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脱贫攻坚创新举措:创建“四项基金” 省内对口帮扶

26.12.2016  16:38

 

(记者 李丹) 回望2016年,四川举全省之力开展脱贫攻坚。在建立扶贫基金,创新财政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有效手段的同时,突出内挖潜能,开创省内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崭新模式。此外,四川省还坚持强化严督实促,建立起脱贫攻坚高质高效的推进机制。

   教育和卫生扶贫基金每个贫困县不少于300万元

  据悉,针对四川省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脱贫的现实需求,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制度创新,创建了县级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和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四项基金”,规模分别为3.9亿元、3.4亿元、22.86亿元、26.8亿元。其中,教育和卫生扶贫基金每个县不少于300万元,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每个村不少于30万元。

  坚持建立与管理同步、激励与约束并重,每项基金制定了管理办法或章程。截至10月底,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全部建成县级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截至11月28日,所有贫困村完成了产业扶持基金组建工作。目前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已投放7.2亿元,解决了12万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困难。教育扶贫基金已收到救助申请16873份,卫生扶贫基金已收到救助申请35412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9.1亿元,惠及13.24万户贫困户。

  积极探索建立以“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为主要内容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已经覆盖1.63万贫困户,今年可实现户均分红收入400元以上,开辟了贫困户持续增收新路径。大力推进财金互动,全面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组织全省金融机构与88个贫困县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业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小额信贷等多个领域的融资对接,签订贷款协议、贷款授信和贷款合同分别为568亿元、384亿元和405亿元。截至11月,160个县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99亿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54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47亿元,扶贫再贷款限额、余额分别为100亿元和51.7亿元。

   开创省内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崭新模式

  据了解,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充分借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在我省“7+20”对口援藏工作的基础上,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创新开展省内“携手奔小康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启动开展了省内经济较为发达的7市35县(市、区)对口帮扶藏区彝区45个贫困县(市、区)工作,针对住房安全、产业与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设施建设5大重点任务,帮助受扶地打好脱贫攻坚战。

  《方案》规定,原“7+20”对口援藏的帮扶地按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5%以上,新增加的帮扶地按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3%以上,以现金方式投入受扶地。截至11月,今年计划投入帮扶资金共7.3亿元,现已拨付到位7.4亿元,实施项目365个,派驻到受扶地挂职干部1449人。

   建立起脱贫攻坚高质高效的推进机制

  回顾四川2016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发现,四川着眼首战立旗帜、立标杆、树样板,始终聚焦年度5个贫困县、2350个贫困地、105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目标,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减贫任务,大力用好调研督查、蹲点督导和检查评估等有力的手段,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密集型、全覆盖地推动落实。今年5月、8月、11月,省委、省政府分别开展了3轮大规模的调研督导和蹲点调研。6月中旬,由5位省领导带队,严格对照脱贫指标对今年5首批摘帽县开展了解剖“麻雀式”的检查评估,分别建立了责任落实台账。9月底,对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开展了全覆盖检查评估。省级领导和省直部门重点检查了藏区彝区及年度计划摘帽县共55个贫困县,每县抽查8个村、每村抽查10户贫困户。

  针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拉出整改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分别向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发点球”限期整改。建立月报制度,定期收集掌握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此外,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扶贫《条例》第二次执法检查,省政协专门组织了1次脱贫攻坚专项调研;省纪委启动开展了脱贫攻坚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专项查处行动,省检察院、省扶贫移民局启动了为期5年的加强预防和集中整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省委督查室、省脱贫办先后组织了2次暗访检查。通过一系列的调研督导、检查评估和明察暗访,持续传导了脱贫攻坚高压力,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