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革命老区21载——中国工商银行四川定点扶贫工作实录

20.04.2016  10:01

 

        在川陕鄂渝交界地带,横亘东西的大巴山连绵数百公里。巴中通江、南江,达州万源3个贫困县市就坐落于此。这是一片秀美的土地,光雾山、诺水河、百里峡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曾经红四方面军挥师大巴山,创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还是一片亟待脱贫的土地,当地贫困面广且程度深。
        中国工商银行自1995年开始,正式进驻位于四川秦巴山区的南江县、通江县及达州的万源市开展定点扶贫工作。21年来,工商银行探索出了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产业扶贫、救灾扶贫与绿色扶贫相结合的创新性扶贫路径,先后派遣84人次优秀干部到当地实地帮扶,累计无偿捐赠款物1.2亿元,投放贷款超过80亿元,改善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存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朴实、感恩的老区人民也深深铭记着中国工商银行的帮助。
薛文  文/图
21年责任担当,风雨同行共成长
        围绕革命老区面临的实际问题,21年来,工商银行持续推进银政战略合作,不断加强系统性规划与实地调研,倾斜人财物支持,用21载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办行宗旨,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作出了持之以恒的贡献,竭尽全力为改善老区人民生活努力着。
        根植银政战略合作。自1995年确定定点扶贫单位后,工商银行先后多次与四川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双方重点合作框架。作为落实总行与省政府战略协议的细化,工行四川省分行与巴中市政府、达州市政府,辖内巴中分行与南江县政府、通江县政府,达州分行与万源市政府逐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扶贫合作项目、资金投入规模、捐资助学活动额度等具体内容。
        出台扶贫长远规划。2011年研究制定的《中国工商银行扶贫开发工作规划(2011-2020年)》,把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主要帮扶对象,努力做到扶贫到户、脱贫到人,帮助受助群众改善生产能力、生活条件、生态环境,扶持其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作为工商银行的驻川分支机构,四川省分行结合脱贫攻坚战的新形势,于2015年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关于有效支持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若干措施》,调整充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成立金融开发扶贫、普惠金融扶贫、定点扶贫3个专项工作小组,充分组织发动辖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攻坚克难,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以赴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
        持续开展实地调研。长期以来,工商银行高管层视扶贫开发工作为己任,将其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现任和历任高管都对扶贫事业十分关注,先后主持研究扶贫工作,确定工作思路,统筹人财物资源,明确牵头部门,协调各层级机构形成合力。为掌握第一手资料,21年来,总行、四川省分行历任行领导多次率队深入秦巴山区及万源市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和检查扶贫工作。
        不断倾斜人财物支持。21年来,工商银行先后派遣84人次优秀干部来到当地进行帮扶,将中国工商银行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谊带给大巴山群众。21年来,工商银行总行、省分行、市分行、三县市分支行四级联动,累计捐款捐物1.2亿元,在定点扶贫的通江、南江、万源3县市累计投放贷款超过80亿元,积极支持了当地的交通、能源等多个板块的大型重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脱贫攻坚条件。
84人持续爱心接力,薪火相传显真情
        21年来,工商银行在人力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选派总行机关和省分行机关业务技能精、思想政治素质好、敬业精神强的84人到当地市县政府及重点贫困乡村挂职,具体组织协调落实扶贫工作。以刘东华等为代表的工行扶贫干部们为改变老区贫困面貌,流血汗;为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动真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下真功。
        2005年,工总行驻川扶贫组组长刘鹏生自当年5月21日起,利用星期六、星期日,对南江中学高二学生进行为期60个学时的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授课,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2007年7月,南江县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工行四川省分行扶贫干部陈福林负责柏桠村抗灾自救工作。接到任务后,他不顾自己身体有病,第一时间向总行和省分行作灾情专题报告。争取资金30万元,用于全县4所受灾乡镇学校、5所卫生院治理水毁、11个村山平塘整治、23户农户倒房的灾后重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工行扶贫的3县市人民和社会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当年工总行驻川扶贫组组长姜涛多次到元潭乡凉水小学、贵民九义校等工行挂扶资助学校查看受灾情况,对学校维修重建资金缺口进行了详细调查,形成了详实的调查报告,成功争取到资金96万元,确保了凉水等7所挂扶资助学校的灾后重建与按时复课。
        2009年,工总行驻川扶贫干部杨艺宁了解到南江县长赤镇中学的王邵辉虽身患重病,但坚持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深受感动之余,他亲赴王邵辉家进行家访,为其送上5000元总行资助款,当场决定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在其入学后继续由他个人进行资助。
        2010年,工行四川省分行扶贫干部刘欣,全面做好茶垭乡邱家坪村绿色扶贫沼气项目,助其形成“饲料-能源-肥料-养殖-种植”等绿色产业经济一体化链条;并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及万源妇幼保健院联系,合作开展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大力抓好中国工商银行新长城自强班项目,在万源首次开展对贫困高中生的补助。
        2010年,工总行驻川扶贫干部蒋近韩,仅在一年中,就先后完成对50名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以及对33名优秀乡村教师的表彰,共资助资金28.3万元。在南江中学实施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项目,给予50名贫困高中生共计30万元的资助资金。完成对凉水小学和贵民九义校1005名学生型爱心包裹和10个学校型体育包的发送,折合资金11.05万元。
