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

16.09.2015  11:12

    这是一场集聚全社会力量,全方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攻坚战;
  这是一场让15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中国梦”的遂宁实践!
  从2000年起,遂宁拉开了决战贫困的序幕。到2010年第一个“十年扶贫计划”的顺利完成,正式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今年,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深入分析了全市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明确提出了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审议通过《关于集中力量三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为全市扶贫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攻坚路径。
  科学定位 整体扶贫全面推进 精准扶贫攻坚拔寨
  初秋八月,风高气爽。大英县蓬莱镇吊脚楼村村民蒋明芳正在聚居点的新家门前喂鸡,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池塘边的木质走廊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散着步;一条条干净的村道,蜿蜒至白墙青瓦的“小别墅”;不远处的山坡上,甜橙树枝迎风摇曳……
  “新房子比我想象中都要好,住起来很舒服。”因为家里人多,蒋明芳选择了大户型,有8间房共190多平米,房屋装饰也比较现代,地板砖、墙漆材料都很好。土地流转后她平时打点短工,闲时喂点鸡鸭,收入比以前种地强太多了。
  让蒋明芳满意的生活得益于扶贫项目的开展。从2000年秋全市农村扶贫工作会后,一股冲出贫困羁绊的激情如春风般在遂州大地上奔涌。
  近年来,遂宁以扶贫解困为主题,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举措,狠抓责任落实、规划落实、对象落实、投入落实,从点到面,力求全面完成扶贫解困工程建设。
  以新村建设为载体,遂宁将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面貌较突出的地区划为重点片区,先后实施了326个新村扶贫。一片片地规划、一片片地推进、一片片地脱贫,遂宁将山、水、田、园、路等基础设施与新村建设统筹规划,集中成片推进,使贫困村变成为新农村综合体的示范点,让村民切身感受到扶贫带来的改变。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势为主,贫困地区呈现“插花式”分布,整体连片扶贫项目在不少地方发展缓慢。到2014年,全市2084个行政村中仍有323个村和15.6万人顶着贫困村和贫苦人口的“帽子”,扶贫工作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扶贫开发必须要啃“硬骨头”、趟“深水区”、打“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市委、市政府围绕率先在丘陵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六大兴市计划”为实施路径,把扶贫攻坚作为深入实施“民生改善计划”的重大任务。今年4月,市、区(县)各级领导干部带队奔赴贫困地区,走田坎、进院坝,访真贫、听真话、察实情,直面最真实的农村扶贫行情,初步确定了切实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
  定位准确,实招也接踵而至。在实际操作中,遂宁探索创造了新村扶贫“竞争入围”机制、劳务扶贫“辖区报账”制、产业扶贫“农企股份合作”模式、连片扶贫开发等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在蓬溪县先林村,不论大人小孩都知道扶贫,谈到参与扶贫的事都如数家珍。“过去都是干部说了算,具体帮扶了哪些人、为什么帮扶那些人谁也不知道。现在无论大事小情都是村民大家商量着办,所有事情大家都能一目了然。”通过精准扶贫,不仅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增强群众民主意识,整合扶贫资源,更有利于落实富民惠民、扶贫等政策的实施。
  通过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遂宁市实现了扶贫开发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到2014年底,全市交出脱贫20.92万人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全市已脱贫2.3万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6.1%。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逐步实现向新农村、小康村的嬗变。
  创新模式 基础扶贫清“穷途” 产业扶贫断“穷根
  扶贫开发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除了坚持规划科学引领,还要狠抓重点落到实处。
  在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遂宁提出了大力推进基础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竭力探索其中具有遂宁特色的精准式、救助式、发展式、开放式“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
