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劲风吹遍1.25万平方公里大地

12.09.2016  12:42

 

——南充脱贫攻坚摘帽行动观察

  “我们公司的鸡开始生蛋了!”9月7日,这个好消息迅速在安溪潮村44名贫困户股东间传开。

  对于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的贫困户们来说,这个喜讯和即将搬进新居一样令人振奋。不到一年时间,大家不仅能住进新房,还能成为现代化企业的股东。这样的巨变,正在南充市今年要脱贫的317个贫困村持续上演。

  从“精准管理建新房”“‘五方联动’奔小康”,到“共搭平台创‘四好’”,在1.25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南充市系统推进脱贫攻坚摘帽行动,正轰轰烈烈展开。

  精准管理

  从建档到建房全在“阳光下

  走进安溪潮村,一座座以白色调为主的川北民居拔地而起。每幢新居简洁大气,采光通风,通水电气,房前屋后有微田园,周围稻田、鱼塘环绕,坡地山的水果树正在阳光下生长。

  “从没想到有一天会住进这样的房子。”67岁的谭信显来参观建好的新房。他早年丧父,至今住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修修补补过了一年又一年,有时雨下得大,在厨房煮饭还得打把伞。

  虽然还有几天才抓阄选房,不知道自己会住哪幢,但谭信显一点也不着急。所有的房子,都是村里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质量监管“三统一”修建,“没得挑头,随便哪幢都比以前好上百倍。

  安溪潮村有256户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今年,该村将脱贫攻坚与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建成美丽新村聚居点4处,改善150户村民安居条件。目前,住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国庆节前将完成分配。

  村党支部书记彭灵贤说,整个建设过程中,群众没有任何异议或怨言,“除了让群众自主外,精准管理服务太重要了。

  农房改善,安溪潮村把精准识别放在首位。

  通过组织多轮“回头看”,采取对建房户“一看、二访、三查、四公示、五建档”的办法,精确锁定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易地搬迁户、农村C/D级危房户等不同类别。在保证对象精准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把各项政策公开,既保证基层干部正确贯彻执行,不越红线,也让老百姓“对号入座”,对自己应得利益心知肚明,减少工作阻力,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农房建设,南部县大堰乡封坎庙村则用“四书一报告”制度,给“精准管理”做了最好的注脚。

  住房建设启动之初,村里和村民及建设施工方签订农户建房申请书、农户建房承诺书、农村安全住房建设施工安全责任书、告知书,最后提供验收报告。申请书和承诺书里有村民的基本情况介绍,准备以何种方式建设,建设面积多大,需要自筹多少资金,最迟什么时候建完等。安全责任书有两份,一份村里与村民签,一份村里与施工单位签,以保障住房建设过程中房屋质量、户型、面积等。

  告知书正文第一句是“脱贫攻坚,积德行善。”封坎庙村第一书记李翼宏说,“这是提醒施工方,为贫困群众修房子,不要偷工减料,挣昧心钱。

  封坎庙村易地扶贫搬迁10户,有3户已经搬进了新家,另外7户也即将完工。

  截至8月底,今年省上下达南充易地扶贫搬迁9805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120户、危房改造15635户,已按要求全面开工,年底前将全面建成入住。

   五方联动

  317个贫困村有258个产业园

  现在,谭信显和其他村民们盘算着要多添几件家具的事。

  “手头不紧了,今年收入超过脱贫线完全没问题。”谭信显掰着手指头算账:“我现在找个工作,一个月1500元,老婆打零工一个月平均有500元,儿子包了42亩鱼塘,媳妇在小学煮饭每月2000元,还有土地流转租金750元……

  更让他底气倍增的是,他还是股东。

  安溪潮村引进四川绿科禽业有限公司,带领44户贫困群众组建了仪陇县安溪潮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金融部门支持下,每户无息贷款5万元入股,总占股44%。

  蛋鸡养殖园就在村边,就像两个超级大棚。合作社负责人黄敏说,“我们一般称之为车间。”“车间”里没有工人,全部自动给食、自动捡蛋、自动除粪、自动检测。

  黄敏介绍,2个车间各有10万只蛋鸡,其中1个车间里的蛋鸡已经零星出蛋了,本月底将迎来高产期,届时每天能产约10万只蛋。按照合作社协议,年底将为贫困户股东保底分红1.5万元,其中1万元用于偿还贷款,5年后就是净收入。

  这样的贫困户股东,在南充越来越多。

  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实践中,南充探索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专合社组织”的“五方联动”产业扶贫新机制,在317个贫困村建立258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户1.5万户,从根本上破解了贫困户想致富“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的“五无难题”。

  南部县大堰乡纯阳山村小伙赵家良,用他自己的话说,“正在迎来人生的拐点”。

  赵家良和8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患有肺气肿,自己颈椎也不利索,一家人挣扎在贫困线上。今年,不但新房子修起来,他还和其他15户贫困户一人贷款5万元,与龙头企业四川省森肽集团公司组建脱贫奔康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智能菇房已经建成,赵家良成为4号棚“棚主”。

  公司已经给他的大棚铺上底料,再过几天就要撒种了。赵家良和村民们在“农民夜校”里接受了几天系统的培训,如今已经开始上岗操作。

  赵家良说,按照合作社测算,4号棚面积500平方米,智能菇房一年能产四季双孢菇,1平方米能产17公斤,一年大约产值27万元,除开成本,能收入10万元左右。他不担心销售价格问题,因为有保险公司为产品保驾护航,最低也能卖每斤4元。这个大小伙子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赶紧找个媳妇,两人一起操持菌子,争取一步脱贫奔康。

   共搭平台

  创建“四好”鼓起脱贫的精气神

  走在南部县乡镇村落,一栋栋崭新民居的大门旁,红色的“南部县‘四好’星级示范户”牌子尤其惹眼。牌子正中有三颗星的、四颗星的,星星下面写着“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两边竖行写着“懒惰致贫可耻,勤劳致富光荣”。

  “要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要有脱贫的精气神。”南部县相关负责人说,以评选活动为载体和抓手,让贫困户凝心聚力,抱团发展。

  评选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要求,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10-20人的村(社区)评选领导小组,挨家挨户根据标准进行评比,每位代表要签字确认自己的评判。

  大雁乡纯阳山村7组村民汪学超刚搬进新房,因为“增收门路”“生活习惯”“诚信感恩口碑”等16处标准有6处被评为中,因而没能评上5星。汪学超说,下一次评选一定要在这些地方加以改进,争取拿个5星,“这么多单位、这么多干部联系关心我们,不搞好,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也对不起他们。

  而蓬安县除了类似红牌子外,每家还有一块“家训”牌子。

  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村民聚居点,紧靠“百牛渡江”景点,依山而建,前庭后院、鸡犬相闻。

  李定辉家门口墙上家训写着“付出知足感恩分享”。这是李定辉自己写的,从河边破房子搬进新居,每天赶牛渡江还有40元的收入,他很知足。在和乡亲们一起劳作时,他总是跑在前面,争着干一些重活路。“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心头的感恩之情,只有自己多付出点,多做点来表达心意。

  旁边刘琼碧家的家训是“自立自信自强自重”。早年丧夫的刘琼碧一个人将儿子拉扯大,从来不埋怨不叫苦,乡亲们都很敬重她。

  “每家的家训既是村民自己的人生写照,也成为传家立命之道。”村支书王元国说,我们还制定村规民约、村风村训,开展以孝老敬老、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村风文明建设,全村没有一起治安案件,没有一户上访户,没有一起打架的事发生。(记者罗向明 王青山 伍力)