前,长林村甚至连一条1米宽的通村水泥路都没有,用电用水等基础配套更是困难重重。经济发展落后,不少村民对土地始终抱着“金不调、银不换”的老观念。

 

而这样的老观念,正随着我省精准扶贫“冲锋号”的吹响而发生着变化。2013年开始,成都市农委等部门开始带着专项资金、技术人员,“点对点”对长林村进行扶贫帮扶,依托当地柑桔产业,建起300亩四川柑桔母本园;发动群众搞起产业结构调整,推行土地流转,产业集中连片,1300亩彩色蜜柚、500亩生姜、500亩花生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破土而出;硬化水泥路、农网改造、网络宽带等基础配套项目,纷纷上马……用当地老党员张家全的话来说,“以前谁都没想过,一亩包谷地改种柚子能赚五六千元,土地还能这么挣钱!我们村脱贫奔小康,有希望了!

 

但成都的经验和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我省的其他地区。

 

在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这个地处四大扶贫攻坚片区之一的秦巴山区小村落,找不到单极经济支撑的影子,也看不见特色农业、基建配套等项目的大兴土木,有的只是单纯地贫穷,以及村民朴实的期盼:想脱贫,想增收。

 

从区人大机关选派到这里的第一书记洋溢告诉记者,万寿村40%以上的村民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除了妇女和儿童,更多的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以及残疾户。“发展基建配套,缺工缺劳;提升经济指标,项目少底子差;搞 ‘归雁经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招商引资又困难。

 

我们村在全省四大扶贫攻坚片区里,由省委农工委精准帮扶,关键看项目怎么落地。”对于未来的脱贫路,村主任王廷修坦言,希望很大,规划也很美好,就看落地效果了。

 

而我省四大扶贫攻坚另一片区——高原藏区,情况更是困难。

 

阿坝州金川县,距离成都市开车要走上六七个小时,赶上大雪封山,情况更加严峻。基建配套、农业产业等环节的发展滞后,导致整个金川县都处在“老、少、边、穷”的县情当中。因此,我省的扶贫工作,尤其是在四大片区,基础配套建设必须跟上的问题,刻不容缓。

 

第 2步

 

找问题

 

●四大片区所涉及到的县(市、区)在经济、教育、社保、就业等多个领域,发展严重滞后。●我省贫困人口规模大且贫困发生率高,横向差距在持续扩大。

 

四大扶贫攻坚片区,几乎涵盖我省绝大部分地区,也说明着我省扶贫攻坚工作的艰巨。同时,一份由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和川农大共同调研的报告,更用数字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着什么叫差距。

 

调研报告显示,如果是纵向来看,四川大片区在人均GDP、贫困规模、贫困发生率等环节上,从2001年至今,一直持续在提高当中;可如果是横向来看,将这些指标放在同时期的四川、全国范围内来比较,差距却在逐年增大。比如: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2001年,秦巴山区为1613元,四川省为1987元,差距374元,全国为2366元,差距753元;2010年,秦巴山区为3923元,四川为5087元,差距1164元,全国为5919元,差距1996元。

 

这样的差距,目前还在持续扩大当中。”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规划处副处长薛兵说。

 

那么,造成“经济发展了,差距却变大了”的原因究竟在哪儿呢?川农大教授陈文宽分析说,首先,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国家对以矿产、天然气、水电等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拥有垄断控制权和开发权,导致四川连片特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丧失。以秦巴山区之一的广元市为例,广元市天然气开发是西气东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原产地”的广元市却还在为增加用气指标而奔波。很显然,经济发展中的“指标政策”已经开始制约广元当地的经济发展。

 

其次,从中观层面上来看,我省扶贫工作四大片区内产业规模小、体系不健全、竞争力弱、市场容量有限等因素,让国家从外部反复地投入,注入推动力,却因内部自身实力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只搞起了“片区经济”、“某某地区经济圈”等等,没有融入进全省、全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当中,这也是四大片区经济贫困的根源所在。

 

最后,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四大片区的历史欠账多,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不论是从教育、交通,还是从信息、资本等环节上来说,四大片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高。

 

对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来自四川省旅游学院的相关专家也有话说:以扶贫到户当中的“精准识别”为例,按照2010年我省的相关规定,将贫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以下的划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可在实际操作当中,不少农村家庭已超过这个数字,但却依旧贫困,无法“精确瞄准”。比如,凉山州开展的 “彝家新寨”项目,受益的贫困户需投入4万元至7.5万元资金才能完成红砖房修建。

 

第3 步

 

寻出路

 

●片区内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必要对片区内的扶贫对象进行分类,推行动态管理机制。●树立“大扶贫”理念,进行“大格局”设计,构建扶贫路径的新框架。

 

面对问题,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必须要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财政税收政策,比如下一步,在扶贫资金发放过程当中,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打卡到户,加强有效监管。”薛兵介绍说,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规范和做大市、县政府投融资平台,让资金真正落实到户到人头。

 

针对我省四大扶贫攻坚片区,陈文宽认为,为增强扶贫攻坚的准确性,有必要对片区内的扶贫对象进行分类。比如,综合四大片区内所有县(市、区)2010年至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取平均值为参考,分别以20%、30%、50%的比重,将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县列为重点攻坚县,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列为重点扶贫县,将高于前两类的列为一般扶贫攻坚县,再分别以村集体经济低于2万元/年的村,确立重点贫困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800元的,确立为重点扶贫户,实现更准确地覆盖。

 

尤其是要建立贫困监测体系的动态瞄准机制。”来自省社科院专家戴旭宏进一步介绍说,在现有贫困监测机制基础上,以贫困农户为单元,加强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比如,建立瞄准进出机制,以3至5年为一个周期,由当地扶贫部门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走访扶贫对象的实际生活情况,让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人退出“贫困户”,让因病致贫、因灾致贫或者其他原因的人,进入到建档立卡当中来,实行“能进”也“能退”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源的效益。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四大片区扶贫攻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四大片区覆盖了我省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应当树立起“大扶贫”概念,进行“大格局”设计,把视野从“底部”转向“全面”,融入进全省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版图当中来,完成由于扶贫 “单项”工作向“全程跑”的转变。同时,加大“造血健体”的方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提高四大片区的竞争力,尤其是要跳出扶贫看扶贫,把解决问题和体制机制创新统一起来,构建起着眼于整体发展的扶贫路径新框架。

 

省委副秘书长张宁表示,三农工作涉及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既面临新挑战,也面临新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立足我省自身优势,在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增加农民收入,打好扶贫攻坚战。(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