        2014年,工总行驻川扶贫干部李伟当年5月进驻巴中市通江县,为解决当地优质特色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难题,他组织3县市多家企业参加由工行四川省分行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工商银行定点扶贫县(市)农超对接座谈会、促成工商银行生态养殖项目试点等产业扶贫新思路形成。2015年4月,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再延长1年。
        作为一名80后驻村第一书记,工行四川省分行常艺螣于2015年驻到老洼坪村后,在迄今仅仅半年时间里,及时协调工行四川省分行和省民政厅,科学使用200余万元捐赠资金,平整拓宽村道公路4.2公里,修复地质灾害2处;修建200吨水池2个,安装下户水管15公里,帮助解决了全村165户750人及部分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首笔16万元致富创业贷款成功试点。
80亿综合融资支持,持续造血助脱贫
        近年来,工商银行分别与达州市、巴中市签署了意向性融资金额为100亿元和12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对秦巴山区等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支持,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对接,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目前,工行四川省分行在总行领导下已在内部建立畅通的信贷审批对接机制,搭建起贫困地区所在分行符合商业贷款条件的融资项目评审绿色通道,重点项目审查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倾力支持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仅2015年,工行系统就在四川全省88个贫困县(市、区)的交通、能源等板块投放贷款超过50亿元。其中向宜叙高速提供7.9亿元融资,向凉山州的一系列风电、水电项目合计提供14.65亿元融资。支持巴万、巴桃等重点高速公路以及汉巴南铁路等项目建设,目前工行对巴桃高速公路项目已发放贷款3笔,合计1.1亿元。
        积极突破老区小微企业融资难瓶颈。近年来,工行以贫困地区的园区、商圈、产业链、专业市场为重点,打造标准化的客户准入、担保条件、办理流程、网络服务渠道,综合运用网贷通、经营性物业贷款、标准厂房按揭、银政通贷款等产品,重点支持小百货、小酒店、小餐饮、小工厂、小公司等“五小”小微企业。支持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工行也间接扩大了当地就业。数据显示,仅2015年,工行四川省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就超过700亿元,较年初增加近90亿元,在同业中排名前列。
        工行四川省分行率先在达州试点,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双方共同设立额度为5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达州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目前,纳入该风险补偿基金名录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亿元。工行四川省分行亦与巴中市、乐山市等多个地方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拟稳步推进共建风险补偿基金事宜,提高中小微企业惠及面。
        结合贫困地区群众实际需求,工行创新推出个人助业贷款产品,目前贷款余额已超过2600万元,有力支持了贫困地区一批旅游餐饮(经济型酒店、饭店)、批发零售(商场)、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小微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县域和乡镇的经济活力。
        2015年,工行四川省分行在贫困地区深入调研后,创造性开发出致富创业贷款产品,探索推进金融支持+大户扩大规模+带动农户增收的创业致富模式。目前,工行四川省分行已陆续投放6笔106万元致富创业贷款。
        切身践行普惠金融情怀。围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行持续加大在四川全省88个贫困县的渠道布局优化力度,仅2015年就迁改建物理网点12个,新设离行式自助银行35个,布放助农取款服务点80余个;累计新发行福农卡106万张。
        围绕群众资产增值需要,工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累计发行超过50亿元县域理财产品,努力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其中创新推出万源市教师专属理财产品,发行额达2000万元,受到万源教师群体的一致好评。
        围绕当地特色产品销售,工行四川省分行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资源优势,协同总行扶贫干部积极推荐巴食巴适、巴山土猪等贫困山区特色农产品和绿色环保土特产商户入驻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2015年全省累计上线贫困地区B2C商户百余家,帮助贫困地区商户参加融e购平台活动近100次,累计实现销售19916笔,销售金额977.78万元。
        同时,工行四川省分行还在总行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融e购商家义卖活动,参加义卖活动的32家爱心商户累计交易额602万元,捐款8.7万元,所筹善款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悉数捐助给巴中通江县29名贫困留守儿童。
5大精准扶贫举措,创新扶困促小康
        21载的实践积淀,工商银行探索出了一条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产业扶贫、救灾扶贫与绿色扶贫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惠及了秦巴山区数百个乡村、10余万贫困群众。
        教育扶贫,让爱点亮希望。2003年以来,工行在定点扶贫地区连续举办了13届中国工商银行“烛光计划——优秀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和12届中国工商银行“启航工程——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行动”,每年各选择300名左右扎根山区教育工作的优秀乡村教师和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新入学大学生,分别资助2000元/人、5000元/人。截至目前,工行共资助优秀山村教师1610名、贫困大学生2100名,资助金额总计达1260万元。与此同时,该行启动了千名优秀贫困学生一对一爱心资助行动,发动行内员工资助秦巴山区1373名优秀贫困学生。目前,认领捐助资金达578.8万元,已捐赠160.5万元。
        2002年以来,工行先后向定点扶贫地区捐助资金约1500万元,建设了南江凉水、通江陈河、万源罗文等16所希望小学,建设了12幢宿舍楼、教学楼和3个塑胶操场。帮助定点扶贫地区5所中小学开通了多媒体远程网络教学。此外,为协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工行总行联合当地教育部门,于2014年、2015年连续投入100万元,组织500名村小教师(校长)到成都接受免费培训,进一步提升定点帮扶地区的乡村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卫生扶贫,解决看病就医难题。21岁的张闽,是由中国工商银行爱心捐赠、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运作的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扶助对象中的一员。获助后,张闽丈夫岳文感动地说:“感谢工行、感谢扶贫基金会及保健院全体医护人员,我会永远记住并告诉两个女儿记住你们的恩情,祝好人们一生平安!