  要致富、先修路。2007年3月,船山区首条新农村扶贫公路在仁里镇石马村开工。长期以来,由于地势偏僻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生活贫困,为求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听说要扶贫修公路,539户村民半天之内就将集资款53900元交到了村委会,很多村民不但出钱还踊跃出力。公路修好后,石马村栽种的九叶青花椒和优质薄壳核桃就有了条件运出去,这让村民离富裕的日子越来越近。
  如果基础扶贫是清除了贫穷道路上的“拦路虎”的话,那么产业扶贫就是斩断“穷根”、摘掉“穷帽”的重要手段。遂宁创新实施的基础扶贫与产业扶贫相辅相成的扶贫模式,创造了新村扶贫“竞争入围”机制、劳务扶贫“辖区报账”制、产业扶贫“农企股份合作”模式等极具遂宁特色又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船山区复桥镇唐春村探索出的“农企股份合作模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2009年,该村在船山区扶贫、畜牧等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兴建了养猪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养猪专业合作社不同的是,唐春村把产业扶贫、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农民的股资与龙头企业投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分利”的产业扶贫模式。
  “我现在每月工资是1500元,公司包食宿。”今年58岁的蒋开秀是唐春村9组的村民,村里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后她便一直在合作社打工。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都入社参股,村民和公司按照比例分红,农民都变成了股民。
  在遂宁,像唐春村一样正奋力摘掉“穷帽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村不在少数。在大英县隆盛镇,天丹公司出资228万元,杜家寨等8个扶贫村以财政扶贫资金共同出资172万元,组建成立了中药材扶贫专业合作社;射洪县依托太阳湖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在塔子山发展核桃基地3700余亩,确保贫困农户实行收益保底分红;安居区成立柠檬专业合作社,在玉丰镇和跑马滩库区发展优质柠檬基地3000余亩,合作社与当地贫困农户逐户签订保底分红协议,让老百姓吃上了“定心丸”……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的最终目的不仅要帮助农民群众从资金上“脱贫”,更要从思想上、技能上、可持续发展上真正“脱贫”。遂宁创新扶贫模式,将“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将近期扶贫与中长远扶贫有机兼顾,在贫困村扶出新希望、新成效,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凝聚力量 社会扶贫广搭平台 干部驻村助民脱贫
  扶贫工作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大事。在这点上,遂宁很早就发动、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曲社会扶贫的“大合唱”。
  香山路社区居民梁勤凤,家中仅有她和父亲两人。2012年,她被确诊患肾癌晚期,今年癌细胞转移病情恶化,为了治病她把家里的房子也卖掉了。“我们得知情况后立马去她家里看望,并帮她申请了医疗救助金、重大疾病险。”社区为了尽力帮助梁勤凤,发起了一场名为“爱心奉献·救助危重病人”的募捐,在社区各个小区设置募捐点,由社区网格管理员分别组织募捐,当日共募集爱心款5000余元。除了给梁勤凤捐了2000元外,社区还给同患肺癌的社区居民钟友刚和张克华分别捐了2000元和1000元。
  如果说社会各界的参与是浇灌贫瘠的“”,那么政府的引导就是扶贫灌溉的“水管”。今年4月,遂宁制定全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和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共选派出1341名“全脱式”机关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323个,为所有贫困村落实了帮扶单位,93338户贫困户全部落实帮扶责任人。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各级各部门领导主动作为,潜下身子深入农村,以实际行动当好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大英县隆盛镇城建办的潘思岑被派驻到老虎坡村配合村上调查贫困户情况。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他与村里的贫困户唐克东一家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唐克东与老伴双双患病,两个孙子正在读高中,家中情况捉襟见肘。潘思岑了解情况后,不仅帮助他领到了免费鸡苗,还重新种上了几亩水稻。“眼看鸡就要出栏了,一部分可以拿到城里卖,剩下的可以产蛋,还可以给孙子补补身子。”71岁的唐克东笑着说,“现在生活有了盼头,精神也好了不少。
  有了科学的扶贫定位、创新的扶贫模式和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遂宁将朝着“集中力量三年攻坚,确保全市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万人左右,到2018年实现15.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目标一路高歌,在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攻坚浪潮中,迎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