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三农』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08.02.2014  12:22

—— 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这是再造民族荣光的伟大时代,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并就事关“三农”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汪洋副总理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切实学深学透,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脉络主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三农”战略思想,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实现“三农”中国梦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就要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待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每天开门第一件大事,就是吃饭。这就决定了,在中国,粮食安全永远是不能更改、无法后移的战略底线,永远是中华民族这艘乘风破浪大船的压舱石。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要粮食生产不出大问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就能稳得住,我们各项事业就有保障。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是有能力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主动权,在国际舞台上说话才有底气,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才能硬气,实现大国崛起才有力气。相反,如果吃饭问题掌握在别人手中,我们的命门就被人捏住了,那时,不仅我们的发展道路失去了根基,就连最起码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又谈什么中国崛起,谈什么有尊严地生活,一百多年来我们孜孜以求的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梦想又如何得以实现?!当前,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十年增产,但是基础并不稳固,形势依然严峻,决不能简单地判定我国粮食安全已经高枕无忧了,决不能笃定地认为饥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决不能天真地以为粮食的战略“武器”性质已经完全消弭了,决不能盲目地相信市场万能、以为粮食安全靠进口就行了。居安思危,粮食安全问题就是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时时思虑的最大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守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

        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就要从促进“四化同步”的角度看待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相当于西方国家近两百年的发展,这之中,农业和农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重大的牺牲。然而,尽管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但农业现代化始终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始终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双重挤压下负重前行。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样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了!现在,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中期和信息化快速发展期阶段,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统筹要求日益提高,反哺农业、支持农村、扶持农民,不仅是使命之然、道义之责,更是发展之需、奋斗之要。纵观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历程,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背负着一个凋敝的农村、萎缩的农业、弱势的农民迈过现代化的门槛,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在农业现代化步履蹒跚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崛起,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在松软的土地、不稳的地基上筑就一座民族复兴的摩天大厦!审视今日之中国,我们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想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发展中的困扰”,惟有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这一途。这就如同一匹骏马,如果三条腿长一条腿短,即使那三条腿再强健,这匹马也跑不快、跑不远,甚至跑不了;即使勉强跑起来了,也很容易摔跤;侥幸爬起来了,也难免再度摔倒。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建设现代化国家,农业现代化不能缺位;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农业现代化更不能掉队。

        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就要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待农村改革,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的。过去30多年,农村改革一直踏浪前行。我们坚持市场化趋向的农村改革,放活了农民,激活了农业,盘活了农村,推动了国家历史性巨变。成绩有目共睹,但发展永无止境,挑战依然严峻。目前,农村经济社会正在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诸多绕不过去的难题、难啃的骨头都摆在我们面前:一些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中经营在不少地方名存实亡,新型农民合作社还刚刚起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还不充分,农业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实力还不强,我们也习惯于强化政府这只“”的作用,往往忽视和轻视市场的力量。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忽视,必须正视。惟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闯过农村发展新老矛盾叠加的“凸显期”,才能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窘迫,才能妥善应对国际农产品风吹草动的传导效应,才能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勇气、改革的智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努力规避“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完善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完善,同时要善聚四海之气、巧借八方之力,更加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我兴农大业。

        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就要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待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和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是发展的基础、是推进的核心、是建设的关键。而且,乡村是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母体;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乡村,光荣和梦想更有赖于土地。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又一个黄金期,但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一些地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一些地方地下水过度超采,一些地方过量施肥用药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一些地方热衷于城市化建设大量占用农民耕地。等等这些,都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这样的局面不应持续!如果没有了耕地、没有了水、没有了安全的生产母体,我们的一切梦想都永远只能是梦想!如果真有那一天,即使我们再有钱,也只能拿着金饭碗“讨饭”,还未必能讨得到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必须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处理好产量、质量和生态的关系,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不仅要给当代人生产出充足够用和安全可靠的农产品,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给未来留下一片蓝天碧水和净土,这是我们上无愧于祖先、下不怍于子孙的一份历史责任。

        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必须持之以恒地落实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需要一锤接着一锤钉;干工作也不是一下干成的,需要一件一件地抓落实。贯彻落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一要在学深学透上抓落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今后一段时期“三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农村改革的要求指示上来,坚决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贯彻到农业农村工作的各方面,落实到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二要在结合实际上抓落实。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农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落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要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核,在深刻领会中指导实际,在结合实际中更好领会,从而使科学理论的成果产生巨大实践效应。三要在深化改革中抓落实。当前,各地都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贯彻落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三农”战略思想,就要始终保持改革的精神,敢闯敢试,勇于探索,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既以其精神实质指导改革实践,又以探索实践的成果进一步丰富其内容。四要在形成合力上抓落实。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使全社会都心往“三农”想、劲向“三农”使,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搞胡椒面工程,促进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形成推进“三农”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地和农民群众在“三农”实践中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切实把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到位、抓出成效,努力形成上下同心、各方协力的强农惠农富农的生动局面。

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首先要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抓好当前的“三农”工作,必须努力保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好形势,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使产量保持在11000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古老而鲜活的“三农”事业,正在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迅跑。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三农”战略思想,以更加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地强农惠农富农,“一马当先”强改革,“快马加鞭”求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展新的奋斗,在更高的起点上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