        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共帮助了南江县、通江县和万源市3县市总共8580名母婴。
        事实上,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只是工商银行卫生扶贫的一个缩影。2002年以来,工行先后捐资670余万元,资助通江、南江两县建设14所卫生站(院),援建了万源市白杨乡泉溪坝村等8个博爱卫生站。捐赠4台救护车辆和各类医疗器械。
        产业扶贫,助力乡村致富。赵建昌是广纳镇金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自身残疾,无法干重体力活,加之孩子读书和父母年龄偏高,一家4口人主要经济来源靠妻子一人在附近干零工维持。焦愁万分时,村支部书记带给他一个好消息:2015年工商银行捐款20万元给他所在村贫困户免费提供巴山土猪猪仔,出栏后由巴山牧业公司按每斤12元保底回收。听到这个消息后,赵建昌脸上露出了笑容,首次到巴山牧业公司领回了4头猪仔,出栏后已由巴山牧业公司回收,实际获得利润4140元。2016年,赵建昌计划上半年养殖6头,下半年再养殖6头,一年养殖2批共12头,可以获利13920元,预计2017年就能脱贫。
        首批捐资100万元,于2015年在通江县广纳镇金堂村、板凳乡范家坝村等地实施的中国工商银行生态养殖试点项目有效促进建档立卡农户脱贫增收、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该项目今年将进一步在通江、南江、万源等地多个贫困村推广实施,促进当地贫困户通过养殖黑猪、黄羊、黑鸡增收致富,预计到2020年将惠及超过5000户贫困户、2万余人。
        此前,工行还探索启动礼品传递计划,于2011-2013年间累计为2000余户农户提供了猪、牛、羊等三种礼品畜约6000余头,黑鸡约20000只,并协调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及服务,以此带动革命老区群众拥有一技之长。
        救灾扶贫,急群众之所急。2005年,万源市“7·8”洪灾发生后,工行向万源市捐赠30万元现金用于灾后重建。2010年,通江县、万源市遭受“7·17”和“7·24”两次特大洪灾,工行分别向通江县捐款40万元、向万源市罗文乡捐赠30万元,用于学校灾后重建。同时,工行为南江县捐赠30万元,用于元潭凉水小学和贵民九义校道路修复、校门加固和护坡修整等灾后重建项目。
        绿色扶贫,支持新农村建设。经与当地政府协商,工商银行将通江县陈河乡、南江县长赤镇和万源市茶垭乡的9个乡村作为绿色扶贫试点村,自2008年开始累计投入1000万元,建成沼气池近千口,并对所在乡村及农户的配套道路、庭院、厨、厕、圈、坝等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完善,形成了“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粮”等多种生态家园模式。2011年以来,捐资100万元在通江县陈河乡、诺水河镇启动了通江段木银耳栽培项目,资助农户开展银耳育种、耳堂建设等,引导打造饲料-养殖-能源-肥料-种植绿色产业经济一体化链条,助当地经济自身造血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大大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银行还紧密配合当地政府新村建设规划和整村推进思路,捐资300万元,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实施了溪桥工程,累计在15个村建成溪桥20座,解决汛期当地孩子上学和村民出行难题。
        点滴事迹,涓涓汇成河;潺潺音符,婉转汇成歌。21年扶贫路,21年的坚守、21年的接力,中国工商银行情倾大巴山、情倾四川,绘出一幅与巴山枫叶共霜红,和老区人民同呼吸的真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